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黄春华的一部校园霸凌题材的长篇小说。 杨梅是一个自卑、自闭的女孩,相貌丑陋,绰号“哑巴”。在家里,她从未曾体会过亲情温暖,父亲不知所踪,母亲暴戾成性;在校园,她受尽同学们的歧视、嘲笑和捉弄。杨梅甚至羡慕卧室窗外的那只蜘蛛,虽然屡遭风雨,孤独无依,却能与世隔绝,不被打扰。直到有一天,新来的班主任送给杨梅一本《简·爱》,并对她倍加关注和鼓励,慢慢地,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者用敏锐的文字描绘出了主人公面对校园霸凌时内心的挣扎、疼痛和绝望,真实展现了特殊环境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所面临的心理困境,旨在唤醒大家对弱势孩子们的包容、关爱意识,引导他们接纳自我,建立自信。 作者简介 黄春华,中国作协会员,湖北作家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作协副主席,武汉科技大学文学所驻会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学员。 作品曾获得陈伯吹奖、冰心奖等,医护题材小说《我和小素》荣获2020“五个一”工程优秀现实题材文学作品、2020“中国好书”。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成长、校园生活和家庭环境等母题,创作“少年派”作品,风格独树一帜,立足现实,擅长用细腻的笔法演绎青少年成长中特有的迷茫与希望,打动了无数读者,多部作品豆瓣评分超9分。 代表作有聚焦高考和家庭命运的《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原名《她从前是我深爱的人》),以百变动物隐喻少年成长困境与希望的《怪物学校》,串起两家两代人感情和成长的《命运的魔术师》,以及《杨梅》《一滴泪珠掰两瓣》《从前有个鹿回头》《天堂里的尖叫》《守墓人的女儿》等。 目录 再版说明 总序 卷首语 1.擦掉自己的血迹 2.我还不如丑小鸭 3.蜘蛛不见了 4.班上转来个大美女 5.歌盲进了合唱队 6.我真的病了 7.世界变了 8.名字挂上墙 9.光头黑衣人 10.两则新闻 11.老师要家访 12.我的空间 13.奇怪的晚餐 14.活木乃伊 15.我不是正常人 16.狱中的秘密 17.要我证明什么 18.我们就要幼稚 19.都在演戏 20.第一次交火 21.一场误会 22.凶手竟然是…… 附录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序言 一、时光雕刻着记忆, 岁月选择了经典。《百年百 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以其对20世纪初叶以来百年 中国儿童文学原创作品所凝 结而成的审美的力量、情感 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 的力量,以及书系自具的影 响力、震撼力、号召力,自 2006年出版以来,深受广 大小读者与大读者的欢迎, 多次重印,行销各地,已成 为不少中小学校图书馆必备 的“镇馆之宝”,被媒体誉为 “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实现了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预期的愿景,这是我们深感 欣慰的。 二、《百年百部中国儿 童文学经典书系》从一开始 设计,就作为一个开放式的 儿童文学品牌工程,书系《 总序》明确提出“计划在今 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 ,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 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 建设、推广基地”。本书系 首版以来,已历十余载,这 期间,我国儿童文学新人、 新作、新理念、新经验不断 涌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 生的,以及更年轻的“80后”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第五 代作家正进入创作的黄金时 期,他们的优质作品已产生 实质性的价值与影响。鉴于 此,本书系在2016年和 2019年两次增补部分作家 的原创优质作品,改换成新 版面世,以彰显新世纪中国 儿童文学的新面貌、新作为 、新态势。 三、2021年2月,经本书 系高端选编委员会认真讨论 、推荐,决定继续增补部分 作家的作品,并经作家本人 (或家属)授权后,进入新 版《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 经典书系》。至此,《百年 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共收入一百五十部中国作 家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特 此说明。 四、《百年百部中国儿 童文学经典书系》是一个开 放式的、集大成的中国儿童 文学品牌工程与阅读推广项 目。