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 W.Day教授一生大部分时间致力于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在该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及规范》是Ken W.Day教授在该领域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不仅对现今混凝土技术,而且对未来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书中所持的许多观点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发展具有很好地帮助和启发。本书经过作者的不断完善已是第三次出版,涉及内容丰富、新颖,可供从事混凝土行业工作的广大读者参阅。
第1章 建议指南
1.1 配合比选择
1.2 质量控制(QC)
1.3 ISO 9001
1.4 检测
1.5 现金处罚规定
1.6 创新
1.7 结论
1.8 P2P
第2章 混凝土性能
2.1 耐久性
2.2 钢筋锈蚀
2.3 强度
2.4 抗渗性
2.5 工作性
2.6 可泵性
2.7 坍落度
2.8 自密实混凝土(SCC)
2.9 体积稳定性
2.10 美观性
2.1l 放热性
2.12 经济性
第3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 简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 比表面积配合比设计的起源与局限性
3.3 有经济竞争力的配合比设计
3.4 ConAd系统
3.5 选择配合比设计的方法
3.6 配合比设计竞赛
第4章 质量控制
4.1 混凝土的变异性特征
4.2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目的
4.3 累积和图
4.4 控制措施的重要性
4.5 由谁控制
4.6 质量保证
4.7 Pareto's法则
4.8 相关变量
4.9 累积和分析的实际使用
4.10 直观图
4.11 丢弃、处罚还是奖励
4.12 ConAd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4.13 EN206——我们能否做得更好
4.14 ConAd测试结果输入以及早期数据分析系统的使用
4.15 配料控制
4.16 车载搅拌与工作性控制系统
第5章 22世纪的混凝土
5.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一体化
5.2 相关配合比维护
5.3 高性能混凝土(HPC)
5.4 经济技术型混凝土
5.5 无机聚合物混凝土(IPC)技术的进展
第6章 混凝土质量规范
6.1 规范混凝土背后的哲理
6.2 标准配合比的发展
6.3 配料厂设备
6.4 从建议到规范
第7章 骨料
7.1 细骨料(砂)
7.2 粗骨料
第8章 胶凝材料
8.1 波特兰水泥
8.2 粉煤灰(pfa)
8.3 高炉矿渣
8.4 硅粉
8.5 稻壳灰(RHA)
8.6 超细粉煤灰
8.7 硅胶
8.8 偏高岭土
8.9 超细碳酸钙(纯石灰石粉)
第9章 外加剂
9.1 外加剂的使用方法
9.2 使用外加剂的原因
9.3 常用外加剂类型
第10章 统计分析
10.1 正态分布
10.2 各组平均值的变异性
10.3 标准偏差评估变异性
10.4 变异性的组成
10.5 试验误差
10.6 变异系数
10.7 统计分析的实际意义
第11章 试验
11.1 试验哲理
11.2 试验范围
11.3 抗压试验
11.4 成熟度与等效龄期的概念
11.5 渗透性试验
11.6 无损检测
11.7 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试验
第12章 不变的观念
12.1 现金处罚规范
12.2 什么是经济混凝土
12.3 多快才是够快
第13章 疑难问题诊断
13.1 强度、可泵性、外观
13.2 混凝土的裂缝起因
结语
附录 无机聚合彻混凝土(IPC)技术进展
A.1 引言
A.2 IPC的反应化学
A.3 波特兰水泥与无机聚合物在化学性质上的区别
A.4 无机聚合物混凝土的物理性质
A.5 IPC的工程特性
A.6 理解发展IPC技术的动力
A.7 IPC的潜在用途
A.8 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障碍
A.9 IPC产品在商业发展中的进展
A.10 结论
术语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