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铜之乡礼乐天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走进博物馆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
出版社 | 西安地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青铜之乡礼乐天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走进博物馆丛书》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现有陈列为基础,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将一件件文物穿插在故事中,以史为据,以物述史,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宝鸡作为青铜之乡、礼乐之乡的深厚文化内涵。 目录 第一章 赫赫青铜于斯为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前生今世 第二章 铄古铸今烨烨生辉——“青铜铸文明”基本陈列 青铜之乡 周礼之邦 帝国之路 智慧之光 第三章 长河遗珍瀚海拾零——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典藏集锦 天地精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历代玉器 抟土为陶——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史前陶器 附录 游客服务信息 宝鸡市馆藏一级青铜器名录 陕西省博物馆分布示意图 陕西省博物馆名录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 ,博物馆在中国已经有150 余年的历史。在今天,很 少有人不知道博物馆,但 当问到什么是博物馆时, 恐怕绝大多数人未必答得 上来或说得清楚。在汉代 许慎编著的中国最早的字 典《说文解字》中,“博”字 被解释成“大、通也”,可引 申为“众多”“丰富”等含义; “物”字则解释为“万物”,包 含人为物和自然物两种含 义。“馆”字在中国古代另一 本字典《玉篇》中解释为“ 客舍”,后来逐渐引申为“公 共建筑物”。所以唐宋以来 ,称专管或保存文物或讲 论学问的公共建筑物为“馆” ,如“昭文馆”“弘文馆”“史 馆”等。“博物”两字连称, 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元年 》:“晋侯闻子产之言,曰 博物君子也。”晋代张华收 集古今奇异之物、奇境殊 俗,编成了著名的《博物 志》一书。据此,“博物”有 博览万物、保存万物、精 通万物之意,“博物馆”的意 思就是保存、展出、研究 万物的公共机构。而在西 方,有关博物馆历史的著 作,都一致认为博物馆 (Museum)一词来自希腊 文Mouseion,原意为“祭祀 缪斯的地方”,从而将博物 馆的起源,追溯到希腊神 话中的缪斯(Muses)女神 。据说缪斯是掌管历史、 天文、史诗、情诗、抒情 诗、悲剧、喜剧、圣歌和 舞蹈等九个女神的总称, 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 的全部。这一颇具学术意 义的追本溯源,既给今天 人们所熟知的博物馆蒙上 了一层神奇的光环,更给 博物馆增添了浓厚的文化 学术色彩。 当然,以上所说,只是 博物馆的字面意义。由于 博物馆是在适应社会发展 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 多种功能的文化复合体, 且其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 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 此,博物馆的定义也在不 断修改之中。自1946年以 来,国际博物馆的权威组 织国际博物馆协会曾对博 物馆的定义进行了8次修订 。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 2007年修订的,即博物馆 是一个为社会及社会发展 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文化 机构,它为教育、研究、 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 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和 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 遗产。实际上,国际博物 馆协会对博物馆的这一定 义只是国际间的一般性定 义,不少国家还按照自己 的国情给博物馆下了定义 。 博物馆作为一个为社会 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 开放的文化机构,它究竟 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和地位 ,公众也有其独特的视角 和认识,应该予以足够的 倾听和回应。对此,美国 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6.27—1968.6.1)的 看法也许能够代表公众对 博物馆的认识。海伦在她 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假 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说道 ,如果“有三天视力的话”, 她将会用一整天的时间“参 观博物馆”“对整个世界,从 古到今,作匆匆的一瞥。 ……看看人类所走过的艰难 曲折的道路,看看历代的 兴衰和沧桑之变”。作为一 个盲人,在想象能看东西 的短短三天里,海伦将花 一整天时间参观博物馆的 强烈愿望,真切反映了博 物馆在海伦以及50多年前 的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而她对博物馆的理解, 则是对博物馆意义的最好 解释。是的,今天,无论 人们承认与否,博物馆已 经成为人类昨天的脚印、 今天的镜子和明天的根基 ,是人们认识自己及其生 存环境最好、最直观的百 科全书,是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历史文化和现代文 明的形象代表。 值得高兴的是,随着经 济社会和博物馆事业的快 速发展以及个人文化素养 的提升,在当今的中同, 像海伦那样自觉走进博物 馆的人越来越多,以至走 进博物馆似乎正在成为一 种生活方式和时尚。但是 ,也毋庸讳言,置身博物 馆展厅、面对琳琅满目的 展品,又有多少人真正看 懂了展品、理解了展览?这 有观众自身的原因,但更 多的当是博物馆的原因, 那就是太多的展览太过专 业太过学术,让人无法看 懂,且服务观众的方式也 不够丰富多样。事实就是 这样,虽然走进博物馆的 人越来越多,但大多是“匆 匆的一瞥”“到此一游”,没 有充分理解、利用博物馆 这个可令人“大有所获”的地 方。