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约公元前2600年,一群擅长航海的人出现在克里特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揭开了希腊历史的序幕。这些迈锡尼人建造了气势恢宏的宫殿,关于他们的记忆用线形文字铭刻在泥板上,也存留在数个世纪后《荷马史诗》的英雄世界里。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古希腊人发展出哲学、自然科学、戏剧和艺术,创立了民主制,为世界贡献了亚里士多德、伯里克利、普卢塔克、亚历山大大帝等杰出人物,成为西方文明的领航员。 有人说,古希腊人凭非凡的才干缔造了希腊奇迹,为人类建造了精神家园;也有人说,他们只是善于模仿,吸收了地中海东部所有文明的精髓,通过征服和扩张将文化传播至各地。古典学者伊迪丝·霍尔熟知古希腊人的生活世界,她说,将众多文化融会贯通的古希腊人自有其独特之处,正因为拥有这些特质,他们才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接过了人类进步的接力棒,在未来几百年间引领西方知识进步。 霍尔讲述了古希腊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400年横跨两千年的文明历程:从西班牙到印度,从遥远的尼罗河到冰冷刺骨的顿河,古希腊文化的重心一直在转移。霍尔熟练运用考古资料与经典文献,把古希腊人的历史划分为十个阶段,取分布于十个地理区域的社群,展现古希腊人的十大特性:擅长航海、不愿盲从、看重个人、求知欲强、思想开放、机智聪慧、喜爱竞争、崇尚美好品质、善于表达、追求享乐。这些联系起迈锡尼人、雅典人、斯巴达人、马其顿人……的精神特质,也成了古希腊乃至此后西方文明的底色。 作者简介 伊迪丝·霍尔(Edith Hall),英国杰出古典文化学者,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伦敦国王学院古典学系教授、希腊研究中心教授,曾任教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杜伦大学、雷丁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主要研究古希腊文学与文化史,擅长从文化史的角度切入古希腊人的生活世界。著有《古代奴隶与废奴》《希腊悲剧:阳光下的苦难》《尤利西斯返乡:〈奥德修斯〉的文化史》等数十部作品。曾荣获伊拉斯谟奖章、洪堡研究奖。 目录 前言 引言 古希腊人的十大特点 第一章 航海家迈锡尼人 第二章 希腊的诞生 第三章 环池塘而居的青蛙与海豚 第四章 求知欲强的伊奥尼亚人 第五章 开放的雅典社会 第六章 不可思议的斯巴达人 第七章 热爱竞争的马其顿人 第八章 神化的诸王与藏书室 第九章 希腊思想与罗马统治 第十章 异教徒希腊人与基督徒 大事年表 序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 300年,希腊世界爆发了一 系列的思想革命,推动地中 海世界的文明上升至全新的 高度。之后几百年间,希腊 和罗马人民一直强烈推崇这 一自学成才的过程。这一历 史时期是希腊文明突飞猛进 的时期。然而,本书讲述的 是此时期之前800年至之后 700年问希腊人的历史。当 古典希腊时代的文献及艺术 品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发 现时,希腊人又一次改变了 世界。 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为希 腊“奇迹”、希腊“光荣”或“ 奇观”。很多书都起名叫《 希腊的天才》《希腊的胜利 》《希腊的启蒙》《希腊的 试验》《希腊的思想》,甚 至是《希腊的理想》。然而 在过去20余年里,开始有人 质疑希腊人的杰出才能。有 人指出,希腊人不过是生活 在古代地中海世界的诸多族 群和语群中的一支而已。早 在有关希腊人的历史记录出 现之前,几个高度发达的文 明——两河流域占文明、古 埃及文明、赫梯文明早已崛 起。