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上海理工大学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学校包融魅力的校园和教育国际化的思想,传承百年工程教育传统,享有中国“制造业黄浦军校”的美誉,为国家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 上海理工坐落在浦江之滨,花木扶疏。百年校史留存下36幢哥特式风格和7幢仿普鲁士风格的历史建筑。他们是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印记,也是沪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悦读——百年上理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将上海理工大学留存的各时期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影像集结成册,让人们记住其历史的发展和风采。本书为中英文双语。 目录 出版前言 愚晏堂 图书馆 科学馆 大礼堂与愚晏堂 麦氏医院 体育馆 艾德蒙堂 音乐堂 愚裴堂 思伊堂 思孟堂 思雷堂 怀德堂 思福堂 馥赉堂 东堂 水塔 大学膳堂 教员住宅103/104号 教员住宅203/204号 教员住宅201/202号 教员住宅205号 教员住宅206号 教员住宅207号 教员住宅208号 教员住宅209号 工科讲堂 德文科讲堂等 学生宿舍 后记 序言 浦江之滨,花木扶疏, 红楼三五:矗立其间,上 理在焉。上海理工大学素 有“沪上最美校园”之称,承 续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 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 工学堂。典雅的军工路主 校区完整保留了沪江大学 时期建成的36幢哥特式风 格建筑,是上海高校中规 模最大的市级优秀历史建 筑群,2019年被国务院公 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精致的复兴路校区矗 立着7幢德文医工学堂时期 建成的普鲁士风格建筑, 其中的工科讲堂被誉为“在 中国的普鲁士风格建筑的 标志”。 建筑是古老的艺术,是 历史的印记,是空间的时 代意志,是人类创造的奇 迹。有什么样的建筑,就 有什么样的大学。建筑与 大学互为表达。阅读这些 建筑,就是阅读我们的大 学。 我们阅读学校第一座大 建筑思晏堂,聆听陈独秀 、孙中山呼吁青年学子投 身革命的激情演说;阅读“ 沪上各校之冠”的工科讲堂 ,自德国和法国远洋运来 的实验设备高端精良;阅 读民国诗人徐志摩捐建的 麦氏医院,和他在诗意的 校园里徜徉沉思;阅读“沪 上各校第一座”体育馆,体 操队、篮球队、网球队、 足球队击败华东各校纷纷 夺冠;阅读“国内仅见之建 筑物”的科学馆,从中走出 纪育沣、涂长望等18位两 院院士;阅读由美国著名 建筑师墨菲设计的图书馆 ,设施先进、用升降机传 递图书…… 这些建筑见证了中国大 学教育发展历程。20世纪 初,世界风云变幻,中国 处于历史转折关头,晚清 政府废科举鼓励兴办新式 学堂,始有沪江大学与德 文医工学堂的创建。这些 建筑具有独特文化价值和 审美价值,荷载着学校的 精神传统。我们阅读美轮 美奂的建筑空间,更是阅 读上理中西合璧、典雅优 美的人文校园,阅读上理 扎根中国、面向世界的办 学理念,阅读上理海纳百 川、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 ,阅读上理爱党爱国、传 承不息的红色基因。 2018年,校长丁晓东提 出“校园可漫步,建筑可阅 读,文化可触摸”,希望讲 好学校历史建筑故事,让 师生“可阅读”。档案馆广泛 搜集档案史料,在已有研 究基础上,对历史建筑的 建造时间、人文故事等内 容进行源头考证,设计二 维码铭牌,录制音频,实 现了历史建筑的可证、可 读、可听、可感和可思, 凸显文化内涵。 为进一步落实李强书记“ 建筑可阅读”文旅融合工作 的指示,校党委书记吴坚 勇、校长丁晓东启动并主 持《悦读:百年上理优秀 历史保护建筑》画册的编 辑出版工作。在校党委宣 传部的支持下,档案馆制 作建筑画册。画册图文并 茂、中英对照,展现了上 理优秀历史建筑风貌,勾 勒出百十年发展轨迹,彰 显了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 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 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 让文化说话”(《习近平关 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 摘编》,中共中央党史和 文献研究院编,中央文献 出版社,2017年10月)。 黄浦江畔巍巍学府,沧桑 百年薪火相传。上理在百 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 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光荣的 革命传统,一代代上理人 接续奋斗,为祖国、为人 民、为民族做出了杰出贡 献。希望透过《悦读:百 年上理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画册,漫步校园,阅读 上理,触摸历史,在波澜 壮阔的新时代中感受大哉 上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