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哲学和人类学角度研究法和国家理论,提出了哲学的法和国家伦理学的核心思想是政治的正义性。作者设计了一个讨论正义的新思路:在法和国家实证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对立之间找到一个可调和的点,同时在基础哲学层次上建立与功利主义相反的正义的新模式。通过别开生面的思想实验和哲学人类学的深入思考,作者探讨了他的基本观点:政治的正义性是非纯粹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换正义,交换涉及人的(行为)自由,“自由的限制换得了自由的保障,对自由的放弃回报以对自由的权利”。这的确是一种值得人们思考的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富有实践意义的观点。 本书是赫费的主要著作之一,被译为多个语言,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当代西方法哲学理论著作。 作者简介 庞学铨,哲学博士,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外国哲学和休闲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西方哲学的教学与研究。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先后在德国基尔大学、帕绍大学等学习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德国哲学、新现象学、休闲学。出版现代西方哲学、当代德国哲学和休闲研究的专著、著作、译著(含主编)近20本,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近100篇。主编(含联合主编)《当代德国哲学前沿丛书》、《哲学的转向:语言与实践译丛》、《当代外国人文学术译丛》和《休闲书系》。2007年,在国内高校创立第一个休闲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 目录 中文版序言 第一章 导论正义讨论的新评估 第一节 要正义,不要利维坦 第二节 三重挑战 第三节 现代的政治设计 第四节 政治的基础哲学 第一编 政治正义性的立场——对法和国家实证主义的批判 第二章 政治的正义性观念 第一节 公正原则 第二节 从经验伦理学到规范伦理学(罗尔斯) 第三节 描述语义学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 正义观点的合法化 第一节 合法化的任务:强制权限 第二节 作为分配性利益的正义 第三节 政治正义性的准则 第四章 政治的正义性或自然法? 第一节 一种哲学的倒退吗? 第二节 批判的自然法之观念 第三节 政治正义性的优先权 第五章 法实证主义是神话吗? 第一节 关于独立的法科学的定义 第二节 作为法经验主义的法实证主义(凯尔森I) 第三节 法实证主义与法道德主义的对峙:一种二律背反 第六章 实证主义法概念批判 第一节 讨论范围:不是真理,而是权威制定法律(霍布斯I) 第二节 实证主义的法概念 第三节 通过程序的合法性(卢曼)? 第二编 无统治或正义的统治?——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第七章 无统治的乌托邦 第一节 是政治乌托邦中的一种范例变换吗? 第二节 从混乱到解放: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意义变换 第三节 中性的概念 第八章 统治产生自贪欲(柏拉图) 第一节 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范式意义 第二节 柏拉图的原始的无政府状态 第三节 由满足而实现和平? 第九章 人的政治本性(亚里士多德) 第一节 对自我保护和幸福的自然需要 第二节 从家庭到城邦:突出差异的论证 第三节 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与限度 第十章 基本冲突:一个思想实验 第一节 自然状态的实验 第二节 幸福或自由:政治人类学的第二个基本问题 第三节 自由的优先地位 第四节 不可避免的自由之冲突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中的自由 第一节 行为自由和暴力危险:人类学的诊断 第二节 社会制度 第三节 论制度理论的合法性意义 第三编 作为一种自由共同体原则的政治正义性 第十二章 自然的正义性 第一节 彼此放弃自由 第二节 幸福有益还是自由有益? 第三节 作为人权的自然正义性 第十三章 自然正义性的现实差距 第一节 解释的冲突 第二节 认可的两难困境 第十四章 正义的国家 第一节 “国家本身需要邪恶之人” 第二节 告别利维坦 第三节 社会契约的比喻 第十五章 政治正义性的对策 第一节 实证化的任务 第二节 评价的过程 参考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术语对照表 导语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乃至马克思的西方思想中,法学、国家学说和哲学三者具有密切的联系,法和国家伦理学是哲学也是法和国家科学共同的理所当然的研究任务,“所有伟大的哲学家往往都是重要的法和国家的重要思想家。反过来说,法和国家理论主要是由哲学家们写成的……政治讨论亦主要是从哲学角度进行的,而且成了道德的统治批判的决定性部分,并以这种形式建立了哲学的法和国家伦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