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文选系“新时代北外文库”中的一集,裒辑了作者自2000年以来在多家学术杂志发表的37篇论文,内容主要涉及语言和外语教育研究,包括语言认知研究、语言对比研究、英汉二语习得研究和外语教育教学研究。这四个维度的探究在此统称为“语言和外语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包举性。这些内容是作者二十多年来用心于语言研究与外语教育教学探索的部分成果,也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基本学术历程的一个回望和见证。在新时代,不论是语言研究抑或语言的教育教学研究,我国的学者都应在世界的相关研究格局中审视我们自己的研究,更应在我们自己的研究中增强理论自信,提升理论自觉,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切合我国实际的理论与实践新体系,突显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特色性、主体性和原创性。本文选期待在吸收外来、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学术研究中,能给外语研究者、外语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带来一定的参酌价值。 作者简介 王文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剑桥大学英国政府“艺术与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Artsand Humanities Reseatch Council,AHRC)400万英镑重大科研项目亚洲唯一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方向包括认知语言学、词汇语义学、语言对比与语言教育。迄今共出版学术专著5部,出版学术译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45篇。 目录 自序 语言认知心理研究 词及词义心理研究:对心理词典论的考察 汉语并列式合成词的词汇通达 论汉语“心”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 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 从图形与背景的可逆性看一词多义的成因——以汉语动词“吃”和英语动词“make”为例 论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本质、结构类型及其内在关系 汉英隐喻习语ICM和CB的认知对比考察——以汉语的四字格隐喻习语为基点 汉英“一量多物”现象的认知分析 论汉英形状量词“一物多量”的认知缘由及意象图式的不定性 汉英表量结构中异常搭配的隐喻构建机制 矛盾修辞法的张力、成因及其认知消解 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兼论RT与CB的互补性 认知突显与隐喻相似性 再论隐喻中的相似性 从两首唐诗的不同英译看文学翻译中的未定性和具体化 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主体作用的必然性 语言对比与英汉二语习得研究 对比语言学:语言研究之要 我国汉外语言对比研究70年 并重外语研究与汉语研究 学科渗透与语言学研究的创新意识 英汉使役心理动词的形态分类和句法结构比较分析 英汉作格动词语义、句法及其界面比较 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汉语会意字构造与意合表征方式的相承关系 约束论与反身代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纵观 约束理论与英汉反身代词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 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反身代词的习得 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原则、参数、实验与方法 从Chomsky的最简方案探解“对字句” 外语教育教学研究 高校英语教学个性的缺席与张扬 提升学术理论自信,推进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理论本土化 外语教学与外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之我见 “教学理论”“教学流派”和“教学方法”概念之辨 创建外语教育学学科时机已成熟 论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建构 外语教育属于什么学科——外语教育学构建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探析 我国外语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与解析 导语 本文选收录的37篇论文,是自2000年以来作者发表于《心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外语》《外语教学》《中国翻译》《外语学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研究》《外国语文》等CSSCI来源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其中的小部分论文经过修改融入了业已出版的《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和《论英汉的时空性差异》等专著中,已成为这些专著的有机组成内容。这小部分论文在此作为单篇裒辑,是便于本文选能较完整地形成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相对独立的三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