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巍巍湖南/文化中国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
出版社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巍巍湖南》以“人文仰望”的姿态,全面梳理湖南群山,是地理写作上的创新之举。将湖南大地划分为湘东、湘北、湘西、湘中、湘南五大板块,力图梳理湖南大地上一切与山相关的档案,描绘自然风貌,溯源人文历史,呈现审美精神。我们想为沉默千年万年的山,做一次集体的诉说;也想缘着山势而上,寻觅前人的足迹,发掘湖南的精神之源。 目录 湘东山脉 岳麓山:一座城市的精神仰望 岳麓山: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 北山:儒与隐,是你的独特气质 石霜山:见证一个禅宗的黄金时代 罗带山:张氏父子的千秋家国梦 九郎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酃峰:株洲的背脊 仙庾岭:是山非山还是山 云阳山:道佛两教的“神仙福地” 大围山:浏阳河的第一滴水从这里流出 道吾山:其实离我们一点都不远 东鹜山:本色的美,毫不张扬 谷山:一路往上,风光无限 沩山:人在沩山不见山 妙高峰:像一条挡不住的河,穿城而过 伏龙山:在历史的风雨中,闪现智慧光芒 昭山:山市晴岚,还看今昭 石柱峰:神迹之山 韶山:万山归心 影珠山:等待千年的温柔 鹅羊山:大隐隐于市 湘北山脉 德山:山不在高,有禅则名 福寿山:一座山中的历史洪流 壶瓶山:北纬30°的迷幻仙境 夹山:一书一茶一禅境 太阳山:迷雾中,那座刻满了神秘符号的山 桃源山:古代文人的“打卡地” 星德山:三县交界处,有仙隐之地 药山:月下的长啸,已回荡千年 君山:江南第一山 大云山:有山起于云中者 玉笥山:如此平凡,如此不凡 连云山:青山巍巍在云端 桃花山:云梦大泽的雄奇山峰 湘西山脉 二酉山:藏的是读书人的文化乡愁 凤凰山:幽禁“凤凰” 英雄山:热血铸就不朽名 天子山:扩大版盆景,缩小版仙境 飞山:兀立湘黔的民族文化中心 虎溪山:那些属于汉唐的高光时刻 腊尔山:赶一场浪漫的边边场 苏宝顶:漫步云端 万佛山:寻佛不遇 吕洞山:隐秘角落里的美 南华山:世世代代无言的守护 乌龙山:洞穴传奇 八大公山:“天然氧吧”的独特风情 天门山:绝壁顶端的秘境 袁家界:混搭出精彩 五雷山:矛盾与自洽 湘中山脉 衡山:独立苍茫天地间 奉嘎山:崇山峻岭里的世外桃源 大熊山:蚩尤故里是个好地方 高嵋山:最是故园难忘处 九峰山:南岳七十二峰之“少祖” 龙山:龙之所居,庇佑万民 黄桑:那狗,那人,那山 崀山:山之良者 南山:不只是浪漫的草原国度 云台山:青山与黑茶 兔子山:填补关于历史的想象 碧云峰:钟灵毓秀是此山 芙蓉山:千米之上的茶山 浮邱山:湖南道教的发源地 虎形山:一花一世界 会龙山:见证佛教入湘史 四方山:山中,一个失落的世界 湘南山脉 王仙岭:用地名向先贤致敬 九疑山:为天下敬仰的舜帝之陵 西山:它曾淹没在历史的尘烟里 东山:耸城之中者,高山为最 阳明山:古奇灵秀的佛教圣地 鬼崽岭:封禁700年的神秘深山 韭菜岭:徒步爱好者的圣地 莽山:山高崖险,石怪峰奇 九龙江:山水合奏的交响曲 舜皇山:江南有十峰,而舜峰高矣 苏仙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香零山:坠落凡间的一颗仙棋 野狗岭:湖南母亲河的发源地 八面山:景似八面,情尤胜之 宝山:穿越古今的矿山遗址 云山:名副其实的楚南胜地 岣嵝峰:天下真山水,岣嵝独绝伦 回雁峰:“回雁南来第一峰” 雨母山:一座以“母”入名的山 石鼓山:“第一胜地”的底气 后记 序言 望高山而仰止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 江声下洞庭。”这是一方诗 意的土地! 在这片充满诗情画意的 天地里,造物主以山脉为琴 、河流为弦,千百年来奏出 了一曲曲惊天动地、摄人心 魄的壮美乐章。 湖南多山。