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长住美与深情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姜伟婧 |
出版社 |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一本散文集。第一辑为“梓里风物”,从大的背景角度,呈现家乡里下河地区风物,囊括美味小食、秀丽风景、淳朴人情等,展现家乡海陵。第二辑为“溯流而上”,关注生长于家乡的个体家庭,呈现我的家族史横截面,记录我祖父、父亲、我和我的孩子在海陵度过的岁月,时间跨度从建国前到新时代,“记得来路”,才能走好现在和未来。第三辑为“心香一瓣”,主要记录我个人在生活、工作中的所遇所得所感。第四辑为“南窗支颐”,收录我于家乡教学中所思所悟。第五辑为“灯下漫笔”,以教学间隙的读书随笔为主。 作者简介 姜伟婧,中学语文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上研究生,泰州市校园阅读导师,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教师报》《语言文字报》《语文报》《江苏教行报》等全国各级期刊媒体。出版散文集《长住美与深情里》。 目录 第一辑 梓里风物 来碗鱼汤面 闲话荸荠滋味长 藕花深处 悠悠秧草情 街巷口的炸臭干摊子 小巷臭干香 打笆巷的早茶店 饺子里的乡愁 冬日里的小美好 树树皆春色 桃花依旧笑春风 天德湖之春 看春天 从诗词中品读生命 夏日杨梅正当时 春游邵伯镇 行走之扬州 汪曾祺笔下的淮扬美食 唐鲁孙笔下的泰州美食 第二辑 溯流而上 书香四代情 父亲的春联 老爸的退休生活 以最美的姿态老去 爷爷的往事 爷爷临去的日子 记得来路 疫情下的时间 冬日夜读 孩子的春天 第三辑 心香一瓣 开馄饨店的常玫瑰 镜头凝成永恒 多年师生成亲友 成为你自己——一位中学教师给学生的一封信 那个爱汉服的女孩 路边的挡风罩 热粥暖人心 乌镇之行 雪意如诗 书香伴我行 写作,一场心灵抵达 第四辑 南窗支颐 大羹淡味 欲诉谁人能懂 随车慢行 莫愁前路无知己 独处中品清静 一点闲暇心,千里快哉风 共拓诗词路 人生有求品自高 沧桑见美 痛后之思 文化呼唤惊喜之心 留得风雅在人间 君子固穷 走出洞穴 勇者无惧 静默如诗的情怀 第五辑 灯下漫笔 怀念林清玄先生 与往事握手言和——读汪曾祺《职业》前后稿有感 清凉的阅读 波德莱尔与热馄饨——读木心作品有感 一本好书不应被辜负——读《三国演义》有感 理性跟随,成为自己——读莫言小说《红高梁》有感16l 在理性与诗情间徜徉——读张兴龙《扬州文化资源研究》 方寸行止,正大天地——读陈彦《主角》有感 可以歌唱的记忆 此身,此时,此地——读加缪《鼠疫》 精神的还乡——论福克纳对中国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影响 后记 序言 前言 红粟作为海陵的人文符 号,流传已逾千年。 海陵人文荟萃,“儒风之 盛,夙冠淮南”,历史上一 直是文化昌盛之地,有着 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素 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 称。香粳炊熟泰州红,随 着岁月的流逝,海陵地域 和空间面貌发生了沧桑之 变,却遮掩不住海陵文化 的神韵飞扬,这为文学创 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和灵感源泉。