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典》是广州的“根与魂”,承载广州千年文脉。《广州大典研究》集刊,依托已出版的《广州大典》一期文献和正着手编纂的二期民国篇,主要刊载关于广州乃至广东的历史文献的蒐集与整理、岭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哲学、文学、历史、文献等学术领域,兼收与此相关的学术著作读书笔记、评论性文章及相关学术会议综述等。我们希望借助本集刊推进岭南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编纂出版,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内在价值,以有助于岭南文化的传承创新。
刘平清,男,汉族,湖北襄阳人,文学博士,高级记者,历任广州日报社理论评论部副主任、太原日报社总编辑、河源日报社总编辑等职务,现任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州图书馆副馆长。
卷首语
顺治三年丙戌(1646)十二月清军破广州,天下版籍几尽归清。陈邦彦、陈子壮和张家玉等岭南士人,于日落虞泉之时,犹效鲁阳挥戈。据瓯骆一隅,虽难以回天,却改写了清军征服岭南的历史。受其遗风鼓荡,岭海之间数十年士风直雄,以“岭南三大家”为代表的大批诗人应运而生。
明清鼎革时期那段撕心裂肺的痛楚早已被时间淡忘,血泪和墨写成的那段殷红的历史也早经蠹鱼反复浏览,被刻意销毁淹灭的诗人,数百年之后仍然是辉耀文坛的巨星。龚自珍如此评价屈大均:“奇士不可杀,杀之成天神;奇文不可读,读之伤天民。”
1996年12月10~12日,在屈大均的故乡番禺,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曾主持召开“屈大均国际学术研讨会”。二十多年过去了,有关“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的研究相对于其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同时,这一研究发展到现在,似乎也逐渐走到了一个特殊的节点上。急需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一次盘点,思考如何拓展未来的研究。2018年12月1~2日在广州召开的“岭南三大家与岭南文化”学术研讨会,正好因应了这一需要。这也是第一次以“岭南三大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广州大典研究》第三辑为“岭南三大家”研究专辑,所收录的论文主要是从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中挑选出来的。这16篇文章分为“思想研究”“作品研究”“文献整理与研究”“影响及事迹研究”“综合研究”“学术动态”六个栏目。
“思想研究”栏目为本辑的一大亮点,共有3篇文章。一为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杨权教授的《“僧其貌”而不“僧其心”——论屈大均的失路逃禅与归儒辟佛》,一为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左鹏军教授的《屈大均的广东情结与遗民情怀》,一为中山大学李杰博士后的《屈大均的“遗民时间”》。这三篇都是非常有分量的文章,本辑“学术动态”栏目中《“岭南三大家与岭南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以下简称《会议综述》)一文已有介绍,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