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础教育的未来。自□01□年开始,上海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实行针对师范院校或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毕业、在中小学首次任教的新教师的有规范的、统一的、标准的见习期培训。会写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为进一步加强见习教师教案撰写的规范性,也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提供资料,我们选取了近几年部分见习教师的优秀教案,并诚邀上海市各学科优秀指导教师从规范性、完整性、科学性、实践性等角度对案例进行点评,集结成册。
本次人选的教学设计,总体比较规范和完整,可见这些见习教师具备了较好的教学设计基本功,体现出他们对教育教学有着一定的认知与感悟。他们知道应该如何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或阐述教学任务和教学设计思路,制定三维教学目标以及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板书等。学科不同,教学设计的体例与侧重有所差异,这也体现了教学设计具有学科特点和风格差异,不能干篇一律。
教育教学是面对人、培养人的创造性劳动,追求教学设计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是职初教师实现达标与符合基本要求的必要路径,但远不是教师的常态与□终目标。思考与追求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由合格走向优秀和卓越的必由之路。
教学设计,重点与核心是学习内容如何科学地安排与落实,即通过什么学习形式、方法、手段和策略,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教师的实践探索与思考,要经常聚焦于:教学内容如此安排,我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我能从多层面解读与分析出这样安排与落实就是好的教育和适宜的教育。
好的课堂,大多不是面面俱到的课堂。好的教学设计,大多也不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的设计。如何在一点上着力,其他围绕该点众星捧月,更可能是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考虑的。故如何突出重点学习目标、重要学习方法、重要学习方式,是规范、标准化设计走向个性、特色、优秀设计的重要之路。当然,个体教师能坚持特色和个性凸显,也必将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
好的教学设计,不应缺乏必要的规范性,但也应有高于规范的个性理解和表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既是整体教学设计的背景依据,又是支撑目标、重难点、内容等个性化学选择依据。教材分析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能反映出教师自身对知识宏观体系与高位价值的认知和把握,故好的教材分析一般都能从中看到本节知识在宏观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以及恰当地评价它对人类生活、生产和学□□价值意义,体现出了它的位置和价值重要性。学情分析是为了正确定位合适的三维目标(而不是目标越高越好),以及为了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内容(不一定是越流行的越好),故好的学情分析,不仅要分析学生学过了什么,还要分析群体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偏好等。
三维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统帅,要反映出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和多元性,□能反映出教师对教育教学价值的综合认识,乃至课堂教学想达到或追求的境界。“知识与技能”目标,要表述出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对具体知识是了解、知道,还是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培养什么具体能力(指与知识运用相关联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要表述出本节学习中,让学生参加什么学习活动,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与精彩,甚至感受到学习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或者是体验某种学习方法,并形成基于学习方法的学习认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表述出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何种美的熏陶,态度得到何种美的影响,以及价值观得到何种美的塑造。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告诉人们:知识与能力不是呆板的,是会在学习过程中自由生长与发展的,是会对生命的成长发挥无限影响与作用的——只要我们对知识有了合理的认识和美好的期望。
重点和难点,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是基于目标预设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基于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可以把认知与思维的关键点作为教学重点。它可能是知识基础,也可能是知识脉络中的结点,还可能是学业测评的高频点,或者是学生易犯错误的盲点,这有时要凭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的直觉或感悟。教学难点,一般是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需要其认知方式或思维方法的变换或突破,能力达到更高的要求,所以难点大多为理解掌握或迁移运用。
教学设计思路,假如有这部分内容,一般放在“教学过程”之前,所要表达的应是我教学这样设计的思想理念是什么、想追求或突出什么、依据是什么、逻辑是什么等,当然也可以交代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它要与教学过程的表述形成互补,有的可能也会称为“教学设计依据”等。
教学任务分析,有些学科的教师喜欢在教学设计中用这一分类,而且大多用来代替“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从设计的逻辑关系来看,这种做法不太好,也不能简单代替。假如要写“教学任务分析”,它的位置应该在“教学过程”之前、“重难点”之后,而且就是针对学习任务(或内容),交代准备用什么方法或策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