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子夜(精)/时代记忆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茅盾 |
出版社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茅盾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用文艺的手法表现了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被称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之一。小说内容以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为主线贯穿全书,围绕着这条主线,作者把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纷纭复杂的矛盾和形形色色、多姿多态的人物,编织进一幅广阔、鲜明而又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图画。小说结构谨严而宏大,对后来的社会历史小说写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被译成多种外文,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生于浙江嘉兴桐乡乌镇。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玄珠等。1916年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腐蚀》等。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后记 序言 慕津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百周年。为庆祝党的百年 华诞,青海人民出版社特推 出“时代记忆文丛”。该丛书 所选均为历经历史和人民检 验过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 经典之作随着时间流逝,在 岁月长河中越发呈现出特有 的、厚重的中国文学艺术价 值。 回顾党的百年风雨历程 ,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 革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 这之中,就包含了以茅盾先 生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作家群 。他们以自己手中的笔为武 器,与敌人做着坚决的斗争 ,他们对于中国革命、中国 新文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 要推动作用。 茅盾(1896—1981),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 论家、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 动家,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 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 奠基人。从青年时代,茅盾 便追求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1921年,他在上海先后参 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 党,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 党员之一,他曾积极参加党 的筹备工作和早期工作。入 党后,茅盾积极从事进步文 学创作,他把文学创作当成 自己肩负的重要革命工作来 完成。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 创作生涯中,茅盾对小说、 文学评论、神话研究、话剧 、散文、杂文、历史故事等 文学体裁均有涉及。而这之 中,他的小说创作无疑是最 引人瞩目的。无论是长篇小 说,还是中短篇小说,他的 创作能力极为突出。长篇小 说包括了《子夜》《蚀》《 虹》《第一阶段的故事》《 腐蚀》《锻炼》《霜叶红似 二月花》,中篇小说则包括 了《路》《三人行》《多角 关系》《劫后拾遗》《一个 人的死》《他们的儿子》《 少年印刷工》等,短篇小说 则多达50多部。这之中,长 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 《路》,以及短篇小说《林 家铺子》《春蚕》《秋收》 《残冬》都被认为是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文学作品 。 长篇小说《子夜》,写 于1931年10月至1932年12 月。“子夜”,原指夜半子时 (深夜11时至凌晨1时)。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 到。茅盾以此作书名,有着 其特殊的寓意,他形象地概 括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 国社会的主要特点。该小说 以1930年中国第一大都市 上海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地 ,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 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 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 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 会面貌。 《子夜》以开丝厂的吴 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 避战乱来到上海为开始,扑 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足不出 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 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时 ,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前 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 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 。这时,买办金融资本家赵 伯韬欲拉拢吴荪甫进行公债 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 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 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 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 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 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 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 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 甫和同伴竭尽全力、拼命挣 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 败的悲剧命运。这部小说生 动地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 略、控制、压迫下,中国的 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 的。 小说《子夜》结构宏大 ,人物众多,线索纷繁,矛 盾复杂,场面广阔,情节紧 凑,时间跨度虽仅有三个月 ,字数不足50万字,几乎囊 括了所有复杂的生活内容, 情节波澜起伏而叙述有条不 紊,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的巅峰之作,它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 响。