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墨三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甫还未出名、李白还在蜀中,他便早已名噪京华。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禅喻之。吟他的诗,可以入画,可以悟禅,可以追寻着他的足迹,去看一看那千百年前倚风自笑,如秋水芙蓉一般的人。作者用清越明快的语言,诗意的笔法和翔实的资料,展现了一个饱含生命深情、醉心于山水佛禅之间、从容自在的诗人形象。 作者简介 墨三,一个醉心笔墨、敬畏历史和热爱生活的人,写文唯愿以清越明快的语言再现历史风云,擅长古言小说和文史类诗词作品,曾发表历史长篇小说《凤女璇玑》,已出版《词坛飞将应犹在·辛弃疾传》。 目录 第一章 长安少年游侠客 昔有佛家子 异乡为异客 京兆得玉壶 开元长安游 第二章 世事浮沉何足问 解褐太乐丞 谪去济川阴 任司仓参军 屏居淇水上 送别孟浩然 君自故乡来 第三章 不如高卧且加餐 迢递隐嵩山 可为帐下否 出使凉州城 故人不可见 谈笑辞官去 第四章 边塞归来报天子 天宝元年出任 亲友同唱和 塞北有君迹 佳期误情深 屏居丁母忧 第五章 犹问王孙归不归 辋川吟式微 同赋辋川集 携手本同心 辋川觅禅音 前生应画师 第六章 一生几许伤心事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逢安史之乱 陈冤凝碧池 国破山河在 第七章 不向空门何处销 相思似红豆 乾元去长安 右丞足风流 红尘皈依佛 序言 序 倚风自笑 王维,字摩诘,以文词 立身,参禅悟理,为人秉直 ,是唐朝著名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人物。 他能诗,善画,通乐律 。在绘画方面,以山水见长 ,曾自言前生应是画师,被 称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在诗 歌创作方面,以画入诗是其 中一个特色,且他在音乐方 面有深厚的修养,能够把对 声和色的敏感运用到山水诗 创作中,使得诗歌不但富有 诗情画意,更有音乐性,这 也是《送元二使安西》被谱 成《阳关三叠》盛唱不绝的 原因。 王维诗歌意境自带雅洁 ,读起来极有韵味,空林、 风月、桃红,歌以咏志,以 自然为真,其诗秀雅敦厚, 富于禅趣,皆文如其人。 早期,王维十五岁入长 安游历考取功名,所写诗歌 作品风格健朗,高昂豪放, 如《少年行四首》《燕支行 》等诗中有建功立业之豪情 ;他亦曾慷慨诉衷肠,纵死 不辞边庭苦,决心报国甘愿 侠骨留香。 后在官场上遭遇挫折, 有贬谪隐居的经历。在出世 与入世之间,他采取亦官亦 隐的方式来调节。由于长安 诸事扰他清静,后拟把辋川 作桃源仙境,过起了“行到 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隐 逸生活。 文杏树旁,他“结香茅为 宇,裁文杏为梁”筑成文杏 馆,时常邀知己好友来弹琴 赋诗。他乐隐林泉,醉心山 水,在诗中所刻画的一幅幅 画卷跃然纸上,向读者传递 着自然之美。 壮岁,曾隐崇山、终南 山,最后在蓝田辋川庄定居 ,与裴迪共赋辋川诗。躬耕 薄地,高卧东窗,与道友谈 说佛理,与亲友登高望远, 顿觉岁晏安宁! 隐逸对于他来说,是寻 禅觅佛的一种方式,也是身 世两忘的生命体验。 只可惜,在天宝年间, 王维遭逢“安史之乱”只身陷 贼,被拘于菩提寺,后被迫 任伪职。洛阳收复后,本是 被送往长安定罪的他,因曾 赋《凝碧诗》陈情,加之弟 缙愿削官免其罪,才得被唐 肃宗赦免。 自此,他官运顺达,位 至尚书右丞,但心中仍对陷 贼一事耿耿于怀,曾上书愿 出家修行,苦行斋心。晚年 ,王维历经诸多伤心事后, 诗歌风格转向蕴藉、平实, 少了几分明快爽朗。 忆昔,那个倚风自笑, 寻觅禅意的人,在寂静的山 涧,笑言:“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也曾在山中 送别友人,期盼着明年春草 绿时,能与好友一同约个春 和景明的日子,在草木蔓发 的春山,携手赋诗。 世间有诸多不幸,不如 视为浮云。王维写的送别诗 别具一格,虽没有“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类边 塞诗的磅礴朝气,却有“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的明朗情深。 在唐朝,王维的诗歌成 就显著,被称为“天下文宗” 。他善以禅入诗,又精通禅 理,遂被誉为“诗佛”。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七 月,王维卒于辋川庄,他终 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去到 了他向往的安乐净土,一切 凡尘俗世也都无法再牵绊他 了。 萋萋芳草又绿了辋川庄 ,芍药花开了千载,王孙却 是再也不会归来。独留其亲 手所植银杏古树,纷纷去作 人间雨,落了千百年。 