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德尔斐的囚徒(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大学科普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作者 李轻舟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自然哲学或物理学的演化史是一条思想的河流。
本书试图在宏大的时空尺度上截取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片段。这些富有戏剧性的碎片并不一定有助于读者重塑过往的真实,如黑格尔所言,它们“是一系列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的展览”,是未来的馈赠。
作者简介
李轻舟,毕业于重庆大学应用物理系。《大学科普》编辑,重庆市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会理事,成都市科技青年联合会社会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与表面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在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科学网开设博客“惟心书院” (http://blog.sciencenet.cn/u/ev),编著有《天文观测完全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目录
总序
哲人礼赞(代序)
第一章 雅典的黄昏
德尔斐的诅咒
哲学家的妻子
酒神节
德尔斐神庙
人,无知!
一梅鸩酒
第一尊圣像
柏拉图学园
野心
洞穴
哲人王
吕克昂
金字塔
又一个黄昏/ox
寂寞的圣像
神话的终结
城防司令
阿波罗之箭
前尘似梦
学术族谱
形下谓器
风中的烛火
无知的代价
沉沦
注释
第二章 逃离伊甸园
无穷无尽的争论
圣徒的葬礼
至大论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天方夜谭
迟来的教条
悄无声息的革命
奥赛安德尔的把戏
新的狂热
星空立法者
占星家的继承人
第三条道路
相交的平行线
逆境
火星,火星!
神圣的律法
句号
阿奎那的梦魇
条条大路通罗马
风化的石像
比萨传奇
迷雾中的斜塔
归谬法
宇宙的语言是数学
没有申辩的审判
宽恕
注释
第三章 帝国的崛起
沉思者之梦
多瑙河畔
睡懒觉的人
怎么办?
不列颠式回答
洞穴之外
芦苇
奥索尼乌斯的诗
世界的经纬
历史的坐标
终点,斯德哥尔摩
苹果与黄金
伯利恒之星
师说
虹与流
同室操戈
幽灵
达·芬奇密码
鸟与蛙
不列颠教宗
麦琪的礼物
加冕礼
近代之门
注释
第四章 蒸汽时代
别了,上帝
断头台
蛋糕与自由
共和国不需要学者!
官僚的原则
最后一夜
庶民的胜利
神话
装订工
恩怨
圣诞讲座
又一个“苹果”
齐物论
各自的角色
预言/i7i
陨落
等待
骑士的谢幕
狭路相逢
启蒙之剑
卫道士
你见过原子吗

时间的尽头
寂寞身后事
注释
第五章 混沌与秩序
幻象与悲剧
万物皆数
侯爵的宠物
乌云
无可奈何花落去
西西弗斯神话
看风
纯粹理性批判
伽利略之船
追光
奇迹年
语言学问题
米列娃
杂然赋流形
日全食
流亡的西西弗斯
注释
尾声 德尔斐的囚徒
注释
延伸阅读书目
序言
哲人礼赞(代序)
李轻舟先生嘱我为其