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 “内容为王,质量第一”,认 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继续 做好我们民族本土原创优秀 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 ,讲好中国故事,书写好中 国式童年,为亿万少年儿童 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而贡献一份力量。 导语 冰心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得主黄春华经典长篇小说; 聚焦校园霸凌,抚慰艰难成长; 一个自卑自闭、其貌不扬女孩的一段浴血挣扎、荆棘花开的成长历程。 杨梅是一个自卑、自闭的女孩,相貌丑陋,绰号“哑巴”。在家里,她从未曾体会过亲情温暖,父亲不知所踪,母亲暴戾成性;在校园,她受尽同学们的歧视、嘲笑和捉弄。杨梅甚至羡慕卧室窗外的那只蜘蛛,虽然屡遭风雨,孤独无依,却能与世隔绝,不被打扰。直到有一天,新来的班主任送给杨梅一本《简·爱》,并对她倍加关注和鼓励,慢慢地,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书评(媒体评论) 杨梅的故事似乎不具备 普遍性,它太个案与另类。 但杨梅经历中表现出的渴望 、挣扎、努力和付出却是每 个青春期孩子共同的经验。 他们的遭遇没有杨梅那么极 端与残酷,但成长的困惑与 疼痛却是相同的。 ——余雷(昆明学院教授 ,儿童文学作家) 那些孩子们的悲惨遭遇 ,有的远远超过我小说中的 描述。难道他们没有童年吗 ?我选择了一种责任——我 必须扯开喉咙大声地说:“ 请来关注这些弱势的孩子吧 !” ——黄春华(本书作者) 精彩页 这是一顿普通的晚餐,桌上摆着三碟菜:虎皮辣椒、清炒豆角和凉拌黄瓜,看起来还不错。不过,你如果连续十天就吃这三种菜,在第十一天,你就会发现辣椒、豆角和黄瓜其实是一个味儿。我已经和这三碟小菜连续作战二十五天了,但我仍不敢把十四天前的发现告诉妈妈。因为妈妈最讨厌我给她提意见,她总是说:“知足吧,有口饭给你吃就不错了。”说这话时,她脸上爬满厌恶,好像我是一个要饭的乞丐,她破天荒发慈悲让我进屋坐到了饭桌上。每次,我都想从她脸上找出哪怕只是一丝玩笑的成分,但那是徒劳,有时我甚至还看到她咬牙切齿的样子。我常常怀疑她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生母亲,当然只是怀疑,在没有第二个女人站到我面前自称是我母亲之前,我无法否认我们的血缘关系。 扯远了,还是回到菜上来吧。妈妈总是赶在菜场收摊之前去买菜,那时的菜既便宜,分量又足。回到家里,她把一大塑料袋蔬菜往厨房地上一暾,就开始抱怨买这堆菜又花了多少钱,她报出的数目总是能精确到角甚至分。有一次,她竟然说又花了九毛二分。 我觉得奇怪,现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最小都是一角,怎么会有两分呢?我本不敢发问,但我的怯懦挡不住好奇,就试探着问了一句:“你还有分币吗?” 妈妈没好气地说:“你懂个屁,我当然只给他九毛钱,那二分我说下一次再一起算,算个屁,下次我才不找他买菜呢!” 妈妈的语气到最后已经变成恶狠狠的了,她的矛头很显然已经从我转向那个卖菜的,但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卖菜的,妈妈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心惊肉跳。我很后悔自己没管住那点好奇心,我发誓以后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妈妈对辣椒、豆角和黄瓜情有独钟,原因只有一个——它们便宜——就像冬天里,她只让土豆、萝卜和白菜进家门一样。我无意指责妈妈,她这样做除了从经济着想外,还暗合了一部分科学家的说法——素食有益健康长寿。在科学的感召下,现代人都开始提倡素食,也就是说有钱人也爱吃辣椒、豆角和黄瓜。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认为那些卖鱼卖肉的贩子都要失业了,可当我跑到菜市场一看,情形与我想象的大不一样。那些鱼肉贩子的生意仍然红火,荤食柜前站满了手捏大钞的人们,他们一个比一个胖,都属于减肥对象,但他们满不在乎,越胖离柜台越近。妈妈偶尔也会在那些胖子后面凑热闹,手里一张十元钞票都捏出汗来了,她还在犹豫不决。肉贩子对付这些犹豫者自然有一套,他们从柜台底下拿出“处理肉”,价格要便宜一半。尽管我一见荤就流口水,但“处理肉”吃起来总有一种将臭未臭的怪味,相比之下,我还是宁愿吃素。 还是回到餐桌上吧。眼前是三碟素菜,进食者只有我和妈妈。我们相对而坐,极少说话,就像餐馆里两个互不相识的食客不得不坐到一张餐桌上。其实我很想说话,我向来很羡慕边吃边聊的进餐环境,甚至千百次地想象过有朝一日能和妈妈在说笑中进餐,我们互相说着开心的话题,然后大笑,喷饭,放下碗筷捂着肚子笑——但是我始终没有勇气开口,因为我怕自己一张嘴就会说错话,这不仅仅是一种担心,事实上,我在妈妈面前从来就没有说对过什么。妈妈不说话是因为她不愿意跟我交谈,她对我有一种天生的厌恶,她毫不掩饰,当然我也没有必要向你隐瞒——亲爱的朋友,你尽可以把我想象成她养的一只猫。不,这不恰当,我如果是只猫,她或许还会把我抱到膝头捋捋毛什么的,可惜我不是,我只是一个大活人,我没有权利接近她。她也从来不愿接触我,除了揍我。 不提挨揍的事,还是说这顿晚餐吧。我说过,我觉得眼前的三碟菜索然无味,但我尽量不把这种情绪表现出来,我知道就算我表现出来也无济于事,在这个家里,我没有权利要求什么。妈妈是绝对的权威,铁腕人物,我只要不触怒她的铁拳就谢天谢地了。为了将半碗米饭吞咽下去,我拼命地吃虎皮辣椒来刺激胃口。其实除了辣,我什么也感觉不到,也不会说“味道好极了”。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