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国控辩协商新论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吴思远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深入聚焦我国控辩协商的新发展,系统研究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控辩协商的演变逻辑、实践样态、立论基础等重要问题,为推动控辩协商制度化与理性化提供了创新性的理论框架。结合多元社会科学方法与学科知识,本书尝试跳出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的局限,从程序之外、于程序之上研究程序,为学界提供了研究制度的全新思路。本书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控辩协商”核心内涵的阐释与剖析,有助于深化对我国控辩协商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认识,提高对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的整体理解和动态把握。 作者简介 吴思远,上海人,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讲师、院长科研助理。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2016-2017),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2018-2020)。在《法学》《法学家》《当代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CSSCI来源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摘或转载。参编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证据法学》等多本。主持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项。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控辩协商的本土演化:反思“权力主导”的路径依赖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历时性回顾:我国控辩协商的变迁历程 三、渐进式变迁:我国控辩协商的演变逻辑 四、“权力主导”:我国控辩协商的路径依赖 五、“权利关照”:认罪认罚从宽的改革路径 第二章 控辩协商的演进逻辑:与德国协商程序的比较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从“法外程序”到“法内程序”的演进历程 三、刑事协商程序作为“法内程序”的未决争议 四、对德国刑事协商演进逻辑的反思 五、对我国控辩协商演进逻辑的启示 第三章 控辩协商的价值立场:与美国辩诉交易的比较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效率作为辩诉交易改革的价值取向 三、效率作为辩诉交易制度的本质偏好 四、反思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价值立场 五、重构我国控辩协商改革的价值立场 第四章 控辩协商的理论基础:“权力-权利交互说”的展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控辩协商的制度性障碍 三、控辩协商的正当性困境 四、“权力-权利交互说”的提出与论证 五、“权力-权利交互说”的适用与展望 第五章 控辩协商的中国模式:由“确认核准模式”转向“商谈审查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二、“确认核准模式”的主要特征 三、“确认核准模式”的现实困境 四、“商谈审查模式”的宏观设想 五、“商谈审查模式”的微观设计 第六章 控辩协商的司法控制:以自愿性审查规则为核心视角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以裁判者为中心”审查规则的实践困境 三、“以裁判者为中心”审查规则的理论缺陷 四、“以被告人为中心”审查规则之判断标准 五、“以被告人为中心”审查规则之实现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序言 一 2018年10月26日,第十 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 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 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的决定》。本次修改对进一 步完善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是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 的主要内容之一。完善刑事 诉讼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 出的重大改革部署。为了贯 彻中央部署,2016年9月全 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 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 分城市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 度的试点改革工作,并将此 前已经开展的刑事速裁程序 试点纳入其中继续运行。 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 改吸纳了试点改革的成功经 验和有益做法,认罪认罚从 宽完成了由“试点”至“立法” 的过程,成为《刑事诉讼法 》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制 度。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的全面推进,此项改革的制 度核心在于控辩协商业已成 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 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控辩协 商机制在法律上得以建立。 具体来说,犯罪嫌疑人认罪 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 量刑问题及程序适用问题和 犯罪嫌疑人进行沟通协商, 提出量刑建议。认罪认罚量 刑建议是人民检察院与犯罪 嫌疑人协商一致达成合意的 结果。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 ,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 的,应当在辩护人或者值班 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 认罚具结书。不具有其他可 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形的, 人民法院一般应当采纳人民 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这 一控辩协商机制的确立,不 仅有利于体现犯罪嫌疑人的 诉讼主体地位,尊重犯罪嫌 疑人的程序选择权,并且有 助于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 策,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修 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 对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在认罪认罚从宽 制度的贯彻实施中,也暴露 出了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如值班律师的地位及作用仍 不明确,检察机关量刑建议 的内容与效力仍具争议,控 辩协商的程序机制尚待细化 以及如何保障被追诉人认罪 认罚的自愿性,是否允许被 追诉人反悔,被害人如何参 与协商等问题,都需要进一 步研究和落实。这些问题不 仅关系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的实施效果,而且将影响我 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理论界与实务界 的不少研究者围绕认罪认罚 从宽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取得了丰硕成果,吴思远博 士的专著《我国控辩协商新 论》就是其中颇具分量的成 果之一。 二 欲读其书,先知其人。 本书作者吴思远是华东政法 大学诉讼法学专业博士,导 师是叶青教授。其在攻读硕 士学位期间便对辩诉交易、 控辩协商产生浓厚兴趣,博 士论文选题更集中于认罪认 罚从宽制度与控辩协商制度 。论文总体质量不错,观点 深刻,行文流畅,作者亦如 春风拂面,才情过人。我因 参加其博士论文答辩并担任 答辩委员会主席,对其人并 其文均留下良好印象。由是 ,思远于博士学业完成后, 来到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 动站随我继续从事刑事诉讼 法学的研究工作。一个地地 道道的上海姑娘,骨子里便 带有几分娇气,又离开家人 朋友只身来到北京,未免会 有些不习惯、不适应。却不 想思远在工作与生活上都展 现出开朗与坚毅的性格,尊 敬师长,善待同学,待人接 物落落大方,很快便融人法 大的氛围,顺利开始其博士 后的研究工作。 …… 四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从起步到形成,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学学科从重建到发 展,凝聚了一代代法律工作 者、法学研究者的努力与心 血。同样,刑事诉讼法治建 设所取得的一系列进步和成 就,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者 所作出的理论积淀和智力支 持密不可分,其中年轻学人 的理论贡献不容忽略,不可 低估。他们才华横溢,朝气 蓬勃,视野开阔,锐意创新 ,善于学习和借鉴世界上法 治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前 沿理论,勤于思考和研究我 国刑事诉讼现代化进程中的 经验和问题,取得了一系列 开拓性、标志性成果,实现 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创新 理论的积极效果,推动了中 国特色刑事程序法治理论与 实践的繁荣发展。 当前,刑事诉讼法学研 究在良法善治层面的智力供 给仍然任重而道远。在推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刑事诉 讼法学研究者理应立足全面 依法治国和深化司法改革的 实践需要,积极应对现代信 息技术、法律人工智能的重 大挑战,为健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刑事程序法治体系固 本强基出谋划策,建言献策 。青年研究者更应不畏艰辛 ,甘当重任,勇于挑战,以 饱满的学术热情、求真的治 学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 辛勤耕耘,开拓创新,深化 新时代刑事程序法治理论研 究,为繁荣刑事诉讼法学、 健全刑事程序法治作出不负 时代使命的应有贡献! 值此新书问世之际,在 此亦祝愿吴思远博士能够保 持向阳而生的精神风貌,在 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持之以恒 ,不懈努力,取得新的更优 秀的成绩。 是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