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认为人类所有文明都是叙事活动的结果,即用不同的媒介来讲述故事(或事实),表演即是以身体为媒介所进行的叙事。作者试图从现象学和叙事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完成对表演学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本书确立了表演学的三大范畴:演员、角色和观众,而将它们紧密联系起来的概念是表演关系,而表演关系的形成则是由戏剧情境所引发的,由此抽象出表演相遇的新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表演即相遇”的本体论观点。在此基础上,对表演的三大范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阐释,新见迭出,分析透辟,见解深刻,将表演学有力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作者简介 彭万荣,戏剧戏曲学博士,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院校戏剧与影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委员,武汉大学人文学部学位委员,武汉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大学表演艺术研究所所长。著有《表演诗学》《与艺术相遇》等,另编剧《西望乐山》《有房子的女人》等曾公演。 目录 修订版序 序:作为学科的表演与作为科学的表演 一、专业、学科与科学 二、学科结构的特性及问题 三、表演如何成为科学 四、科学的表演理论 第一章 表演本体论 一、表演叙事 二、叙事主体与表演关系 三、显现与隐藏 四、表演的构成 第二章 演员 一、演员定义 二、演员本我 三、动作 四、动作语法规则 五、演员与导演 六、演员与对手 第三章 演员训练 一、演员训练概述 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训练 三、格洛托夫斯基的表演训练 四、谢克纳的演员训练 第四章 角色 一、角色定义 二、皮蓝德娄的角色理论 三、角色与规定情境 四、面具 五、角色与演员 六、技巧与表达 第五章 观众 一、观众概述 二、观众与演员 三、观众与角色 四、观众反应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次修订的原则是:第一,对全书的整体框架不作改动,对整体思考不作修改,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表演诗学》的原貌。第二,本书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仍然保持不变,它们构成了作者多年来持续关注和思考表演的基本线索。第三,本书确立的表演基本范畴和概念一仍其旧,除极个别的有删改,其他的均原样保留,如表演三范畴演员、角色和观众,并以表演关系来统摄它们,在每一范畴下又有若干主要概念来展开和支撑,由此构成本书自成一体的概念系统。第四,本书修订最多的是作者在当初成书时没有充分展开的部分,如对分析和阐释不透彻的段落进行了适当的增删;对表达不明确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语句进行了调整;以及对存在舛误和疏漏的地方进行了订正。第五,为保持全书原貌,原则上不再增加新的注释。第六,关于参考文献,为了使读者明确本书的理论视野,作者对参考文献进行了重新修订,统一将出版时间作为排序的依据,将初版遗漏的文献增补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