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孔子的故事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李长之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为中国人,孔子的思想已经渗透、融入到我们的骨髓里。但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大多只能从《论语》的名言警句里认识他。该书深入浅出地讲叙了孔子上下求索的坎坷一生,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生平事迹绘声绘色地呈现出来,同时注重史料的选择和提炼,可谓既轻松有趣又严谨扎实。作者李长之先生“主要是想让大家看一看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的,以及当时的人(各式各样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
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初名李长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山东利津人。于北京大学预科甲部毕业后,转入清华大学,初习生物,继攻哲学。其治学以有自然科学之条理奠其基础,哲学之超越精神扩其眼界,故思想缜密而不拘滞,所涉学术范围极为广泛而在文学批评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尤深。先后任教于京华美术学院、云南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著有《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韩愈》《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苦雾集》《梦雨集》《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等。《孔子的故事》是他写给青少年的通俗读物,也是他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目录
用学者的精神写通俗读物——李长之和他的《孔子的故事》
引子
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三 在挫折中前进
四 教育事业的开端
五 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六 走向成熟的道路
七 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
八 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
九 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
一〇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一一 从中都宰到司寇
一二 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
一三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
一四 孔子终于出走
一五 在卫国受到监视
一六 过匡城被拘留
一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一八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一九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二〇 孔子停留在陈国
二一 孔子绝粮
二二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二三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二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二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二六 编写《春秋》
二七 整理诗歌和音乐
二八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二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
后记
附录
孔子和《论语》
儒家之根本精神
孔子与屈原
序言
用学者的精神写通俗读
物——李长之和他的《孔子
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的作者
李长之对于现在的读者或许
已经陌生了,但在20世纪
50年代那却是一个耳熟能详
的名字。
李长之,1910年出生于
山东省利津县,北京师范大
学教授。《孔子的故事》出
版于1956年,是年李长之
四十六岁,却已经发表了六
百多篇文章,出版了二十多
种专著。他是诗人,出版有
《夜宴》和《星的颂歌》;
他是翻译家,翻译了康德的
《判断力批判》,出版译作
包括玛尔霍兹的《文艺史学
和文艺科学》以及歌德的《
童话》;他尤其在批评界和
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享有盛名
,他出版有《批评精神》《
苦雾集》《梦雨集》。他的
《鲁迅批判》,写于尚在清
华大学读书的时候,那是经
过鲁迅过目的研究鲁迅的第
一部专著;他的《道教徒的
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
迁之人格与风格》都是蜚声
中外的古典文学研究名著,
日本有其译本;他的《中国
文学史略稿》是20世纪50
年代的热门教材。他勤奋,
也有才气,曾经创下一天写
一万五千字的论文外加两篇
杂文的创作纪录,使得朱自
清先生赞叹不已。
李长之写作《孔子的故
事》是经过了长期的酝酿的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是一个饱学的秀
才,懂英文和法文,又写得
一手桐城派古文。早在20世
纪30年代,在李长之撰写《
伟大的思想家》一书时,他
