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阮世池卷)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为了梳理“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的资源,进行部分成果转化,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撰了《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以传承人为分卷,一人一书,形成系列。本书是《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阮世池卷)》。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历史沿革 二、表演形式与特征 三、传承与发展情况 第二章 人物小传 第三章 口述访谈 一、家庭背景 二、学艺师承 三、毕生最荣耀的日子 四、改革与发展 五、广播器材厂做工的日子 六、“阮派”艺术 七、顾往瞻来 第四章 周边采访 一、领导及朋友 二、同行及学生 三、家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是新 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15年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全面 启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采用数字化多 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人物访谈、传承实践、带 徒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并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建立 传承人专项数据库,将记录成果编纂成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着丰富的知 识与精湛的技艺,是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代 表性传承人所承载的精湛技艺、实践经验、文化记忆和传 承能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动力来 源。由于代表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核心作 用与不可替代性,加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普遍年事已高 ,对他们及其技艺的记录任务尤为紧迫。全面、真实、系 统地记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知识 和技艺,不仅可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也为后人研 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对传承和 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具有 重要意义,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 将抢救性记录中的口述访谈内容梳理转化成口述史, 这是一项极为繁重的工作,不仅要保留口述真实的特点, 还要强调语言文字的严谨。该套丛书是浙江在开展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基础上, 组织专家、专业人员撰写,在编纂过程中,既尊重传承人 口述的真实性,又兼顾可读性,在不改变传承人原意的前 提下对文字进行了部分调整。 该套丛书以传承人为单元,一人一书,单独成卷。从 传承人第一人称口述的角度,记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实践的丰富历程,讲述他们多彩的人生 故事。该书还对传承人所属的项目进行介绍,从文化价值 、存续状况、传承保护等方面叙述项目的基本情况,从生 平事迹、学艺师承、授徒传承等角度阐述传承人的生平经 历。丛书的重点定位在传承人的从艺经历、实践经验、传 承状态等内容,此外,与传承人相关的人员分别从不同角 度多层次地补充了传承人的经历。书中还附有传承人个人 年表、文献图录等,提升了丛书的学术价值。 该套丛书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持编纂 ,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文化学者、出版社编辑等讨 论丛书的框架、体例、版式;丛书分卷作者用心编撰书稿 ,反复斟酌文字,不厌其烦地查阅资料、核对内容;代表 性传承人及其家人也积极主动参与了丛书的编撰过程。各 方的共同努力,终于促成了该套丛书的付梓。 我们相信,“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 承人口述史丛书”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研究 者铺路搭桥,提供丰富、翔实、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同时 也希望能让记录成果更好地发挥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成果惠及大众,为社会共享。 从书编委会 导语 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相关情况是一项良心工程,也是抢救性工程,记录者要对历史负责,充分采集传承人的相关信息,确保真实性,体现完整性,达到传承性。 “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以传承人、传承人弟子及相关人员的访谈口述、项目实践、传承教学为主,项目概述、文献记录、新闻报道等为辅,图文结合。本书为其中一册,介绍了温州鼓词代表性传承人阮世池的生平事迹和个人成就。 后记 温州是南戏故里,瑞安是“中国曲艺之乡”。在温州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吃吃、嬉嬉、眙眙戏、听听 词”。听词,是温州中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休闲活动,这似 乎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不管是在清晨还是傍晚,是在公 园散步还是在路亭中闲聊,随身携带的播放器中总少不了 温州鼓词的声音。其中的唱词先生或激情慷慨或娓娓道来 ,牛筋琴或模拟或过门,叮叮咚咚十分悦耳。随口一打听 ,主人便会告知你,这位唱词先生姓甚名谁。要是你问起 “阮世池”,那更是人尽皆知。 (一)结缘温州鼓词 十年前因为要写硕士毕业论文,经常来瑞安走访鼓词 艺人。工作后,投身于戏曲口述历史工作。时光飞逝,这 么多年,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温州鼓词。看来,和它真的 是有缘分。 回想起来,2008年3月,我第一次去拜访阿池先生,当 时他刚评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鼓词代表性传承人 不久。我去他家的时候,他拿了两张照片给我看,一张是 刊登在报纸上的有他和方克多成为“非遗”传承人的照片 ,另一张是他在玉海广场上表演的照片,喜、怒、哀、乐 四种表情,很生动。