“山,快马加 鞭未下鞍……”毛主席的词 虽是广昌路上而作,实则是 湖南山脉峰峦的写照。群山 ,塑造了湖南的地理骨架。 东、南、西面纵横起伏的山 脉,围合成湖南特有的“马 蹄形”架构,使得湖南成为 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文化地 理空间,熔多元文化于一炉 ,独成湖湘气象。 山是天然的界线,分隔 出地理和人文空间。 中国地理上东西向最重 要的海拔分界线,在湖南境 内是雪峰山脉。雪峰山将湖 南分成两个海拔阶梯,东西 两侧,风景各异。湖南与周 边省份也多以山为界。湘渝 鄂之间,是武陵山脉;湘粤 桂之间,南岭横亘;湘赣之 间,则是幕阜一罗霄山脉纵 贯南北。 山是气候的分界线。以 南岭为屏障,湖南与广东、 广西形成了南北亚热带的区 隔。岭南岭北,隔山不同音 ,植物与风土人情迥异。 群山环绕,形成盆地。 湖南大多数城市都分布在这 些盆地中。山是水的源头, 河流从群山中流出,贯穿盆 地,滋养着盆地中的人,流 域文明由此诞生。 地理上的山,是大地的 隆起。而人文精神上,山造 就了一种可仰望也可俯视的 情境。能高山仰止,亦能俯 瞰苍生。 湖南的山海拔上并不突 出,何以能称为“巍巍湖南” ?中国传统文化素来认同“ 山不在高”。不在“高”,在 什么呢?在气势和人文。 湖南的山到底是神仙牵 来还是造山运动所致,于常 人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几千年生于斯长于斯的先 民赋予山的文化意义,却让 人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其 山虽不及北方山脉险峻,却 如湖湘儿女一般,有凛凛风 骨、浩浩情怀。 湘东湘南的山,是一部 部壮烈史诗,近代中国革命 星火燎原于斯。岳麓不过一 个山脚,然青山有幸埋忠骨 ,让人生出无限的景仰与自 卑。山腰镌刻长沙保卫战先 烈名录的石碣,让后人们于 幻化的名字中读出无穷的意 义,生出慷慨赴死、壮怀激 烈的豪情。豫湘桂会战,中 国军队三战熊峰山,与日本 侵略者殊死搏斗,血染潇湘 。 湘中的山,仙气氤氲, 佛道浸染。“山不在高,有 仙则名。”海拔不足800米的 浮邱山,是湖南道教的发源 地。小小一座会龙山,见证 了佛教入湘史。海拔1300.2 米的衡山,历来为祈福、求 寿之圣地。于道,有四处“ 洞天福地”;于佛,是集禅 宗南宗精髓于一山的“天下 法院”。 湘西的山,极天地大观 ,尽自然之美。先民们千里 迁徙刀耕火种,以顽强和劳 苦在旷野筑造家园。古朴的 社火、粗犷的面具、神秘灿 烂的傩文化里,有湖湘人质 朴的祈愿和浪漫的心性。胡 焕庸线划分时,尚未发现武 陵山的关,不然老先生的笔 应在这里拐了弯。武陵山脉 慷慨呈现出原始的野性与大 自然的鬼斧神工,张家界群 山则美出了经典的“中国山 水意象”。宋代画家米友仁 的《潇湘奇观图》中,湖南 的山,是烟雨云山的气质。 山是文化的载体,文化 的“海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山的高度。 沅陵二酉山在文化遭遇 毁灭性打击的时候藏书于世 ,保留了文化的火种,成为 天下读书人文化乡愁的寄托 处。长沙岳麓书院因山得名 ,而真正让岳麓山名扬海内 的却是这座书院。“朱张会 讲”的盛况,让多少学人心 神俱往!南宋名将张浚与其 子大儒张拭,埋骨宁乡罗带 山,湖湘文化的光华自此闪 耀青史。一座小到几乎找不 到海拔数据的玉笥山,也因 诗人屈原的形迹,有了庄严 的气象。 上善若水,不动如山。 湖南人兼具山水性格。山, 造就了湖南人吃苦耐劳的坚 韧,却没有阻挡湖南人开拓 前进的脚步。 风云变幻的近代,来自 大山里的湖南人,创立了湘 军。这支由知识分子和山民 组成的强悍队伍,改变了一 个王朝的命运。湖南人由此 开始大规模走上历史舞台, 历经百年激荡,沧海横流, 英杰辈出。 湖南人爱山。谭嗣同就 义后,浏阳同乡宋渐元写下 “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 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 波涛”的挽联。