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为中国现代化和中国法治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司法现代化或中国司法发展,正处在一个巨大而深刻的转变或转型过程中,需要我们为之作出持续不懈的努力,进而实现中国司法现代化的理想愿景。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思想为指导,以能动司法与社会正义的内在机理为分析基础,深入考察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对于司法活动的严峻挑战,着力揭示能动司法与社会正义诸种类型之间的功能关系,探讨能动司法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的方式与机制,进而努力构建能动司法与社会正义的理论分析框架。 作者简介 公丕祥,山东蒙阴人,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之一,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 目录 第一章 能动司法的社会正义取向 一 能动司法的规定性 二 社会正义的内涵 三 社会正义的类型 四 体现社会正义的能动司法 第二章 能动司法与制度正义 一 制度正义的价值意义 二 制度正义的表现形式 三 当代中国制度正义考察 四 制度正义的司法需求 五 能动司法促进制度正义 第三章 能动司法与程序正义 一 程序正义的价值意义 二 程序正义的表现形式 三 当代中国程序正义考察 四 程序正义的司法需求 五 能动司法促进程序正义 第四章 能动司法与行为正义 一 行为正义的价值意义 二 行为正义的表现形式 三 当代中国行为正义考察 四 行为正义的司法需求 五 能动司法促进行为正义 第五章 能动司法方式与社会正义 一 调查走访发现实质正义 二 柔性司法优化制度正义 三 适度干预维护程序正义 四 人文关怀促进行为正义 第六章 能动司法机制与社会正义 一 能动司法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二 公共政策转化机制与能动依法服务大局 三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与能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四 参与社会治理机制与能动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五 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与能动维护司法公正廉洁 第七章 能动司法模式与社会正义 一 能动司法是主动型司法 二 能动司法是协同型司法 三 能动司法是引导型司法 四 能动司法是复合型司法 五 能动司法是干预型司法 六 能动司法是开放型司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立足当代中国的基本司法国情实际,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阶段和人民法院面临的重大时代挑战出发,深入考察能动司法与社会正义的互动机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努力回应新时代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实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