就有写关于孔子专著的打算
,不过当时赶上抗日战争爆
发,兵荒马乱,他只写了《
伟大思想家的孟轲》,而且
此书也没有写完。此后,李
长之对于孔子的研究一直没
有中断。他是从中国文化的
历史和现状去观照孔子的。
他不同意五四运动简单地“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认为
五四运动“不但对于中国自
己的古典文化没有了解,对
于西洋的古典文化也没有认
识。因为中国的古典时代是
周秦,那文化的结晶是孔子
,试问五四时代对于孔子的
真精神有认识吗?反之,那
时所喊得最起劲的,却是打
倒孔家店”(《五四运动之
文化的意义及其评价》,见
1942年5月4日《大公报》
)。1939年他写《积极的
儒家精神》,发表于《新民
族周刊》三卷十八期,后收
录于《迎中国的文艺复兴》
;1941年他写的《孔子与
屈原》一文得到了学术界的
一致好评,经宗白华的推荐
,他得以担任中央大学的兼
任讲师,讲授《论语》和《
孟子》;1942年他写《孟
子所传之孔子》《从孔子到
孟轲》,后者发表在《理想
与文化》第二期上;1944
年他写《司马迁和孔子》,
发表于《读书通讯》第九十
一卷上。1948年他和冯友
兰、朱光潜等人联名发起纪
念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周年纪
念,在《大公报》上发表《
孔子可谈而不可谈》,高度
评价了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
的地位和影响,同时联系当
时的形势,痛斥了贪官污吏
借祭孔尊孔往自己脸上贴金
的丑恶嘴脸。
1954年,上海人民出版
社邀约李长之撰写有关孔子
的通俗读物,李长之非常高
兴,这是他多年的心愿。
李长之选取了一个非常
巧妙的视角写孔子——孔子
的故事——“我们讲孔子的
故事,主要是想使大家看一
看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着
的,以及当时的人(各式各
样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
”(见《孔子的故事》后记
)。
……
《孔子的故事》只是薄
薄的小册子,在李长之的著
作中并不是赫赫有名的代表
作,从1956年出版到现在
也已经过去了六十多个年头
,但历史是公正的,隋珠虽
小,尘埃难掩,读者并没有
忘记它。1979年日本人守
屋洋翻译了它,以《孔子的
思想与生涯》为书名,由德
间书店出版。1986年,上
海人民出版社在编辑“祖国
丛书”时特意收录了它。更
有意味的是,1983年某出
版社出版了署名石穿的《孔
子的故事》,不仅书名雷同
,而且毫不掩饰地大段大段
地抄袭李长之的《孔子的故
事》以成书。这虽然是一桩
文林丑事,却也从另一个方
面显出李长之的《孔子的故
事》难以磨灭的价值。
在李长之的心目中,《
孔子的故事》是占有特殊位
置的。李长之在书后的跋中
写道:“1954年8月1日至8
月21日写毕,8月30日修改
一过。1955年9月16日至9
月28日,重改誊抄一过。
1956年1月27日,改定。同
年5月22日,再改定。”这样
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修改,
在才气横溢、下笔千言的李
长之的创作经历中是十分罕
见的。这一方面反映了《孔
子的故事》撰写的难度,反
映了李长之的严谨和不苟,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孔子的
故事》在李长之心目中的重
要位置——他希望笔下的孔
子的形象完美无缺,以无负
于历史!1962年,头戴“右
派”帽子,被剥夺了教书和
创作权利的李长之又提起笔
来修改《孔子的故事》,当
时的上海人民出版社也应承
改后再版,但终于因为众所
周知的原因搁浅了。接下来
的“文化大革命”使得李长之
的修改稿连同修改意见一起
灰飞烟灭。现在,国家昌盛
,万象更新,《孔子的故事
》有机会再版了,而斯人已
去,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遗
憾。
于天池 李书
导语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如果说中国有一种根本的立国精神,能够历久不变,能够浸润在全民族的生命之中,又能够表现中华民族之独特伦理价值的话,这无疑就是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故事》作者李长之是诗人,又是写散文的高手,他的笔锋也带有浓厚的抒意味……在他的笔下,两千五百余年前的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经常活跃在字里行间。
后记
孔子是一个重要的历史
人物,所以我们要讲他的故
事。
我们讲孔子的故事,主
要是想使大家看一看孔子在
当时是怎样生活着的,以及
当时的人(各式各样的人)
是怎样看待孔子的。我们也
指出了孔子的一些进步性,
但是正如嵇文甫同志所说:
“承认孔子有一定的进步性
,并不是要提倡尊孔读经。
”1
对于孔子要不要加以评
价呢?当然要。这笔账总要
算,应该算。毛主席教导我
们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
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
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
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
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
遗产。”2
但是在这本小册子里是
不是就要“给以总结”呢?不
能够。这主要是因为作者的
思想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做
这个工作的缘故。就是前面
所讲的故事,也只能是从作
者的思想水平出发而编述下
来的,在选择取舍之间,在
解释评论之间,错误一定难
免。写出来,也只是请读者
指教!这不是客气话,是实
话!因此,也就谈不到什么
“给以总结”了。那是要留待
更辛勤的、更精通的掌握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工作
者来完成的。
可是读者中也许有人要
追问我究竟对于孔子是怎样
的看法。我在这里,也就把
我极不成熟的看法谈一下。
谈得不对的地方也一定有,
还是诚恳地向读者讨教!
