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系荷兰人类学杂志Etnofoor中的一期,这期杂志出版发行于1995年。 这期杂志讨论的内容是宗教与现代性的问题,主要的理论关照是与宗教世俗化理论进行对话——宗教世俗化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认为现代社会的兴起必然会导致宗教公共意义的衰退。同时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也涉及了基督教在欧美社会以外地区(如本书内容所涉及的非洲)传播过程中与本土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以及灵性主义在近代英国社会与科技理性的关系问题。 本书适合从事宗教学、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研究的学者阅读,对于关注欧洲社会的政治社会情况的学者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聂家昕,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教师,长期从事宗教社会学研究工作。 目录 译者序 社论 宗教的世俗化产物 引言 世俗民族国家 殖民国家 结论 争夺新教国家——荷兰的加尔文教教徒与天主教教徒 宗教与古代荷兰政体 宗教和现代荷兰民族国家的产生 新教国家之争 后记:运动及其异议者 世俗英国的宗教移民?——促使宗教合作的世俗国家代理人 世俗化:怎样进行非过程预测 讨论:资料和命题 宗教间的司法合作 地方政府主导的宗教合作 地方过程Ⅰ:注册和集会化 地方过程Ⅱ: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的发展 共同体间道德争论的政治讨论 魔法、美人鱼与现代性——非洲五旬节派的吸引力 民族志背景 五旬节派 三个案例 困境 附体和驱魔 结论 精神实质和超视觉——华莱士的信仰转换 华莱士:职业科学家和社会改良眷 维多利亚时代灵性主义的阶级、家庭生活和异端巫术 精神假设和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道德 维多利亚时代的感知政治:灵性主义与视觉主义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