这些民族为希腊提供了 科技进步的关键元素。腓尼 基人的字母音标,吕底亚人 的铸币技术,甚至可能还有 卢维人谱写精致赞美诗的技 巧,都被希腊人学习掌握。 公元前600年之后,希腊人 创造出理性哲学和科学,与 此同时,波斯帝国的扩张进 一步拓宽了希腊人的视野。 19世纪末至20世纪,人 们对于古代近东地区文化的 认识突飞猛进。1853年, 泥板文献《吉尔伽美什》史 诗在底格里斯河流域被发掘 ,自此,人们对于先于古希 腊产生的文明及其邻邦的思 想,较之前有了更加深入的 了解。不同的民族(苏美尔 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及 亚述人)曾统治过水土肥沃 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他们 以各自语言撰写的大量杰作 不断被出版。人们还成功破 译了在土耳其中部哈图沙及 今天叙利亚北部乌加里特发 现的泥板上所刻的赫梯文字 。学界对古埃及作品的全新 解读日益增多,新文本不断 被发掘,这都要求重估以往 历史的价值,比如重新评估 努比亚人在北非历史上的重 要性。 这些激动人心的进展揭 示了希腊人与先前的文明及 邻邦有很多相似之处。学者 们潜心进行对比研究,得出 一个共同的结论,即希腊“ 奇迹”是连续的跨文化交流 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 在有一种新的正统观点,认 为希腊人与古代近东邻近文 明——两河流域、埃及、黎 凡特、波斯和小亚细亚的民 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甚至 有学者开始质疑,认为希腊 人根本没有创造出任何新的 东西,或许仅仅扮演着中转 站的角色,把地中海东部所 有文明的精髓熔为一炉,而 后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及后 继者的征伐又将希腊文明散 播到各地区。一些人则看出 了种族主义的端倪,指责古 典学者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 了“最古老的死去的欧洲白 种男性”。有人声称,古希 腊人对闪米特人和非洲人传 统的传承超过了向印欧传统 学习的程度,而古典学者集 体扭曲并隐藏了这些证据。 这个问题的研究染上了 浓重的政治色彩。殖民主义 和种族主义的批评者倾向于 弱化古希腊人的特殊性,而 那些坚持认为希腊人具有本 质上的特殊性和优越性的人 则多为保守派,他们热衷于 证明“西方”理念的优越性, 对文化做出价值判断。我不 会站在任何一派阵营当中。 我坚决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 主义,也深入研究了一些人 对古典学传统做出的强烈批 判。然而在对古希腊人及其 文化的长期研究当中,我越 来越相信他们融合了众多文 化的优秀品质,但是这从整 体上很难进行判别,对于古 代地中海地区或古近东其他 地区而言,要想一一识别出 那些已经被融会贯通的优秀 品质也绝非易事。在本书中 ,我将会尽力向读者阐述我 对这些优秀品质的理解。 古希腊的大多数成就都 可以在至少一个邻近文明中 找到对应的文化成果。早在 毕达哥拉斯出生之前的几百 年,巴比伦人就已经对毕达 哥拉斯定理的内涵有了认识 。高加索地区的部落已将开 采和冶金术发展至前所未有 的高度。赫梯人不只在战车 制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还拥有很强的读写能力。 他们记录了在朝堂这样的正 式场合中。那些语言优美的 陈述、情绪饱满的演讲以及 构思精巧的法律辩论。一位 赫梯国王以编年史的方式详 细记录了胡里安人的一座城 市遭遇围攻之际,这位国王 手下的将领们令人绝望的表 现,这算是希腊历史编纂学 的先驱。腓尼基人同希腊人 一样是了不起的航海者。古 埃及人创造出了《奥德赛》 式的故事,讲述了一位水手 失踪之后,在海外经历了奇 幻冒险的旅程,最后回到家 乡的故事。在用叙利亚古老 方言阿拉姆语写成的作品里 ,也有同《伊索寓言》一样 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现保 存在犹太殿宇里。