第一,从孔子所处时代
的社会性质来看孔子。孔子
处在春秋时代,以我理解,
春秋和战国实在是一个整个
时代,这个时代是中国奴隶
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
的过渡期。春秋和战国诚然
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个不同
,在我看来,只是社会变动
的剧烈程度表现得不同罢了
。在春秋时期,社会变动还
没有达到质的突变,而在战
国时期则完成了这一变革。
郭沫若先生说:
依据《史记》,把绝对
的年代定在周元王元年,即
纪元前475年。在这之前的
春秋作为奴隶社会的末期,
在这之后的战国作为封建制
的初期。1
如果划界的话,这样划
界自然也可以。但是这当然
不是说历史是可以截然划开
的。而这样的划界,我觉得
还不如把春秋战国当作一个
整个过渡期,因为这样对一
些学术思想的演变要好解释
些。只是孔子所处的时代还
是奴隶制时代而不是封建社
会,在这点上,我是同意郭
沫若先生的看法的。
……
第三,在孔子对于中国
文化的一些具体贡献,如教
育事业、编写历史、整理诗
书上,在孔子个别有价值的
言论(包括智慧和经验)上
,在孔子本人的“学不厌、
教不倦”的积极态度上,大
多数现代学者几乎没有异议
,我认为这也就是应当肯定
下来的东西。所以,所谓对
孔子也还不能“给以总结”,
并不等于对孔子来一个“不
可知论”。我们应该把可以
肯定的东西和还在争论的问
题分别开来。
第四,无论谈孔子的历
史地位也好,无论谈孔子的
具体贡献也好,我们一定要
避免个人崇拜。这不只因为
个人崇拜是不应该的,是会
产生毛病的,而且因为夸大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首先是
不合乎事实的,是不科学的
。孔子无论有多高的成就,
是和当时的社会发展分不开
的,而社会的发展首先是广
大劳动人民所推动的。孔子
的出现也不是孤立的现象,
就像同时的政治家子产、晏
婴等,也已经具有和孔子相
近的才能(虽然发展的方向
不同);就像同时的普通人
长沮、桀溺等,也已经具有
和孔子对社会变动同等的关
切(虽然看法不同);就像
“士”这个阶层,当时一般也
都在活跃着——他们都是生
活在同一时代里呵。孔子一
生经过了一些发展,这些发
展也都步步可寻,都和他的
丰富经历、刻苦努力分不开
,而这些丰富经历、刻苦努
力,也只有在他那特定的历
史阶段中才有可能实现。决
不能把孔子当作奇迹!
这就是我对于孔子粗枝
大叶而又肤浅的看法。至于
本稿之成,也经过了一些岁
月,中间阿英同志提过宝贵
的意见,也得到上海人民出
版社编辑同志的很多帮助,
这样才写完。(但是并没有
写好!)我要谢谢他们,并
期待读者给我更多的教益!