平原鹰飞过 ,街民走过,花丛也作姹 紫嫣红开遍,从这里走出 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评论家,无不用自己的 笔讴歌家乡的美丽,书写 人生的梦想,彰显海陵与 时俱进、开拓向前的文化 力量。海陵之仓,储积靡 穷的不只是红粟,海陵人 还以文学的方式,记录多 姿多彩的形态与品性,标 记一代又一代海陵人的辛 勤探索与不断创新。因为 执着,故而海陵历经沧桑 而风采依然。 文学的生命力或许就在 于这样繁衍不绝、生生不 息地传承与开拓。2015年 海陵区文联成立十周年之 际,海陵区曾集萃本土十 二位作家,推出一辑十二 卷的海陵文学丛书。著名 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原 主席范小青为之作序,她 指出这套书“不仅是一个‘区’ 的文学,更是地级市泰州 乃至江苏省文学的一个缩 影。为此,我们有更多的 期待”。如今五年已过,而 这份期待还在,海陵文学 也在这份期待中奔腾不息 地流淌和前进,大潮犹涌 ,后浪已来,那份律动依 旧,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 文字的力量和写作的意义 。“海陵红粟文学丛书”的推 出就是对此的检验,一辑 十册,分别是: 《碧清的河》沙黑 《青藜》刘渝庆 《日涉居笔记》李晓东 《草木底色》王太生 《雪窗煨芋》陈爱兰 《本色·爱》董小潭 《船歌》于俊萍 《泰州先生》徐同华 《纸面留鸿》李敬白 《长住美与深情里》姜 伟婧 如同一粒又一粒的红粟 ,唯有汇集,才有流衍的 可能。十本书中有朝花夕 拾的拾趣,人间至味的煨 炖,深秋韵味的老巷,青 藜说菁的今古,寻本土丹 青翰墨真味,或半雅半俗 生活,或山高水长追思。 生活总是爱的表达,愿在 这桃红花黄的故乡,因为 文字,截留住生命里的美 与深情。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 代,既然“生逢其时”,必然 “躬逢其盛”。文化特别是文 学的繁荣,渊源于悠久的 历史,植根于今天的实践 。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 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充分 挖掘海陵文化的丰富宝藏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 务。我们将常态化推出文 学系列丛书,以继续流衍 的姿态,不断丰富、延伸 、充实海陵古城当下的文 化内涵。 海陵红粟文学丛书编委 会 2020年6月于海陵 导语 文学的生命力或许就在于这样繁衍不绝、生生不息地传承与开拓。2015年海陵区文联成立十周年之际,海陵区曾集萃本土十二位作家,推出一辑十二卷的“海陵文学丛书”。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原主席范小青为之作序,她指出这套书“不仅是一个‘区’的文学,更是地级市泰州乃至江苏省文学的一个缩影。 《长住美与深情里》是其中的一册,内容主要包括五辑数十篇精选散文。本书的主体思路:这一城-这一家-这一人。 后记 后记 少年时代,我如今想来 都是影影绰绰的往事。那 些往事的起点,在海陵老 城一个叫tt下坝,,的地方 ,家家枕河而居,时光旖 旎而行。性格内向的我在 那里度过童年,不善言辞 ,最喜欢的事是看院子树 下长出的蘑菇、新冒的嫩 芽、忙碌的蚂蚁,觉得每 一个细微的生命里都有深 意,一看就是一整天。我 也喜欢看老照片,照片里 军装笔挺略带笑意的爷爷 、垂着两个俏丽麻花辫的 奶奶,那些斑驳发黄的照 片,印刻着时光深处的峥 嵘岁月,每一次端详,掺 杂着回忆和想象的故事就 会一齐奔涌在眼前。 