古希腊伊 奥尼亚的工匠们(波斯文献 中称为Yauna)帮助修建波 斯波利斯、苏撒和帕萨尔加 德,从而将建筑设计理念和 技术工艺从波斯传人希腊世 界。但是,这些民族都未创 造出能比肩雅典民主制度、 喜剧剧场或亚里士多德《尼 各马可伦理学》的伟大成果 。 希腊人是传播古代其他 民族成就的渠道,对此我并 不否认,但是,成功发挥传 播渠道或中介的 导语 书中不仅凝练叙述了古希腊世界诗歌、哲学、天文学、地理学、文献学等斐然成就,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古希腊人的多神教信仰及其文体活动:奥林波斯众神的故事、热闹繁多的节日庆典、盛大奢侈的竞技赛会、恢宏壮阔的希腊式神庙、藏书浩瀚的压力山大图书馆、追求知识极限的托勒密王朝……叙事节奏紧凑、文风活泼。 霍尔展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持续两千多年之久的古希腊文明,如何吸收、借鉴了东方高度发达的智识成就与艺术成果,如何将多种文明的精髓融为一炉,进而散播到世界各地的复杂历史进程。东方与西方、海洋与大陆,多元文明在此交汇,你可以从书中领略:腓尼基人的音标字母符号和高超的航海技术、埃及王国的诗歌、绘画艺术和灌溉技术、两河流域发达的数学与天文学知识、赫梯人优美精巧的语言、高加索地区的冶炼技术…… 书评(媒体评论) 角度新颖的开创性研究 。 ——保罗·卡特利奇 (Paul Cartledge),剑桥 大学希腊文化荣休教授,《 亚历山大大帝:寻找新的历 史》《斯巴达人》作者 霍尔对古典世界的研究 一贯富有原创性,《古希腊 人》更是一场独特的愉悦与 探索之旅。 ——弗罗玛·蔡特林 (Froma Zeitlin),普林斯 顿大学希腊语言文学荣休教 授 在博学的霍尔笔下,古 希腊人的世界是那样生机勃 勃。一段段趣闻逸事,一个 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古希 腊人》带来了许多欣喜。 ——阿德里安娜·梅厄 (Adrienne Mayor),斯坦 福大学研究学者 了解古希腊的入门佳作 ,内容丰富,创见迭出。霍 尔兼具丰厚的学养和永不止 息的热情,带你领略古希腊 人的完整历史,体会他们不 朽成就背后的特质。 ——希拉·默纳汉(Sheila Murnaghan),宾夕法尼 亚大学古典学教授 精彩页 第一章 航海家迈锡尼人 神秘的迈锡尼人擅长航海,富有条理,是他们揭开了希腊历史的华丽序幕。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由“荷马”和“赫西俄德”创作的史诗——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而在那之前,迈锡尼人早已销声匿迹。实际上,他们只是隐匿起来,从未真正消失。他们与后人敬拜大抵相同的神明,他们是诗歌中的男女主人公,这些诗歌无不是古代教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古风、古典、希腊化时期及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人每天都在同他们的迈锡尼先祖对话。消失的迈锡尼文明对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4世纪的古希腊人而言,就相当于古希腊人于现代人一般陌生。迈锡尼文明已然消失,它遗留的资料虽然残缺不全,却令人神往,通过为数不多保存至今的古希腊工艺品可以看出,孕育这些艺术品的航海社会拥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文艺复兴前的漫长岁月里,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异教的希腊文化,至少在拜占庭以西是如此,因而当我们试图了解希腊人的时候,总是有断断续续和重新发现的感觉,会感到希腊文化欠缺逐渐积累或不断延续的过程。