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山北麓土地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1757-1949)
分类
作者 张莉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重建和深入理解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地表景观变化的影响是近年来许多科学研究计划的主要目标。本书选取新疆的天山北麓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在关注农业土地开发是导致区域环境变化主要驱动力的前提下,系统梳理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来该区域土地开发政策的变化与农业人口的增减过程,重建了清至民国时期5个时间断面上6个亚区域的人口数量和耕地数量,进而深入地分析了天山北麓地区区域开发的时空差异;在全面研究该区域河湖水系变化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气候变化的研究结论,对该区域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机制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作者简介
张莉,女,1976年4月出生于新疆吐鲁番。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理学博士(历史地理学方向)。现任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兼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变迁、环境史、边疆环境与发展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已在国内外刊物和论文集上发表中、英、日文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区域时空范围的确定
三 相关研究综述
四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天山北麓的生态环境与18世纪中期以前的人地关系
第一节 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
一 地文系统
二 气候特点
三 水资源特点
第二节 17世纪至18世纪前期天山北麓的人地关系
一 清准战争史略
二 17世纪末至18世纪前期天山北麓的人地关系特征
第二章 建州立县、移民垦荒:1757-1864年天山北麓的土地开发
第一节 区域开发政策与区域行政管理
一 天山北麓的区域开发与管理政策的形成
二 天山北麓州县制的建置及其行政区划
三 天山北麓州县制设立的意义及其区划特点
第二节 1757-1864年天山北麓的人口规模
一 清朝中期天山北麓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二 天山北麓地区户口统计制度
三 天山北麓各类人口的迁入过程
四 1757—1864年天山北麓的人口规模及其演变
第三节 1757-1864年天山北麓的土地开发
一 天山北麓土地开发的基本思想
二 土地开发的方式
三 1757-1864年天山北麓地区载籍耕地面积的增长过程
第三章 兵燹与复垦:1864-1911年天山北麓的土地开发
第一节 天山北麓政治局势的特点及行政区划
一 19世纪中叶西北边疆危机与天山北麓土地开发过程的中断
二 新疆设立行省及清末政治局势对天山北麓土地开发的影响
三 天山北麓地区行政区划的变迁
第二节 1864-1911年天山北麓的人口规模
一 人口的再聚集及其人口构成
二 清代末期天山北麓的人口规模
第三节 1864-1911年天山北麓的土地开发
一 兴地利而裕兵食——天山北麓土地开发思想
二 天山北麓土地开发的方式
三 天山北麓载籍耕地面积
第四章 修渠引水、复垦土地:1912-1949年天山北麓的土地开发
第一节 民国时期天山北麓行政区划
一 新疆政局的特点及其对天山北麓土地开发的影响
二 天山北麓行政区划的变迁
第二节 天山北麓的人口发展过程
一 民国时期天山北麓的人口增长来源
二 天山北麓的人口规模及其演变
第三节 民国时期天山北麓的土地开发
一 杨增新主政时期的土地开发政策与措施
二 盛世才主政时期的土地开发政策和措施
三 民国时期天山北麓的载籍耕地面积
第五章 清至民国时期天山北麓土地开发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行政区划变化的特点
一 政区变化的时间特点
二 政区变化的空间特点
第二节 天山北麓地区人口增长过程及其机制
一 人口增长过程及其特点
二 人口增长机制
三 清代中期至民国时期天山北麓人口的空间差异
第三节 天山北麓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一 载籍耕地数字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二 耕地资源数量的总体变化趋势
三 天山北麓地区耕地的空间差异
四 天山北麓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
第四节 天山北麓土地开发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
一 天山北麓土地开发的区域差异
二 天山北麓土地开发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第六章 清至民国时期天山北麓的环境变迁
第一节 18世纪以来玛纳斯河湖及其入湖水系的变迁
一 三屯河与呼图壁河的变迁
二 清代以来玛纳斯湖的迁移变化
三 18世纪以来玛纳斯河湖水系变迁原因分析
第二节 天山北麓其他河湖水系的变化
一 巴里坤入湖水系的变化
二 头屯河与三屯河下游河道的变化
三 呼图壁河中下游河道与渠道的变迁
四 天山北麓其他湖泊、沼泽的变化
五 天山北麓河网的变化
六 18世纪以来天山北麓河湖水系变迁的规律及其原因
第三节 清至民国时期天山北麓地理景观的变化
一 18世纪中叶游牧文化景观向农业文化景观的转变
二 区域聚落景观的特征及其变迁
三 农业绿洲景观的特征及其变迁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的环境变迁部分亦有其独特的学术贡献。新疆地域面积辽阔,区域差异较大,天山北麓地区在18世纪中叶以来人地关系的变化独具特色,既不同于南疆地区,也不同于北疆的其他地区。本书对此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得出很多有创见的研究结论。这种研究不仅对新疆地区史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对于整个中国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都有参考价值。
21世纪以来,天山北麓地区相继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优先扶持和发展的地区”和国家“十三五”期间推动建设的“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环境是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书对该区域环境变化及其背后自然和人文驱动因素的探讨,是今天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的钥匙,为制定区域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