很多奇妙的感受,也唯 有在慢慢成长起来的阅读 中,才得到循序渐进的印 证和了解,那些欲诉难诉 的心事已被写作者用细腻 的笔触记录下来。 才知道,心灵记录的疆 域可以无所不包,细腻或 澎湃的情感,都可以写于 笔下,成为今生今世的证 据。连王羲之也发现昔人 兴发感受的情由,常常和 自己的心事如符契一般相 合,千年后的我们在阅读 到某一段情节、某一个句 子,也不由产生电击般的 触动,产生‘‘他竟写出我心 中所想却未能表达出的感 受”,而好的文学又在触动 你的同时,引你回味,漫 溯到思想更深处。 中学课本是最初的文字 滋养,印象颇深的是当时 选入选修读本里的《受戒 》,真是奇妙的故事!也 真有意思!汪曾祺笔下的 风土人情,很让人有亲切 感。处处是水乡的世俗烟 火气,明海那小娃真懵懂 ,英子那女孩也真活泼, 荸荠田里的小脚印也成了 岁月里温柔的痕迹。那时 还疑惑:故事的结局是什 么?如今年岁渐长,才明 白,美好定格于那一刻, 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事情。 花正好,月正圆,一切恰 到好处,才给人留下柔软 的念想。 那些包蕴美与深情的时 刻,都能在阅读中一一感 应,它可能是《红楼梦》 里“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的午后闲愁,“龙吟细细, 凤尾森森”的潇湘馆里悠长 的叹息;也可能是辛波斯 卡“万物静默如谜”的沉沉喜 悦,把时间切分成许多微 小的永恒,让’邑成为“永远 听命于我的存在”;抑或是 托尔斯泰笔下“忧来无方, 读狄更斯,遂与世界握手 言和”的豁达从容的心态。 正是在一次次阅读中,心 灵有了更辽阔的视野,逐 渐迈向更好的自己。 其实未曾想到,本不善 言辞的我会走上讲台,与 学生们说古论今,侃侃而 谈。说到底,还是因为阅 读,我有那么多的故事和 感悟可以和我的学生分享 ,就觉得是快乐的事。我 当然也看到今时不同往日 ,现在的孩子没有院落可 以看蘑菇和蚂蚁了,似乎 也没有闲情去用心读一本 书,除了学业的压力外, 。世界将这些少年置于一 个巨大的光影声色场中, 太多的选择容易让人迷失 自我,短视频有抖音快手 ,游戏有《斗罗大陆》《 王者荣耀》,爽文有重生 穿越宫斗……在这个妍媸共 存的世界,少年的心极易 动摇,而所谓教育大概是 希望教育者能以身力行, 作为摆渡人引领少年迈向 更辽阔的心灵彼岸。 于是开始师生共读、以 读促写。读经典,读生命 。 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一 起进行《红楼梦》的整本 书阅读。学生起初对这个 大部头经典有点发怵,还 有些孩子曾读过速成版本 。我们的课堂愿意为这些 经典停留,小组讨论、撰 写笔记、交流心得,少年 的心毕竟善感,他们从那 些或飞扬跳脱或多愁善感 的少年身上,读到自己的 影子,相似的年纪总有共 鸣之处;闲暇时分,大观 园的小儿女细赏菊花、兴 建诗社、水榭听曲,鲜活 的佐证也让当下的少年思 索自己的时间管理;更何 况,阅读《红楼梦》这样 的经典,还无形中塑造着 人的价值观,大观园里的 小花园,成见有时、嫉妒 有时、攀比有时,可终究 是愿意向着人性的善和美 的,宝钗黛玉尽释前嫌互 剖金兰语就是极好的例子 ,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 ,有这样的经典打底,生 命的底色也会更温厚良善 。 如果你愿意,生命细密 的纹路也是可以被阅读和 记录的。它是你此生行走 的轨迹,是你家门口最爱 的那碗热腾腾的鱼汤面, 是你日日奔波路上所忽略 的行道花树,是你心里牵 挂的路边寒风里依偎的摆 摊母子……我用笔记下了这 些过往,也是希望在时下 ,孩子的心灵也终会感知 到世界的美与温柔,不仍 深情。 