毛泽东求学 长沙时,写下“云开衡岳积 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一句诗中,就有三座山。长 征过娄山关,艰难险阻,前 途未卜,他面对群山,写下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革 命豪情,在群山间激荡。 《芳菲湖南》,是“草木 颂歌”;《泱泱湖南》,是“ 水的赞歌”。如今,这部《 巍巍湖南》以“人文仰望”的 姿态,全面梳理湖南群山, 是地理写作上的创新之举。 巍巍湖南,岂止在山?真正 巍然的,是湖南人山一般苍 茫傲岸的精神气概。 刘绍权 2021年11月26日 导语 本书以湖南的山为写作对象,覆盖湘东、湘北、湘西、湘南、湘中各地区有特色的著名山脉,比如岳麓山、衡山、天门山、崀山等。以描述山脉地理形貌、记述相关历史掌故与挖掘人文底蕴相结合的写作模式,以山为托,发现和书写湖南的风景之美、民情之美、人文之美,意在展示一个山川壮美、历史深邃、文明灿烂、气象万千的大美湖南。 后记 山是静默无言的。山的 存在即是一种诉说。 湖南是多山之地,山地 面积占全省面积的51.2%, 丘陵盆地占29.3%,平原占 13.1%,水面占6.4%,大 致构成“七山一水二田土”的 格局。 山构成了湖南的地理骨 架。东部幕阜一罗霄山脉, 西部武陵与雪峰山脉,南部 南岭山脉,三面围合湖南, 拢住一湖烟波浩渺的洞庭之 水,造就湖南最基本的自然 面貌。 山涵养了湖南的生灵世 界。山脉分隔地理空间,围 合盆地,改变气候,催生了 万千生命,繁衍出一代代湖 南人,带着“山”人的野性气 质,走南闯北,敢为天下先 。那些伟大的先行者,更是 在精神上,达到了山的境界 。 山铭记了湖南的历史文 化。人们依山而居,信仰、 情感也寄托于山。道观庙宇 的暮鼓晨钟,密林深处的革 命星火,散落山间的文化遗 存……它们以各自方式,铸 造并呈现着这片土地的文明 流变。 《巍巍湖南》将湖南大 地划分为湘东、湘北、湘西 、湘中、湘南五大板块,力 图梳理湖南大地上一切与山 相关的档案,描绘自然风貌 ,溯源人文历史,呈现审美 精神。我们想为沉默千年万 年的山,做一次集体的诉说 ;也想缘着山势而上,寻觅 前人的足迹,发掘湖南的精 神之源。“巍巍”二字,既是 指山之巍峨,更是寓意人之 伟大。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 芬。”书写山是一种冒险。 在崇山峻岭之前,我们感觉 到了自己的渺小,但我们还 是开始了一次次的探访。在 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 多领导、专家、同仁、师友 的帮助,在此一并诚挚致谢 。 精彩页 岳麓山:一座城市的精神仰望 ◎子野 【岳麓山档案】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西岸,是南岳七十二峰的尾峰,海拔300.8米,面积5.28平方公里,属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长沙河西海拔300.8米的岳麓山,是一座被许多人仰望的文化名山。 岳麓山位于湘江以西,与历史上的长沙中心城区仅一江之隔。能够以最佳角度俯瞰长沙城的山,仅此一座。南岳最后一峰的说法,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气息。 岳麓山极易到达。走在牌楼路隐约能看到自卑亭的时候,离山就不远了。自卑亭亭名源出《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也就是说,登高,要自低处起。从自卑亭过东方红广场,不必登山,便可见山脚下白墙灰瓦的岳麓书院。它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历史上的湖南,与中原相比,文化上长期处于相对荒蛮的状态。这种局面的初步改观,始于北宋。岳麓书院始建于那个时期。最初是僧人办学,后由政府捐资兴建,并由此奏响了湖南崛起的先声。