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稽古与随时”是瞿林东先生借用唐代史家刘知幾和杜佑的两个概念,既是自勉,也是希冀——希望当代学人创造出历史感和时代感相结合的新型“稽古”与“随时”的现代模式,既“得稽古之宜”,又“达从时之义”。 瞿林东先生师从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本书收录了瞿先生近年来发表的三十余篇文章,析为五辑,其中既有历史评论和史学评论,也有治学之思、研究余墨和漫谈,还有对自己学术生涯的回望,等等。瞿林东先生的治学特色与风骨,尽现字里行间。 作者简介 瞿林东,男,汉族,1937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67年以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该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著有影响力深广的论文、评论20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2005)、《中国简明史学史》(2005)、六卷本《中国史学史》 第三卷(2006)、《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2007)、《20世纪中国史学散论》(2009)、《中国史学史纲》(2010 第二版) 等。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民族与文化 探索民族间的心灵沟通 从史学发展看炎黄文化的民族凝聚力 略说撰写多民族历史传统的阶段性特征 历史的长城心中的长城 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辑 历史评论 天人古今与时势理道 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 中国古代史学家思想的几个特点 司马迂留给后人的启示 “公事之闲,宜寻典籍” 怎样看待古代史官的作用 阮元的为政、为学、为人 让后人懂得什么是历史 第三辑 史学评论 成就、反思与新的前景 历史学和民俗学的理论互补与学科建设 宋人笔记的史学意识 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教育史 资料·会通·见识 古风新韵 第四辑 治学漫谈 谈谈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关系 论“稽古”与“随时” 历史研究须处理好古今关系 与时代互动是史学发展的动力 论史学的求真与经世 在思考历史中汲取智慧 探索中国史学的理论研究话语体系 唯物史观与学科话语体系建构 世界眼光与中国特色 第五辑 序与跋 《史学遗产六讲》前言 《资治通鉴介绍》再版前言 序《陇史新探》 序《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 明代史家怎样看待历史 天意与自然 《中国简明史学史》后记 《我的史学人生》题记 《我的史学人生》后记 《瞿林东文集》总序 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