因此,要让走进博物 馆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要让博物馆发挥更大的 作用,博物馆及有关机构 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 陕西是中华文明最重要 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 史上14个朝代,特别是统 一强盛的周、秦、汉、唐 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同时也是现代中同 革命的摇篮和圣地。陕西 境内现有的300余家博物馆 则是全面反映、再现陕西 悠久厉史和灿烂文化的主 要载体。与其他省、市相 比,陕西博物馆的文物藏 品不仅数量多、种类全、 品位高,在丁艺技术、艺 术创造等方面代表了全国 的最高水平,而且还因其 无与伦比的典型性、序列 性、完整性,充分体现了 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中 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并南此而成为海内外观众 来陕西旅游的首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T 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 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发展稗的意见》.进一步 加强 导语 《走进博物馆丛书》重在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内涵价值,以物说史,以物证史,以物串史,通过文物呈现历史文化,通过文物讲好陕西历史文化故事;具体编写时则根据各馆的性质定位,一馆一册,一馆一个主题。通过藏品和展览反映朝代文化或专题文化,让读者通过阅读本套丛书,既能了解各馆的特点、重要朝代(时代)的文明成就和历史地位、地域文化特色,又能感受到陕西历史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和文明成就。 本书是其中的一册,带领读者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搭上现代人通往古代的时光隧道,与古人对话,感受青铜时代的灿烂文明、礼乐天下的丰厚基石,更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创造新辉煌。本书详细讲述了院藏青铜器、古代铜镜、历代玉器、史前陶器等文物,及其所在时代的社会背景、礼乐制度、风土人情等。 精彩页 宝鸡,古称陈仓,唐至德二年(757),因市区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并沿用至今。宝鸡位于关中平原的最西端,扼八百里秦川之首,踞千里秦岭之要,襟干河而拥渭水,依秦岭而阻陇坂。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史记》称宝鸡“厥田上上,天府之国也”,《诗经》赞美宝鸡“周原腆腆,堇荼如饴”。优渥的自然条件使得宝鸡自古以来成为人类繁衍生息的首选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宝鸡成为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成为华夏早期文明的发祥地和各种文化的交融地。 自8000多年前关桃园遗址开启宝鸡人类文明伊始,至周、秦时期达到了巅峰。“厥田上上”的黄土,不仅能生长甘甜如饴的堇茶,也哺育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两个王朝——周、秦。在厚厚的黄土下面,留下了不计其数的青铜重器,也成就了宝鸡丰厚的文化遗存。宝鸡出土青铜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据《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美阳(今宝鸡扶风县法门镇)出土尸臣鼎。宋代金石学家吕大临编撰的《考古图》记载,北宋年间,宝鸡的扶风、岐山、凤翔都有青铜器出土。虽然这些文献中的青铜器都已踪迹难觅,但从文献记载宝鸡第一次出土青铜器至今已经有1961年的历史,可见宝鸡出土青铜器的历史非常悠久。2016年出版的《陕西金文集成》,全套16卷,其中宝鸡地区8卷,占陕西省有铭青铜器的二分之一,然而这也只是宝鸡青铜器中的一部分,足见宝鸡青铜器出土数量的巨大。如果您在诸如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世界著名的博物馆看到从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一点也不用奇怪,因为很多收藏青铜器的博物馆都收藏有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陕西省以外的博物馆收藏宝鸡出土的青铜礼器就不少于150件(组)。在全国范围内出土的青铜器中,宝鸡青铜器以其极高的史料价值而享誉海内外。著名的“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大盂鼎,以及大克鼎、墙盘、逑盘、何尊、秦公镈等青铜器重器均出自宝鸡,因而宝鸡收获了“青铜器之乡”的美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尽管民生困难,政府仍然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1952年,宝鸡市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文物管理委员会,开始了文物的征集、保护和科学的考古发掘。1956年,宝鸡市政府在古金台观内设立了文物历史陈列室,用以展示宝鸡历史文化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果。1958年,陈列室更名为宝鸡市博物馆。1998年9月,馆址迁至宝鸡市公园南路,并更名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成为我国第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第一次向世人宣示了宝鸡“青铜器之乡”的地域文化特色。 馆舍为风格独特的平台五鼎造型,直观地再现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内涵,明确了宝鸡青铜器的历史地位。随着宝鸡文博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青铜器之乡”地位的确立,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宝鸡市政府决定修建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博物馆,向世人全面展示宝鸡深厚的文化底蕴。于是,2006年,宝鸡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的出土地石鼓山建设宝鸡青铜器博物院。2010年9月28日,经过五年的共同努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终于落成并对外开放了。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