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人在看待迈锡尼人时,必定也怀着与我们类似的心情。 迈锡尼人使用特有的文字系统,擅长修建宏伟建筑,那些保存至今不甚完整的证据证明了他们的存在。本章我们将会走近克里特岛和伯罗奔尼撒的宫殿遗址,解密他们在家庭生活和行政管理中用到的一些清单。我们将试着还原他们的经济、饮食、阶级结构、日常活动、宗教,探索他们与海洋之间的紧密关联。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持谨慎的态度,探究以下富有争议的问题:为何他们的社会轰然坍塌?从迈锡尼宫殿文明终结的公元前12世纪,到新的字母系统得到使用的公元前8世纪期间,也就是在所谓的黑暗时代,迈锡尼文明是否得到了延续?最重要的是,他们是怎样一个族群?除了出色的航海能力,他们与说希腊语的后代之间还有什么相似性? 荷马史诗《奥德赛》写于公元前8世纪前后,故事背景设定于想象中的迈锡尼时代,史诗中的第一次航行是这样的:主人公奥德修斯离开家乡伊萨卡岛快20年了,留在家中的儿子忒勒玛科斯即将成年。忒勒玛科斯出海打听父亲的消息,从伊萨卡岛一路航行到了伯罗奔尼撒西南海岸的希腊大陆。他夜晚出发,清晨抵达,总共航行了约120海里,这样的速度相当之快,智慧女神雅典娜赐予他的一路顺风功不可没。凌晨时分,他在皮洛斯的沙湾上岸,却发现那里出乎意料的拥挤: 皮洛斯的人们正在海岸上将黑色公牛献祭给拥有深蓝头发的撼地神。男人们以500人为一组,分成9组端坐于海滩之上。每组均献祭9头黑牛。皮洛斯的海滩虽然面积广阔,但要容纳4500人和81头牛也并非易事,由此可以看出,皮洛斯的人民对于拥有深蓝头发的波塞冬(海洋和地震之神)怀有高度的敬畏之心。 忒勒玛科斯之所以选择前往皮洛斯,是寄希望于岛上年迈的国王涅斯托耳为他提供有关奥德修斯的消息。涅斯托耳参加特洛伊战争时已经是位老者,是为数不多的曾参与这场战争并仍然健在的希腊战士之一。年仅十几岁的忒勒玛科斯拜访涅斯托耳时,涅斯托耳以亲身经历向他讲述了早于特洛伊战争很久的希腊史前史。在荷马另外一部史诗《伊利亚特》中,涅斯托耳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不断提醒那些正处在巅峰状态的英雄——阿喀琉斯、阿伽门农、墨涅拉俄斯、埃阿斯、奥德修斯——是站在巨人肩膀之上的。涅斯托耳是位经验丰富的水手,也是特洛伊战争时希腊人中唯一的阿尔戈英雄。他曾与超级英雄伊阿宋和赫拉克勒斯共同航行至遥远的黑海,寻觅金羊毛。他象征着希腊神话中最早一代的人类英雄,集众多智慧于一身。涅斯托耳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他远见卓识,他是《荷马史诗》中异常丰满的角色:年长睿智的他不会在不同派别的争执或争斗中偏袒任何一方。他乘坐战车,带领战士们投入战斗;他擅长给予年轻人友好的建议。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矫健的骑手,一位了不起的雄辩家。伟大的古希腊画家波利格诺托斯创作了著名的涅斯托耳画像,可以想见希腊人是如何通过这幅画去猜想涅斯托耳的真容的。这幅画后来在德尔斐展出,画中的涅斯托耳头戴帽子,手持长矛,立于卵石滩之上,身旁的骏马蓄势待发。 《奥德赛》中,涅斯托耳在皮洛斯岛建立了海滨王国,这里人口众多,文明高度发达。皮洛斯常被冠以“多沙的”“神圣的”之类的形容词,它的堡垒“固若金汤”。皮洛斯的宫殿虽无法媲美遥远东部的斯巴达(忒勒玛科斯的下一个目的地),但这里的人擅长用金子制造祭祀杯,在宴席间摆放成排的高椅,为贵宾奉上珍贵的窖藏葡萄酒,给庭院铺设洁白无瑕熠熠闪光的石头路面。涅斯托耳闲暇时最爱在庭院里冥想。他们向雅典娜献祭小母牛时,为了取悦女神,还专门找铁匠为母牛的角镀上黄金。下一章我们将会介绍希腊人对于皮洛斯文明的诗意描述,这实际上是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对于之前几个世纪人们生活的一种想象性重现,就像我们对于亚瑟王或罗宾汉生活的世界的幻想。史诗中的一些诗句流传自几百年前,学者们经常展开争论,争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