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穴按摩一本全》收录了人体常见穴位,每个穴位均配有主治、位置、快速取穴、配伍、按摩方法等内容,一应俱全,方便读者查找、学习。这不仅是一本简单的取穴书,更将常见疾病与取穴融合在一起,手把手教会你如何按摩治病。
谢文英,女,1963年10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毕业,教授,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诊学科,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特聘中医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26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常见病证规律研究。目前在研课题两项:其中厅局级一项;省部级一项。
按摩的起源及发展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经常会同野兽进行搏斗,在搏斗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些外伤,导致发生疼痛。原始人自然地用手去抚摸,有了很大的改善。于是,人类本能地重复应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抚摸手法,经过时间的延续,这些手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和积累。大约在几千年前,我国祖先就已经为按摩术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就对按摩术有所记载。其中《素问·异法方宜记》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温,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从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我国已有推拿按摩术,起源地在黄河流域。那时称按摩为按跷,由于操作简单,因此很快在我国各个时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当时的文化也不够发达,因此,当时的一些抚摸手法形成了早期医疗的雏形。进入奴隶社会时期以后,医事管理方面按摩术已成为一科。夏商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这一时期出现了中药,按摩术与中药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医疗方法。等到春秋战国时期,越来越多的学派医学思想出现,并对按摩治疗疾病有了记载。如《韩非子》、《老子》、《墨子》、《史记·扁鹊传》等对按摩术都有记载,有的还形成了按摩手法。
秦汉时期,中国成为了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祖国医学逐步形成体系,推拿按摩也随医学发展而形成了独立体系。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歧伯按摩经》,它和《黄帝内经》、 《华佗别传》等著作记述了十几种按摩手法,为按摩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过漫长的岁月,按摩术在我国得到了全面发展。隋唐时期,按摩术也已发展到鼎盛阶段,按摩手法不断改进,并且推出小儿按摩的新方法。在医事制度中,按摩术还设立了专门的编制,比如隋朝时期太医署设有按摩博士2人;唐代继承了这种制度,在《唐六典》的记载中,太医署有按摩工56人和按摩生115人;宋朝医学著作《圣济总录》中有独立篇对按摩进行记载,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推拿按摩比以前有了新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按摩术的发展,保健按摩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省、市医院设立了按摩科,全国各地举办按摩培训班,并有专门的按摩培训基地。目前已有的上百种按摩手法,不但能够治疗骨科病、各种内科病,同时还能够作为保健强身的方法,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在饭店、浴池等场所都设立了保健按摩。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按摩逐渐成为一门新兴行业,将会更加发扬光大。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按摩必然会继续发展和推广,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