长之1956年5月26日记于
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
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
谓至圣矣。
——司马迁 《史记》
孔子学说的价值,最后
必有一天一定为人类所发现
,为人类所公认,再重光于
世界。
——梁漱溟 1934年演讲
精彩页
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在今河南、江苏交界的地方)的贵族,如果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在临死的时候也曾说自己是殷人呢。
但是,到了孔子的前三四代,由于宋国统治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逃到鲁国(在今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避难的时候,这贵族的世家是日渐没落了。
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有一次,几个诸侯国家去攻打一个叫偪阳(在今山东枣庄峄城区南——编者注)的小国,鲁国也参加了。孔就在鲁国的军队中。当他们攻入偪阳城的时候,守城的人把一种闸门放了下来,先入城的队伍眼看就被隔断在城里了,这时孔纥却用双手把闸门一掀,掀起来了,先入城的军队才得以完全退出来。这事发生在公元前563年,离孔子出生还有十二年呐。1又有一次,孔纥和其他两个鲁国将领,率领三百武士,打退了齐国的侵扰。这事发生在公元前556年,离孔子出生只有五年。2这就是我们所仅仅知道的关于孔子父亲的事迹了。
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当孔纥和她结婚的时候,她还很年轻,可是孔纥已经上了岁数了。3他们的结婚是没有经过当时社会上所通行的完备手续的,因此遭到了社会上的奚落。
孔纥和颜徵在很希望得到一个儿子,他们曾在曲阜东南的尼丘山上祷告过。后来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便给这孩子取名叫丘,别名仲尼。这就是后人习惯上尊称的孔子。“仲”是老二的意思,这说明孔纥在和徵在结婚以前有过妻子,而且有过一个儿子了。
孔子生的这一年是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4距现在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光景。
孔子父母的结合既不十分符合当时的礼制,而当时的礼制又特别沉重地约束着妇女,所以孔子的母亲过着不很称心的日子。孔子也就从小时候起,多懂得了一些人的脸色,多感受到了一些人情的冷暖,于是养成一个谨慎小心的性格,很敏感,很善于应付人,并习惯于遇事有所思索。总之,有点早熟吧。当然,由于孔子后来不断地锻炼,他并没有因此而流人孤僻和冷酷。
可是不幸的是,孔子只有三岁,1父亲孔纥便亡故了。他母亲因为舆论的压迫,连丈夫埋葬的地方也一直没有告诉过孔子。那时,他家正从陬邑(今山东泗水县东南)移居到鲁国的国都曲阜。
孔子小时候得不到什么合适的玩具,他只是爱模仿祭祀,摆上小盘小碗,学着行礼玩儿。这就是他常做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游戏了。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在孔子八岁的时候,吴国那个不肯接受王位的公子季札出使各地,到了鲁国。
季札在鲁同有机会听到鲁同所特别保存着的较完备的周朝乐歌。1那些乐歌大部分保留在现存的《涛经》里,连次序也和现存《诗经》中的大致相符。这说明鲁国有比较完备的义化遗产。
季札是一个博学而有艺术修养的人,他对于听到的乐歌郁有中肯的、深刻的批评。他听到《周南》《召南》两部分乐歌时就说:“真好呵,这反映出周代建国的基础已经有了,只是还有点草创的光景。其中表现着勤劳,可是没有怨意.、”以后义听到郑地(今河南新郑市——编者注)的民歌,他对于郑地民歌的批评是:“这种音乐为什么这么细弱?很有享乐的气氛。——这个小国有些危险了。”又往下,便听到齐国(在今山东的中部和东部)民歌,他很满意,说:“很舒缓,很深远,真是大国的气派,这个国家的前途是不可限量呵。”再往下,是丽地民歌,秦国民歌,魏、唐二地民歌。他说:“豳地的民歌,愉快而不淫荡。秦国民歌还保持周朝原先的歌调。魏、唐两处的民歌,反映了俭朴而有远虑的习俗。”1邻地以下的民歌,他是不满意的,但因为身为外交使臣,就不好意思多加批评了。
他又听了宫廷音乐《小雅》和《大雅》,也顺便夸奖了几句。他在鲁国,除了周代音乐以外,还见识到了前代的音乐歌舞。他最满意的是相传为大舜乐歌的《韶》,这种音乐的乐器主要是箫。他说:“我已经听到并看到最好的了,再有其他音乐,我也不想享受了。”后来孔子也是很欣赏《韶》乐的。
季札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文艺批评家。就《诗经》说,他乃是第一个予以系统批评的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