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江苏内陆水域为研究对象,以水上人为关注焦点,在广泛搜集历史文献和充分挖掘档案材料的基础上,对江苏水域的政治地理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具体而言,包括水上人如何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以及江苏境内水上政区的设治与流变等。作为区域性政治地理研究,本书通过水域政区化的实践,探讨了权力、空间与人群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水上政区的设置曾遍及全国,水域的行政管理出现历史性、革命性的变革。江苏不仅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典型的水乡泽国,从这个角度来讲,本书对其他区域水域史研究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计小敏,1986年生,江苏兴化人;先后就读于云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2015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区划、政治地理、中共党史;在《安徽史学》《九州》《江淮文史》等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1949年以前江苏省域的水面管理 第一节 水域:传统政区中的薄弱地带 第二节 从军管到政管:水面治安管理的增强 第三节 编户齐民:水上保甲的实施及其评估 第二章 1934年水域政区化的设想 第一节 水涯利薮:洪泽湖的滩地纠纷 第二节 湖区与匪区:匪患丛生的洪泽湖 第三节 洪泽湖面的界线表述 第四节 水警还是水县? 第五节 水利、财政与改隶:水县方案的流产 第三章 水域政区化的实践(上):因湖设县 第一节 因湖设县的考虑与实施 第二节 因湖设县之洪泽县 第三节 因湖设县之震泽县 第四章 水域政区化的实践(下):因水设乡 第一节 因水设乡的考虑与实施 第二节 环湖林立的洪泽县水上乡 第三节 水陆两分的兴化水上乡 第四节 以湖为域的高邮水上公社 第五节 太湖与涌湖问的太涌渔业公社 第五章 水陆关系的空间透视 第一节 1956年因湖设县前的水陆纠纷 第二节 因湖设县后的湖区纠纷 第三节 陆进水退:洪泽县境的内缩 第四节 水县与陆县的政治博弈 第五节 分湖而治:1985年的政区调整与水界变动 第六章 水域政区化的影响因素:水上根据地的经验 第一节 水上根据地战略思想的提出 第二节 苏北——“战略突击方向” 第三节 苏北水域的位置价值与空间价值 第四节 水县、水上区、水上乡:水上根据地的政区建制 第五节 苏北水上根据地的影响 第七章 水域政治地理过程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下垫面:政治地理过程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节 “量地度民”与“体国经野”:属人与属地 第三节 流动与定居:管理技术与政治模式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研究的是江苏省内陆水域的政治地理过程,具体而言包括水上人是如何纳入国家的管控体系以及江苏境内水上政区的设治和流变。作为一项区域性的政治地理研究,本书旨在就水域作为下垫面的政治地理问题略做思考,希望对推进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选择江苏地区,主要是因为笔者成长于该区域的水乡兴化,在船民家属区长大,父祖两辈皆是兴化运输船民,对苏北各地水面较为熟悉,笔者研究时可以保持很好的环境感觉与乡土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