大作《德尔斐的囚徒:从
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作
序,因为倍感荣幸,当时
未做多想就欣然应允了。
等到仔细读完这篇引经据
典、谈古论今、文采飞扬
的隽永文字后,不由得为
之倾倒,倾倒之后就是后
悔。作者既然有胆量将古
今西方贤哲聚于一坛咏之
叹之,这礼赞的篇章果然
有大开大合、经天纬地的
气象。其文也,为句语出
多种,叙事层次交叠,文
字清新不妨意味深长、伏
脉千里偏能一以贯之。这
样的作品,口头褒以文思
跌宕、玉铎金声、咳唾成
珠之陈词那是容易,如何
能凑出一篇不让作者“悻
悻然而有悔意”的序可就
愁煞人了!故而某沉吟两
月有余,未着一字。只是
如今后悔为时已晚,遂只
得勉力搪塞,且将粗布缀
锦。昔晋人览后辈才俊,
有“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之说,此诚谓某此刻心之
惴惴者也。
知晓李轻舟先生的大
名,是在虚拟空间。前岁
某日在虚拟空间闲逛,偶
然误入一个名为“惟心书
院”的博客空间。博客以“
惟心书院”为名,背景图
片选取爱因斯坦与哥德尔
踽踽而行的背影,由这博
客页面之雅深,可以想见
作者其人定然不俗——或
许这位仁兄也唯心地推崇
“少数孤独、不朽的背影”
?及至看了几篇博文,发
现其俨然“有正始之音”,
深为作者的博学多识而折
服,遂心生攀风之意。匆
匆具书往邀莅临敝处讲学
,幸得其应允,数日后迎
来一翩翩青年文士,仿佛
再现苏格兰皇家科学院曾
见马车送来一穿花格子呢
14岁少年之往事。初见之
下,年轻人略显羞赧,然
睥睨之态却也不能够掩饰
干净。及其登坛论道,侃
侃而谈,一通《坂の上の
雲》纵论西人科学风之东
渐,旁征博引而又见解独
到,一时间举座皆惊。坦
白地说,他毫不费力地就
证明了我读书太少。 《
德尔斐的囚徒:从苏格拉
底到爱因斯坦》一书,愚
以为,是一曲真诚的哲人
礼赞,既有对哲人的讴歌
,也有对人类智识脉线的
梳理。彼哲人者,人类中
特立独行的、爱智慧的人
们(ψιóσοψοζ,
philosopher)也,他们热
爱自然(ψúσιζ,physis)
遂有了physics(物理学
),努力做聪明人(μαθ
ηματικóζ,mathematician
)该做的事而有了
mathematics(数学),
他们的思考带来了人类的
繁荣、富足与欢乐。西方
科学,肇始自约2600年
前希腊哲人泰勒斯某日认
识到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而后有了数学,而后经亚
里士多德有了物理学和后
物理学(metaphysics,
即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经普鲁士人康德抽去其神
学的内容而有了哲学。西
方智慧——最终归结为用
数学和物理形式表达的对
自然的理解——自希腊而
入罗马帝国,后来在意大
利复兴往北越过奥地利、
瑞士、德国、法国等国而
至英伦三岛,再往后扩散
至俄国、美国,到近代影
响了全球。欲学自然科学
者,能将此脉线,精神的
脉线,了然于胸,或能收
事半功倍之效。能将
2600年间数学、物理与
哲学的深刻思想脉络梳理
清楚的人,在西方当代学
者中是如罗素、庞加莱、
彭罗斯之流才能做到的。
这一类的著作,西文中不
多见,在中文世界中恕某
鄙陋更未尝曾见。但是,
思想的脉络,愚以为,却
是科学教育之最重要的内
容,也是吾国教育尚无心
无力顾及的真核。欣见李
轻舟先生以不过而立之年
做了如此艰辛的尝试,不
由人不折服。仅就字面而
言,写出这样的一本书,
他要阅读多少艰涩的文献
?他要思考多少个半梦半
醒的长夜?