就像此刻灿烂如艳霞的 杜鹃花,下一刻也许就零 落成泥碾作尘,就算零落 成泥碾作尘,也有诗人为 之哀悼,哀悼本身又成为 永恒的美学。 我只是觉得,生命中这 样多的美与深情,它们转 瞬而逝,可毕竟已在心尖 上留下深深浅浅的一笔, 如果不记录下来,也就恰 如少年时代模糊的影像。 可如果能用文字将之留存 ,就是对抗时间洪流的一 种最佳凭据。 因为文字,是留住时间 ,留住生命里的美与深情 最好的方式。 2020年4月28日 精彩页 来碗鱼汤面 生长在里下河地区的人,怕是少有能抵御鱼汤面的诱惑的。 尤其是在荒寒的冬日早晨,从滴水成冻的屋外,钻入掺杂着鱼汤与胡椒鲜香的热气腾腾的早茶馆,这时没着没落的胃便仿佛有了温暖的依靠,为这一天的启程奠定下最有底气的依托。 如果非要从淮扬的早茶里选出最爱,我一定不选烫干丝或者三丁包,它们固然是淮扬早茶家族里的生力军,可是似乎只能做雅致的配食,是压不住空空祈求饱腹的胃的场子的。而鱼汤面不同,多少人在清寒的早更天坚定不移地向店家喊一句:“来碗鱼汤面”,正是看中它的厚实而亲和,鲜美而温润,且价廉,且营养。 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的里下河,鱼类易获得,所以相对价廉,而稠白绵润的汤汁里,营养却丝毫不输牛肉面、腰花面等相对高价的面食。、 但一碗正宗鲜美的鱼汤面的制成,并不是那么容易。 一碗鱼汤面的精华,就在于它的汤底。纯正讲究的鱼汤底,选用的是里下河的小鲫鱼、长鱼卡(即“鳝鱼骨”)、猪大骨,下锅煸炒,慢火炖熬,直到汤浓色白,鲜香四溢,一碗纯正浓郁的鱼汤才算是熬成了。 原材料的新鲜度很重要,因为鱼久放即腥。而鱼汤最理想的境界,当如汪曾祺笔下的那个爱钓鱼的医生所做:他“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钓上几条“三四寸长的鲫鱼”,“……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汪曾祺生长在高邮湖畔,那一色的湖鲜里,大约那一碗碗鱼汤面也曾滋养其温润醇厚的性情。 我们生活环境所限,几乎少有人能尝到汪老笔下的“起水鲜”了,然而鱼汤馆的店主替我们做了接近“起水鲜"的努力。每天天不亮,店主就需把鲜角、大骨购置齐、收拾好,风雨寒暑皆如此,个中艰辛可想而知。于是,柴火的噼啪声和汤水的咕嘟声,伴着升腾的白蒸汽,在每日的晨光熹微里,耐心等待食客的到来。面条客点即下,而后将汤、面盛入一个早已提前配好胡椒盐的白瓷大碗里,再撒上新鲜的青蒜叶,勾动你味蕾的一碗鱼汤面才得以大功告成。鱼汤与面条各是各的柔润细滑,胡椒辛香解腥,蒜叶又在此之外,多了一层碧翠可人,几相配比,相得益彰。 大自然不吝啬的馈赠,加上烹饪者的辛劳、守信、耐心,才能熬制一碗暖胃暖心的鱼汤面。 我也总固执地认为,要寻得一碗正宗的鱼汤面,只能在街巷四邻的口碑中寻得真味,热心的邻里往往会指给你一个不起眼的街边小店,桌面或许是油腻的,卫生或许是堪忧的,人气却是超旺。混杂着鱼汤鲜香与人声鼎沸,这时你便知道自己“走对了”——因为人们的胃只会做最忠实的投票。而我也曾走入一家连锁品牌饭店,点上店里的招牌鱼汤面,然而一入口,就知道“错了”,“浓汤宝“或”高汤精”的味道明白无误地传递给你的味蕾,那看来色白如牛乳的浓汤,却让人无比怀念那碗原生的、哪怕粗糙的鱼汤面。 幸而,我们的街边小巷,那些用心经营的鱼汤面馆仍静静地伫立在城镇的晨光熹微处,“老凤城面馆”“高邮鱼汤面”“宝应鱼汤面”“姐妹鱼汤面”等,或以盛产水鲜的地域冠名,或以店主身份、姓氏等冠名,不花哨,接地气,从无广告,只赖口碑,在每个清晨给人们带来热腾的实在的温暖。 来碗鱼汤面,享一份温暖的慰藉。 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