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柏林童年/精典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瓦尔特·本雅明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外面可能下着雨,一扇彩色窗棂敞开着,那阶梯随着雨点的节拍继续往上延伸。那里的卡尔雅蒂德和阿德兰特,男童塑像和果树女神当时都曾注视过我,然而,它们下方此时使我觉得最亲切的是那积满尘埃的男女门神,它们守护着入世之门或是屋宇的门庭。它们将等待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管是等待一个陌路人,等待旧神的重归,还是等待那个三十年前背着书包从它们身边溜过的小孩,它们都一如既往。在这些雕像的映衬下,柏林的老西区成了古代的西方。 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评歌德的<亲合力>》、《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名著,尚留下大量书信。作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稿 (基森版) 姆姆类仁 动物花园 西洋景 胜利纪念碑 电话机 捉蝴蝶 出游与回归故里 情窦初开 冬日的早晨 斯德格利兹尔街与根蒂纳尔街交汇处的街角 科诺赫先生与普法勒小姐 马格德堡广场边上的农贸市场 发高烧 旋转木马 水獭 一则死讯 孔雀岛和格灵尼克 花园街12号 识字盒 柜子 学生图书互借 捉迷藏 幽灵 聚会 乞丐与妓女 不幸事件和罪行 针线盒 圣诞天使 两支铜管乐队 驼背小人 最后稿 序言 内阳台 西洋景 胜利纪念碑 电话机 捉蝴蝶 动物花园 迟到 少年读物 冬日的早晨 斯德格利兹尔街与根蒂纳尔街交汇处的街角 两幅谜一般的景象 农贸市场 发高烧 水獭 孔雀岛和格灵尼克 一则死讯 花园街12号 冬日夜晚 弯街 长筒袜 姆姆类仁 捉迷藏 幽灵 圣诞天使 不幸事件和罪行 色彩 针线盒 月亮 两支铜管乐队 驼背小人 附录 旋转木马 情窦初开 序言 《单行道》在德国出版 后的第三年,本雅明应当时 《文学世界》杂志之约,在 “柏林纪事”题下写一些该城 市值得关注的事件。①可是 ,到了第二年,“即1932年2 月快要交稿时,他才动手写 ”②。结果到1938年完稿时 出现的并不是系列文章,而 是一部书稿,题目也不再是 《柏林纪事》而是《1900 年前后的柏林童年》。由此 ,关于柏林这个他度过了整 个童年时光的城市,他按照 自己的方式写出了想要写的 。在三十年代德国没有出版 商愿意接受该书稿的情况下 ,他就将其中的部分章节交 由当时的报纸和杂志发表, 但对整部书稿的样式与内容 他则矢志不移地始终坚持着 ,不管能不能出版。最终这 部书稿的问世首先还是归功 于对本雅明思想的精彩具有 深刻洞察和领悟的阿多诺。 在阿多诺于二十世纪四五十 年代间整理出版本雅明遗稿 的过程中,对他生前如此矢 志不移但又未能最终如愿出 版的书稿尤其投入了关注, 最终在1950年还没有获得 这部著作的完整文稿时便迫 不及待地根据散见在本雅明 遗稿里的该书部分篇章,以 及三十年代已经由报纸和杂 志发表的部分,整理成了一 部书稿,在德国出版。六十 年代,随着该书稿又有其他 一些章节被发现,不仅该书 立刻“成为本雅明最受欢迎 的著作之一”①,而且评论 界马上出现了将之称为“本 世纪最美妙随想集之一”② 的评说。随着八十年代以来 出自本雅明本人之手的该书 第一稿和最后稿的被发现, 它的美妙和精彩才整个地昭 然于世,作者在这部书稿上 的心血和迷醉才展现出了它 完整的面貌。 …… 有关此译本的一些说明 : 本雅明1932年开始写作 本书,最初是应当时《文学 世界》杂志之约写《柏林纪 事》,后来则在此基础上写 成了本书,1938年完稿。 前者约有五分之二的内容在 该书中得到了体现,但写作 方式完全不同。两部文稿都 是在作者身后才得以出版。 本雅明亲自整理并命名 为《1900年前后的柏林童 年》的书稿至少有三部, 1950年阿多诺整理出该书 稿交给苏卡姆出版社出版时 ,那三稿都还没有被发现。 当时,阿多诺是根据散见在 本雅明遗稿中的部分篇章以 及三十年代已经由报纸和杂 志发表的部分整理成了一部 书稿。在这部文稿中,由于 当时对本雅明该书稿的本来 顺序一无所知,阿多诺只能 自己排序。 1972年,莱克斯茹特 (Tillman Rexroth)在编《本 雅明全集》时又将此间新发 现的本雅明该书稿的其他章 节收入其中。因此收入《本 雅明全集》里的《柏林童年 》要比阿多诺整理的稿子完 善。 1981年人们在巴黎国家 图书馆又发现了大量本雅明 1940年离开该城市前偷偷 藏在那里的手稿,其中就有 1938年写成的《柏林童年 》的最后稿(die Fassung letzter Hand)。1989年苏卡 姆出版社重印该书时就启用 了这一稿。