细观《德尔斐的囚徒
: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
》一书,我们能得以把握
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这
2400余年间西方智慧发
展——尤其是物理学的深
层脉络。作者用诗意的语
言将其“与往圣精神相交
流”的私人体验娓娓道来
,其行文可谓一字一珠玑
,一句一典故。尤其令人
动容的是,作者能体认到
人类智慧的进步是向自然
献祭的结果,苏格拉底之
死、阿基米德之死、希帕
提娅之死、布鲁诺之死、
伽利略之被软禁,都有了
超越人性之恶这个层面的
解读。年轻的作者仿佛不
忍渲染智慧是和苦难相伴
随的事实,他在庄重的叙
事中总是试图采用轻松的
笔调,以传达智者面对苦
难时的洒脱,于不经意处
完成了对哲人敬意的培养
。然而,这轻松的笔调竟
能时刻牢记它沉重的使命
,于是我们便随处能看到
这样的句子,每每引人深
思:“(亚里士多德)转
身步入他的不朽”“(苏格
拉底)只是在不自觉地对
放弃进行思考之后放弃了
放弃”“在数学与物理之间
这一道低矮的门槛前,他
(庞加莱)止步了”“偶像
,必须面对他的黄昏”,
等等。此外,作为本书的
一个鲜明特点,作者为我
们提供了系统详尽的原始
文献,包括早期拉丁语、
希腊语甚至阿拉伯语的古
籍,而这是需要大量的考
证功夫的。特别地,那些
我们突兀地拿来装腔作势
的西哲名言,类似Amicus
Plato,sedmagis
amicaVeritas(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δωζ
μοι πa στω καì τàν γaν κι
νáσω(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可以撬起地球)这样
的,如今被平淡地呈现
导语
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自然哲学或物理学的演化史是一条思想的河流。本书选取物理学演化史上激动人心的片段,将这些富有戏剧性的碎片串联起来,在宏大的时空尺度上,将物理学上的大事件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细观《德尔斐的囚徒》一书,我们能得以把握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这2000多年间西方智慧的发展,尤其是物理学的深层脉络。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其“与往圣精神相交流”的个人体验,其行文可谓一字一珠玑,一句一典故。
书评(媒体评论)
打算了解物理学史的
人,读了这本书,会知道
别人为什么对物理学的历
史感兴趣:正在学习物理
学史的人,可以把自己的
体会与这本书做个对照,
取长补短;曾经学过物理
学史的人,这本书可以让
你回想起当年的美好时光
和激动心情。
——姬扬 中国物理学
会半导体物理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中国科学院半导
体研究所研究员
世间万物,摇曳生姿
;俯仰之间,花开且落。
无常中出本质,刹那间现
永恒。读此书的某一瞬间
,有令人身世两忘之感,
仿佛置身于万千宇宙之间
,触碰存在之真理,洞悉
虚无之本质。
——刘雳宇 国家“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庆大
学物理学院教授
翻开充满诗意的书页
,指尖感受到历史的印记
,不同的语言文字都在向
我提示:永恒,就是这本
书字里行间的客观实在。
感谢本书的作者,他令我
无需穿越便可体验那些科
学巨擘的五味人生。
——吴宝俊 理论物理
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
常务副秘书长
读轻舟的文字与同轻
舟面对面交流一样是一种
享受,他深厚的学养让人
时有茅塞顿开之感。此书
对所有自感对自然哲学思
想的来龙去脉缺乏整体把
握的人都会有所启发。
——张江敏 闽江学者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
学院教授
精彩页
德尔斐的诅咒
什么样的人够得上“物理学家”的称呼?我不知道。或者说,面对如此多样化的群体,我无力给出一个普适的鉴别判据。我只知道,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绝不是一位物理学家,他叫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7—前399)。
也许,他是所有物理学家的父亲,所以他不必是一位物理学家,而所有物理学家应该都是他的孩子,他们继承了父亲的邋遢、潦倒、困惑、倔强、无奈及忧郁——这些都是通向永恒快乐必须支付的代价。对苏格拉底而言,这样的快乐始于一个不平凡的黄昏……
虫豸毁了德谟克利特,别的虫豸杀死了苏格拉底。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哲学家的妻子
我们从何处来?
我们将向何处去?
我们究竟是谁?
……
宽大的希腊袍难以掩盖他佝偻的身躯,苏格拉底,这个形销骨立的哲人,以一贯温和的口吻向面前或聚集或路过的“学生”发问。这是一系列自人类学会思考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的追问,在其后两千年里绵延不绝。
路过的“学生”漠然走开,消失于市集的喧嚣;聚集的弟子窃窃私语,若有所思。街边临时组成的课堂出现了短暂的宁静,尤其是在屋内歇斯底里的恶言詈骂衬托下。这歇斯底里的骂街来自一个愤怒的妇人——哲学家的妻子。岁月流转,我们只能依稀知晓她古怪的姓名——珊西比(Xanthippe),却可以毫不犹豫地冠以准确的名状——悍妇!