如今论及湖湘文化与精神,总也绕不开岳麓书院。 风起于青蘋之末,历史的改变往往来自一个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因素。北宋王朝在金人的侵掠下崩溃了,中国的文化中心也因此从北向南转移。时代的文化精英们汇集在湖南这个远离了战火的地方,讲经传道。湖南的文化发展由此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岳麓书院此时成为了一个“文化大咖”们云集之地。自由的学术气氛造就了“朱张会讲”这样具有文化标志意义的大事件,并由此形成一种“卫道精神”。在历次的战火摧残中,秉持着强烈儒家文化信念的学子们,与入侵之敌以性命相搏,书院因此屡屡被毁,几经兴废。 宋之后的中国,整体文化基调低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年轻时曾就读于岳麓书院,他力倡学以致用。这是一次传统文化的重生。在湖南,传统文化被注入了“经世致用”的精神,以儒家为基础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湖湘文化渐露雏形。这种文化乃至精神的形成,与岳麓山有着莫大的关系。山下的岳麓书院,成为湖湘精神的铸就之地。这种精神一旦形成,便在这片土地上形成燎原之势。近代出自岳麓书院的人才极多,王夫之、陶澍、贺长龄、魏源、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刘坤一、郭嵩焘、唐才常、熊希龄……诸多湖南人才由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书院因山而得名,山因书院而令世人敬仰。如果恰逢秋日,书院的银杏树叶洒落,遍地金黄,带着文化朝拜的心境穿行在书院曲径通幽的建筑群中,是一种极其美好的人生体验。 穿过书院,即见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代,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亭名取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晚亭位于岳麓山溪谷景色最佳的清风峡中,因此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寄情之地。 沿清风峡中的小路拾级而上,路边可见隋舍利塔。自此而上,一直到半山腰的麓山寺,佛教遗迹遍布。当年纪念北伐阵亡将士的纪念塔也是以佛教五轮塔的形式呈现。魏晋时期,佛教传入湖南,岳麓山是佛教入湘的第一站,麓山寺是湖南第一座寺院。寺院内两棵1700多年的罗汉松证实着它久远的历史。麓山寺饱经历史变幻的沧桑,唐武宗灭佛之时,寺院建筑尽毁。公元847年,师从南泉普愿的景岑禅师重建麓山寺。其时正是禅宗南宗初兴之时,禅风流布在长江中下游区域,麓山寺也因此成为一座禅宗寺院。 从麓山寺沿主路上山,过穿石坡,上行到达山顶附近,有云麓宫。云麓宫的建立,与就藩于长沙的明吉简王朱见浚有关。朱见浚好道,取武当山道观的宫殿建筑形制在岳麓山修建了洞真观,后来又被改为云麓宫。这里山高而林密,外地游客登山时甚至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一旦进入之后,却又发现这里是山中一处可以远眺尘寰的空阔之地,可以体会到“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境界。 岳麓山最神秘的文化符号莫过于禹王碑。这块据说“复刻”自南岳衡山岣嵝峰的石碑,其中的文字一直无人破解。远古湖南的文化面貌,也许远超我们想象。儒家的岳麓书院在山脚下,最接近世俗人间;佛教的麓山寺在山间,以慈悲心俯瞰世间苍生;道教的云麓宫,深隐在山顶幽静的云麓峰中,展示着一种自然无为的生命态度。一山之中,儒释道三家,各得其所。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