瞿秋白曾对该小说有过 评价:《子夜》是中国文坛 上第一部反映社会的小说, 是中国文坛新的收获,它是 “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 功的长篇小说”。吴宓对该 小说也大加赞赏,称《子夜 》“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 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 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 难能可贵”。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 左翼文学的代表,《子夜》 的文学史和社会学史价值极 高。半个多世纪以来,《子 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 读者,而且还被译成英、德 、俄、日等十几种文字,在 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日 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 在推荐十部20世纪世界文学 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 ,他认为茅盾的这部作品是 可以与普鲁斯特的《追忆逝 水年华》、加西亚·马尔克 斯的《百年孤独》相媲美。 中篇小说《路》则描写 了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汉某 高校一群青年学生的日常生 活、友谊、恋爱,以及为争 取学校民主管理而作的进步 斗争。以“薪”为代表的追寻 光明道路的学生们在斗争中 由于血的教训逐步认识到什 么才是自己应当追求的正确 的人生“路”和革命“路”。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和《春蚕》则被中国现代文 学史认为是茅盾这类体裁的 巅峰之作。《林家铺子》以 1932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 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描写 了一个小镇上的林家百货小 商店由苦苦挣扎想生存下去 到最终无奈倒闭的故事。在 小说中,茅盾描写了中国当 时乡镇小商贩、小企业主在 外资入侵、政治腐败、战乱 不断的社会里,苦苦挣扎却 屡遭厄运的经 导语 长篇小说《子夜》,写于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子夜”,原指夜半子时(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茅盾以此作书名,有着其特殊的寓意,他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该小说以1930年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地,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面貌。 后记 右《子夜》十九章,始 作于一九三一年十月,至一 九三二年十二月五日脱稿; 其间因病,因事,因上海战 事,因天热,作而复辍者, 综计亦有八个月之多,所以 也还是仓促成书,未遑细细 推敲。 但构思时间却比较的长 些。一九三。年夏秋之交, 我因为神经衰弱,胃病,目 疾,同时并作,足有半年多 不能读书作文,于是每天访 亲问友,在一些忙人中间鬼 混,消磨时光。就在那时候 ,我有了大规模地描写中国 社会现象的企图。后来我的 病好些,就时常想实现我这 “野心”。到一九三一年十月 ,乃整理所得的材料,开始 写作。所以此书在构思上。 我算是用过一番心的。 现在写成了,自视仍复 疏漏。可是我已经疲倦了, 而神经衰弱病又有复发之势 ,我不遑再计工拙,就醌然 出版了。 我的原定计划比现在写 成的还要大许多。例如农村 的经济情形,小市镇居民的 意识形态(这决不像某一班 人所想象那样单纯),以及 一九三。年的《新儒林外史 》,——我本来都打算连锁 到现在这本书的总结构之内 ;又如书中已经描写到的几 个小结构,本也打算还要发 展得充分些;可是都因为今 夏的酷热损害了我的健康, 只好马马虎虎割弃了,因而 本书就成为现在的样子—— 偏重于都市生活的描写。 我仍得感谢医生诚实,药物 有灵,使我今日还能在这里 饶舌! 茅盾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 精彩页 一 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人面,怪痒痒的。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色,轻轻地,悄悄地,向西流去。黄浦的夕潮不知怎的已经涨上了,现在沿这苏州河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的,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却只有那炒豆似的铜鼓声最分明,也最叫人兴奋。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磷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 这时候——这天堂般五月的傍晚,有三辆一九三。年式的雪铁龙汽车像闪电一般驶过了外白渡桥,向西转弯,一直沿北苏州路去了。 过了北河南路口的上海总商会以西的一段,俗名唤作“铁马路”,是行驶内河的小火轮的汇集处。那三辆汽车到这里就减低了速率。第一辆车的汽车夫轻声地对坐在他旁边的穿一身黑拷绸衣裤的彪形大汉说: “老关!是戴生昌罢?” “可不是!怎么你倒忘了?您准是给那只烂污货迷昏了啦!” 老关也是轻声说,露出一口好像连铁梗都咬得断似的大牙齿。他是保镖的。此时汽车戛然而止,老关忙即跳下车去,摸摸腰问的勃朗宁,又向四下里瞥了一眼,就过去开了车门,威风凛凛地站在旁边。车厢里先探出一个头来,紫酱色的一张方脸,浓眉毛,圆眼睛,脸上有许多小疱。看见迎面那所小洋房的大门上正有“戴生昌轮船局”六个大字,这人也就跳下车来,一直走进去。老关紧跟在后面。 “云飞轮船快到了么?” 紫酱脸的人傲然问,声音洪亮而清晰。他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一望而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他的话还没完,坐在那里的轮船局办事员霍地一齐站了起来,内中有一个瘦长子堆起满脸的笑容抢上一步,恭恭敬敬回答: “快了,快了!三老爷,请坐一会儿罢。——倒茶来。” 瘦长子一面说,一面就拉过一把椅子来放在三老爷的背后。三老爷脸上的肌肉一动,似乎是微笑,对那个瘦长子瞥了一眼,就望着门外。这时三老爷的车子已经开过去了,第二辆汽车补了缺,从车厢里下来一男一女,也进来了。男的是五短身材,微胖,满面和气的一张白脸。女的却高得多,也是方脸,和三老爷有几分相像,但颇白嫩光泽。两个都是四十开外的年纪了,但女的因为装饰人时,看来至多不过三十左右。男的先开口: “荪甫,就在这里等候么?” 紫酱色脸的荪甫还没回答,轮船局的那个瘦长子早又赔笑说: “不错,不错,姑老爷。已经听得拉过回声。我派了人在那里看着,专等船靠了码头,就进来报告。顶多再等五分钟,五分钟!” “呀,福生,你还在这里么?好!做生意要有长性。老太爷向来就说你肯学好。你有几年不见老太爷罢?” “上月回乡去,还到老太爷那里请安。——姑太太请坐罢。” 叫作福生的那个瘦长男子听得姑太太称赞他,快活得什么似的,一面急口回答,一面转身又拖了两把椅子来放在姑老爷和姑太太的背后,又是献茶,又是敬烟。他是荪甫三老爷家里一个老仆的儿子,从小就伶俐,所以荪甫的父亲——吴老太爷特嘱荪甫安插他到这戴生昌轮船局。但是荪甫他们三位且不先坐下,眼睛都看着门外。门口马路上也有一个彪形大汉站着,背向着门,不住地左顾右盼;这是姑老爷杜竹斋随身带的保镖。 杜姑太太轻声松一口气,先坐了,拿一块印花小丝巾,在嘴唇上抹了几下,回头对荪甫说: “三弟,去年我和竹斋回乡去扫墓,也坐这云飞船。是一条快船。单趟直放,不过半天多,就到了;就是颠得厉害。骨头痛。这次爸爸一定很辛苦的。他那半肢疯,半个身子简直不能动。竹斋,去年我们看见爸爸坐久了就说头晕——” 姑太太说到这里一顿,轻轻吁了一口气,眼圈儿也像有点红了。她正想接下去说,猛的一声汽笛从外面飞来。接着一个人跑进来喊道: “云飞靠了码头了!” 姑太太也立刻站了起来,手扶着杜竹斋的肩膀。那时福生已经飞步抢出去,一面走,一面扭转脖子,朝后面说: “三老爷,姑老爷,姑太太;不忙,等我先去招呼好了,再出来!”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