这对市集往来的人们来说不是什么稀奇的景象。每到日影西沉。这个凶悍的女人总会对不带一粒米回家的懒惰丈夫抱以雷霆似的怒吼。久而久之,这也就成了城邦的一个钟点,提醒过往的居民回家享用美味的晚餐。
这个女人的情绪总是徘徊于绝望与愤怒之间,具有极其稳定的周期性。深谙此道的苏格拉底波澜不惊,弟子们亦习以为常。直到这个女人从屋里杀气腾腾地出来,径直将一壶凉水泼向了丈夫。
很明显,此时此刻,这个女人的周期性情绪已波动至愤怒的顶点。
如我们所料,落汤鸡似的待遇无法激起这个瘦小老头儿苍老面容上的一丝波澜。妻子怒视了丈夫半晌,骂骂咧咧地回屋了。
“我早就知道,雷霆之后,必有暴雨。”湿漉漉的苏格拉底如此总结。
今天的课依旧以“城邦的钟点”告终。识趣的弟子们纷纷向苏格拉底致意告别,陆续散去,如同路人消失在喧嚣的市集。
他们身后传来了老师的大声疾呼:
年轻的人啊,
收敛你的放纵,
快步入婚姻的殿堂,
贤惠的妻子带给你幸福的生活,
凶悍的泼妇赐予你通向哲学家的捷径!
酒神节
城邦里大部分男自由民在酒足饭饱之后,漫步于市政中心的大广场,或聆听某位执政官发表振奋人心的施政演讲,或三五成群邀约去剧场观赏一出新戏,或拨弄竖琴吟诵着荷马②的诗篇,或议论雅典与斯巴达阴云密布的外交,或讨论即将开赛的奥林匹亚运动会。总之,各干各的事情,自得其乐罢了。
拜老婆大人所赐,苏格拉底被剥夺了吃晚餐的权利,如同一只饥肠辘辘的丧家之犬游荡到了市政广场。作为这里的常客,哲人却从不参加那些关乎城邦社稷的“沙龙”。他习惯穿梭于往来的行人间,一次又一次抛出他那些将被重复千年的问题。为此,他甚至发明了一整套“精神助产术”(art of imellectual midwifery)。
他不大可能从作为产婆的母亲那里修习到接生婴儿的本事。所谓“精神助产术”,无非是通过有预谋的发问、反诘、修正、追问与诱导,获得一个暂时无可挑剔的“概念”。
什么是道德?
什么是正义?
什么是生命?
什么是宇宙?
……
苏格拉底并不满意行人的回答,行人亦往往在哲人的诱导下驻足游思。等到他们回过神来,苏格拉底已飘然而逝,去寻找新的回答了。
然而今天,湿漉漉的苏格拉底眼前是一片酒神节(Dionysia)的狂欢景象。这是希腊诸城邦一年一度的节日,以雅典为中心辐射整个爱琴海之滨。自由民以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之名尽情狂欢,无论男女老少、长幼尊卑(奴隶除外)纷纷陶醉于祭坛上女祭司的搔首弄姿。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第十二章》
声色的愉悦好像一道沟壑横亘在哲学家与人群之间。迷狂的心灵又怎能配享精神助产这神圣的仪式,苏格拉底漠然退出了被狂欢吞没的广场,唯恐被某种摄人心魄的力量拽入迷狂的深渊。
德尔斐神庙
德尔斐(Delphi)古城坐落于希腊中部的诗人之山——帕那苏斯(Pamassus)南麓,气势恢弘的神殿曾是古希腊光明之神阿波罗(Apollo)信仰的中心。而今却只留下残垣断壁徒向苍穹,为游人述说着往昔尊容。
今天,苍凉的废墟收容了一个踽踽独行的哲人——被狂欢驱逐的苏格拉底,一个佝偻瘦小的老头儿。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