同年,该稿也被 收入《本雅明全集》第Ⅶ— 1卷中。这最后稿表明:本 雅明一直没有放弃单独出版 该书的念头。 1988年人们又见到了本 雅明该书的另一成稿,同年 根据该成稿在德国又出版了 一个单行本。由于该稿一直 被保存在德国的基森市,所 以被标之以《柏林童年》基 森版。该稿源于当时柏林的 一个律师,布莱希特的朋友 多姆科(Martin Domke)之手 ,本雅明在1931年曾由他 约稿为一套题为“利希登堡 书系”(Lichtenberg— Bibliographie)的丛书写稿。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叶,该 稿经由加拿大的一个古董商 转到了德国基森大学的德国 文学研究所,此后便一直被 保存在该研究所,直到 1988年才公之于世。研究 界普遍认为,该稿应该是本 雅明此书最早写完的成稿。 鉴于基森版与最后稿在 内容上有明显的不同,而且 都是经本雅明亲自整理出的 ,一个出自该写作的早期, 一个出自晚期,因此特将这 二稿一并译出。前者据德国 苏卡姆出版社2000年出版 的该书同名单行本,后者据 该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 本雅明全集》第Ⅶ—1卷中 的同名文稿译出。 导语 本书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名著。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记述了作者对二十世纪初柏林儿时年华的追忆,有不少事件、体验都是其儿时的亲身经历。《柏林童年》被称为“二十世纪美妙随想集之一”,并且,因其回忆的特异性,该书被当今西方评论界看作“通过对现代都市生活的体验揭示了现代主义的初源起”。作者极富魅力的个人风格和洞悉事物的新奇视角,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精彩页 观看西洋景中的画面时尤其吸引人的是,不管你在哪个位子坐下开始观看都是一样的,因为银幕和座位都是按照圆形展开的,所以每幅画面都会走过每个座位。人们坐在这样的位子上通过两个洞口观望里面映现在远处黯淡背景上的画面。不管怎样,总会有空座,尤其在我童年将要过去时,西洋景已渐渐不太时兴了。那时,人们习惯在半满的棚子里周游世界各地。后来,音乐使人在看电影作周游时显得慵慵欲睡,因为它破坏了畅想正在接近的画面——这样的音乐在西洋景里没有。我倒觉得西洋景里的那种本来有点儿吵人的微弱声响比所有那些造作而故弄玄虚——用丧礼进行曲为绿洲田园或残垣废墟配乐——的音乐要好,那是一种铃声。每当一幅画面颤颤地跳离时,会先出现一个空格,以便给下一幅留出位置,那时就会出现几秒钟的铃响。每当这样的铃声响起时,巍巍山峦从上到下,都市里那明净的窗棂,远方那如画般的土著人,火车站泛黄的浓烟,葡萄园里的每一片藤叶都深深地浸透了充满感伤的离别情调。我再一次确信(因为前面每次看那第一幅画时几乎都这样),就凭这一轮观望无法将那些美景佳处一览无余。于是我决定第二天再来——可是从没有付诸实施。就在我还犹犹豫豫时,只是被那木柜与我隔开的整个后面的布景晃动了起来,小框框里的画片随即晃晃悠悠地向左侧消失不见了。这些较长时间盛行的西洋景艺术诞生于十九世纪。不会再早,但正是彼德迈耶尔风格①流行的时期。1822年,达盖尔②在巴黎推出了他的全景画观赏棚。自那以来,这种发出清晰亮光的棚子,这种将未来与过去集于一身的透明观赏物就出现在繁华街市和林荫道上。乐于在书报亭逗留的故作风雅者和艺术家同样乐于待在这样的地方。以后,这些地方就成了小孩在里面迷上地球仪的厢馆。在地球仪的圆形线中最令人愉悦的线形——那最美妙、画面最多姿的子午线——整个地见诸西洋景。在我头一次踏进那观景棚时,欣赏优美城市景象的时代早已过去,但观赏全景画的迷人之处丝毫未减。小孩是这种观赏的最后观众。因此,当我有天下午面对那座透明清晰的叫做埃克斯③的小城时,小孩子们会对我说,我不是曾有一次在那透过梧桐树叶照在米拉波广场上的棕绿色光线里游戏过吗?当然,那是我生命中绝无仅有的一段时光。因为旅行让人觉得非同寻常的地方在于,旅行时邂遇的遥远世界并不一定是陌生的,并且它在我身上引发的渴望并不一定是诱人的要进入陌生之地的欲望,有时更是那种默默地要回家的愿望。这也许是煤气灯光线引发的效果,那光线是多么柔和地洒向四处。要是下雨,我便没必要在那块告示牌前停留,牌上有两行字,它会以五十为一轮及时标出正在放映的五十幅图片。——我走到放映棚里面,于是发现那里挪威海岸边峡湾里椰树下的那种光亮和晚上我做家庭作业时照亮斜面书桌的灯光是一模一样的。有时灯源系统会突然出故障,于是便会出现那种罕见的微光,微光中那美妙景观里的色彩完全消失。这时它默默静卧于灰色天空之下。即便此时,我只要稍加留意,似乎还是可以听到其中的风声和钟鸣。 P11-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