导语 不惊不怒,不徐不疾,在从容的时光里浅淡地生活,这就是诗佛王维。身在闹市,心居田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王维的诗歌成就显著,被称为“天下文宗”。他善以禅入诗,又精通禅理,遂被誉为“诗佛”。 作者讲诗词、谈及诗词之中为人熟识或所知甚少的故事,将古典诗词赏析和传记故事巧妙结合,用简练清朗的笔法把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一生娓娓道来。 精彩页 昔有佛家子 盛唐,风景旧曾谙,多少风华绝代的人走过,欣赏过,也吟唱过。长安城是个盛产传奇的地方,有“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李白,也有歌尽“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杜甫;更有“当轩对樽酒”,静看“四面芙蓉开”,人淡如荷的诗佛——王维。 长安元年,大唐降下了两颗文曲星,一位是“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另一位是“如秋水芙蕖”的王维。当时,人们何曾知道,这两个人将照亮盛唐的诗坛。 王维出生在河东蒲州的一个小县城里面。王姓本是太原望族,东晋名家。然而,显赫的王氏早在历代传承之间,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废除而衰落,太原王氏早已不复魏晋门阀时代的荣耀,一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科举选官为重的唐朝,“王”这个姓氏并没有给王维带来多少荫庇之利。 关于王维父亲的生平事迹在《旧唐书》中有所记载,其父王处廉曾做过汾州司马,其他就没有记载了,而在王维的诗文中也没有透露其父的信息,倒是他的母亲崔氏时常出现在他的记载当中。 王维年幼丧父,他和几个弟妹都由其母培养成人。崔氏笃信佛,日常生活俭朴,通达慈善。 而王维的名字也与其母一心奉佛有关。王维出生时,崔氏夜梦菩萨进屋,于是给他取名王维。这名字来源于佛教大乘经典《维摩诘所说经》,虽不确定这传说是否可信,但可信的是王维家庭奉佛氛围极其浓厚。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衣不文采。”这也说明王维一家对禅的笃信。 王维出生在一个厚德载物的朝代,三教合一的交流越发频繁,他自小深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最后他把这种厚德载物的思想渗入他的诗作中,使得其诗风平和敦厚,以物写心,以心合天,达到“乘物以游心”的境界。 千百年来,世人都道盛唐李白五言绝句是天仙语,而王维诗则入禅宗。溯世而观,我们其实从下面这首《辛夷坞》中能看出他是怎样以禅入诗的。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首诗王维写于安史之乱前,那时适逢好友张九龄罢知政事,而李林甫一派迅速把持朝政,导致朝政越发黑暗。王维虽在朝为官,但眼看着动荡的朝局,他的内心极其矛盾,甚至产生归隐山林,终日奉佛的想法。 后来,他在终南山下的辋川庄,过着亦隐亦仕、素衣礼佛的生活。 诗题“辛夷坞”是辋川中的一处地名,因满布辛夷花而得名。辛夷花花开初春,花色白紫各具,常开枝头,形似莲花,因而王维在诗中巧称其为“芙蓉花”。 那年春天,王维在辛夷坞这个地方,一边观赏着娴静高雅的辛夷花,一边迎着春风,诗文脱口而出,诉说的就是这一场寂静的花事。 当时的他,思致平淡,并无太大的波澜,那一站,便是从日出到晚风吹拂。他不是不愿离开这空谷,而是那辛夷花点缀下的幽静山涧显得娴雅可爱。他本就是一个人独自赏花,既无人催促便放慢脚步欣赏这场花开花落。 走一步,再往花径走一步,脚踏涧边芳草,萋萋然让人悦目。他青衫单薄,在瑟瑟溪流照影中,显得清隽异常。 开得正烂漫的辛夷花,不时落到他的肩膀上,他刚开始一愣,继而淡然一笑抬头看向那绽放枝头的辛夷花,任由它灼灼绽放,又寂静落下。 这花开花落本是大自然的寻常事,可在他的笔下却成了“禅意”。 辛夷花迎春而绽,花开满树,色丽不妖更不失素雅丰姿,且芳香怡人,极具观赏价值。 其实,辛夷花还具有药用价值,其性味辛、温,能归肺、胃经,祛风寒,通鼻窍。 只是,在王维眼里,它只是佛法自然。 王维诗中的花成了佛禅义理的吟咏对象,他从落花感悟到生命的匆促。怪不得刘辰翁在《王摩诘诗集》中评:其意不欲着一字,渐可语禅。 王维作诗素喜爱描幽静,他写出了辛夷坞这个地方的寂寞,更写出落花的自然之意。这花开花落任由你去诠释,正所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明月清风便由它去吧,不去为日月增光,也不屑为愁赋诗。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不单单道出了自然生命归于尘土的过程,更让辛夷花进入佛境,无论是灿烂还是归于尘土都从容自然,是生灭一任自然的境界。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