第二年的3月,再次拜访阿池先生。一 进屋,就看到了挂在墙上那又大又红的“寿”字,是先生 的女儿阮爱兰老师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人民日报》上还 专门报道了他68年的唱词生涯。 2017年3月,因参与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杨祥银老 师主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历史丛书” 和“瑞安市家风家训口述历史”项目,刚好负责阮世池先 生的访谈工作,又多次拜访阿池先生。因此,在做《浙江 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李子 敏卷》时,得知浙江省非遗中心也要为阮世池先生做一本 口述历史专著,就主动请缨,心想着:万事俱备,东风已 来;顺水推舟,一石二鸟。在浙江省非遗专家委员会委员 徐宏图老师的推荐下,接到了这个任务。 但愿望总是过于美好,对困难的预设总是过于简单。 本以为可以轻松搞定的,但没想到真正做起来,还是困难 重重。第一,对研究对象多个层面的陌生感。这本书稿, 写写停停,夹杂在各种杂事的缝隙中。其实阿池先生及其 周边采访,早就已经完成,但为何迟迟不敢交稿?究其原 因,来自笔者自身——我是个土生土长的温州人,听得懂 温州话,又从事民族音乐学研究工作,是个局内人。然而 ,虽然温州地方不大,但是方言不少,且交流沟通不易。 温州话和瑞安话,又完全不一样。用瑞安话演唱的温州鼓 词,对于我而言,实则如同一门外语。而且由于家庭环境 的影响,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极少有机会听到唱词。在这 个意义上,我又是一个十足的局外人。对阿池先生这一大 师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距离感,对温州鼓词这一浙南曲种 近在眼前而又远在天边的隔阂感,对曲艺这一中国传统艺 术纷繁复杂、博大精深的无知感,让我却步,拿捏不准自 己整理的内容,或者添加的标题,是否表达准确到位,如 何从“个人创造与体验”“社会维护”和“历史建构”等 角度去关照个体口述历史,如何从个人的生命经历,去关 照一个群体、一个艺术门类的发展与变迁……一切都在学 习和摸索中。 第二,访谈前诸多的准备工作。这是我第一次按照规 范的程序去做口述历史,在访谈前做了较为充足的案头工 作:搜集、下载并仔细翻阅了与曲艺、温州鼓词及阿池先 生相关的网络资料与纸质文献,从中提炼出受访者的大事 年表,设计出详细的采访提纲……看起来如“打坐”般原 地不动的日子,实际上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几乎迷失在 纷繁众多的文献中,着实体会到了文献爬梳、“做功课” 的重要和艰辛。 第三,做口述访谈,是采访者不断自我反思、提高、 改进每个细节的一场修行。对于素未谋面的受访者,在正 式采访开始前去做一次预采访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阿池先 生和我,算是已经认识了的,而且同为温州人,素来有一 种不用多说的身份认同和信任。但为了更好地开展访谈工 作,我特地在访谈前做了一次预采访,将自己准备好的采 访提纲和大事年表交给老先生,并逐一沟通。但是在正式 的访谈现场,却发现一切准备都只是预案,要想挖掘到更 多的“料”、要勾起受访者更多的回忆,必须要有合理的 、适当的、符合受访者思维习惯的提问方式。有些我自认 为设计得很巧妙的提问,到了受访者那里,他们会觉得无 法回答甚至困惑,使访谈陷入冷场的尴尬局面。而有时候 不经意的一个追问,会带出受访者一大串的精彩故事。多 次的访谈经历,让我体会到了现场把控能力的至关重要。 第四,由于笔者自身知识水平、文学修养、理论研究 能力不够,整理口述访谈,颇为费劲。暂且不说访谈录音 和听录音转录成文字将近1:10的时间耗费,在面对已经打 字完成的采访实录稿,要想整理通顺,符合阅读习惯,也 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整理的困难,在于有些受访者 想要表达的,可能就说了一半,没有完全表达出来。有些 只说了现象,没有更深层次的升华。笔者若用自己的话补 充完整, 精彩页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历史沿革 温州鼓词是我国曲艺的一种。“曲艺”一词,是广义,它是一种说唱艺术的总称。在我国,曲艺的萌生源远流长。《民族音乐概论》一书中将我国传统音乐分成五大类:民歌与古代歌曲、歌舞与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成立“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时,正式使用“曲艺”来指代说唱艺术。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载: 汉族曲艺根据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格调以及演奏、演唱特点等,大致可归纳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等5大类。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认为: 北方鼓词主要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辽宁以及北京、天津等地。南方主要有江苏的扬州鼓词、浙江的温州鼓词等。 《中国音乐词典》中认为: 鼓词……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的讲唱曲艺。因表演者多自击鼓、板说唱而得名。 全国属于鼓词的有:河北的西河大鼓、乐亭大鼓、唐山大鼓、京东大鼓,北京的梅花大鼓,北京和天津的京韵大鼓,辽宁的东北大鼓,山东的梨花大鼓、胶东大鼓、沧州木板大鼓,山西的上党大鼓和新创造的太原大鼓、潞安鼓书、襄垣鼓书,河南的河南坠子、河洛大鼓,陕北说书,奉派大鼓,安徽大鼓,三弦书,湖北大鼓,浙江的温州鼓词等。就鼓词类在全国的分布情况看,北方明显多于南方。 浙江省的曲艺种类也颇为繁多,有鼓词、弹词、道情等。如流行于浙江的上海说唱、独角戏和苏州弹词,杭州市和嘉兴地区的杭曲,宁波、嘉兴地区和杭州市的宁波宣卷,绍兴、宁波地区及杭州市的绍兴莲花落,杭州市的杭滩、小锣书、杭州评词、杭州评话,绍兴地区的绍滩、杭州评话、绍兴平湖调,宁波地区的唱新闻、四明南词、宁波走书,嘉兴地区的三跳书,金华地区的金华道情,台州地区的台州词调,义乌、浦江、东阳等地的义乌道情,黄岩一带的黄岩花鼓、路桥莲花,义乌一带的义乌花鼓,镇海、慈溪、鄞州、奉化等地的蛟川走书,湖州市的湖州琴书,平湖、嘉善等地的浙江锣鼓书和平湖钹子书,温岭、临海和黄岩等地的温岭道情,温州市的温州鼓词、温州道情、温州龙船。其中,浙江的鼓词有温州鼓词、丽水的松阳鼓词、金华的永康鼓词,后两者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和《戏曲曲艺》未见记载。 温州鼓词发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俗称“唱词”,又因过去鼓词大多为盲人所唱,又称“瞽词”“盲词”。流行于温州地区及毗邻的丽水、台州两地区的部分县市,是我国传统音乐汉族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南方鼓词。它属于曲艺中的鼓曲类,是温州地方曲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种。 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