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而求甚解》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部讲述如何阅读的作品,全名《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
《好读书而求甚解》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难点、读书的方法以及读物的选择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及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书中观点精妙独到,实用有效,是提升阅读技巧、改善低效阅读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语文大师教你能读会写/开明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叶圣陶 |
出版社 | 开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好读书而求甚解》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部讲述如何阅读的作品,全名《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 《好读书而求甚解》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难点、读书的方法以及读物的选择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及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书中观点精妙独到,实用有效,是提升阅读技巧、改善低效阅读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先后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叶圣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还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一批青年作者。 叶圣陶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尤其是童话领域具有突出贡献。他创作了中国现代首部专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稻草人/经典文学名著》,被鲁迅称赞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他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爬山虎的脚》《稻草人/经典文学名著》《光明的世界》《小小的船》等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 叶圣陶亲自编写过著名的初等小学国语教材《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对中国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目录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的态度 书·读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略谈学习国文 《文章例话》序 略谈学生读书 读书不是件容易的小事 要认真阅读 驱遣我们的想象 训练语感 不妨听听别人的话 揣摩 读书的方法 精读的指导 略读的指导 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读罗陈两位先生的文章 中学国文学习法(节选) 《大学国文(现代之部)》序 《大学国文(文言之部)》序 读书二首 读物的选择 关于读古文 读经与读外国语 读《教育杂志·读经问题专号》 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 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 给少年儿童多介绍课外读物 给中学生介绍古书——读《经典常谈》 序言 “开明文库·语文大师教你 能读会写” 出版说明 语文是我国现代教育的 基础学科,其目标“在养成 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 文字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 的技能”,因此阅读与写作 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亦 是叶圣陶等诸多语文教育大 家热心关切的领域。这些大 家不仅是中国现代汉语规范 的创立者,亦是语文教育的 开拓者,他们结合自己的经 验,“谨慎的用心的写出”富 有启发性的指导书籍,成为 润泽无数青年的熠熠经典。 “开明文库·语文大师教你能 读会写”系列从中精选出十 本,以飨读者。 《如何阅读一本书:好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是叶 圣陶、朱自清为中学国文教 学编写的指导用书——《精 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 举隅》的合集,精选了说明 文、议论文、抒情文、小说 、诗歌等各类文体的经典之 作为实例,全方位地阐释阅 读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 方法,堪称指导阅读的宝典 。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 圣陶谈阅读》,是叶圣陶阅 读思想和阅读经验的汇集, 内容涉及阅读的重要性及如 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是培 养阅读自觉性、提升阅读能 力的必读书目。 《文心:别开生面的语 文课》,是夏丐尊、叶圣陶 精心合作的“读书故事”,以 青少年成长为线索,把学习 语文的知识和技能巧妙地融 进32个有趣的故事中,使抽 象的语文知识和中学生的生 活,以及社会上的大小时事 交融在一起,既是一本谈“ 文章作法”的书,也是一本 介绍“文学入门”的书,享有 “为天下之至文”的美誉。 《文章例话——好文章究 竟好在哪里》,由叶圣陶为 《新少年》杂志“文章展览” 专栏写的一系列侧重评论和 赏析的文章汇集而成。书中 选用了二十七篇名家的代表 作,文后有叶圣陶的点评, 细细道出好文章究竟好在哪 里,又有哪些可取之处,对 培养“鉴赏力”、学会阅读和 欣赏文章大有裨益。 《七十二堂写作课——夏 丐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 ,选自夏丐尊、叶圣陶二人 合编的《国文百八课》。夏 丐尊和叶圣陶认为文章的知 识有一百零八个方面,就将 每个知识精心地设计为一课 ,遗憾的是因“全面抗战”爆 发,只编写了七十二课。这 “七十二课”的“选文”有日记 、游记、随笔、记叙文、小 说、诗歌、散文、报告书、 说明文、学术文、诗歌、仪 式文、宣言和议论文,对每 一篇选文都有十分清晰的介 绍和评析,是青年人学习写 作、提高写作技能不可不读 的好书。 《落花水面皆文章——叶 圣陶谈写作》,汇集了叶圣 陶传授写作经验和技能的三 十一篇文字,回答了写好文 章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安 排文章的结构、怎样评判文 章的好坏等常识性的问题。 既有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 又有精辟入里的理论指导, 值得一读。 《作文杂谈》,是张中 行总结了自己半个多世纪以 来写作经历的甘苦的结晶。 言为心声,信笔写来却自成 系统,他以一位前辈写作者 的角度,阐述写作中可能遇 到的诸多难题困惑的解决方 法,中肯贴切、谦逊风趣, 具有极强的实操性和现实指 导意义。 《文章作法:写好文章 就这几步》,是夏丐尊在长 沙第一师范和白马湖春晖中 学执教时编就的讲义稿;后 经教育家刘薰宇在立达学园 教学实践中,修改补充而成 。从五类常用的文体出发, 着重介绍相应的语文知识和 写作方法。依据书中提及但 未及细述的主题,编者还特 从夏丐尊文集中选取文章补 充于文前和附录中,方便读 者深入理解夏丐尊语文教育 思想,更加有效地提高实际 写作能力。 《作文基本功:如何写 得生动有趣》,原名《修辞 概要》,是著名语文教育家 、语言学家张志公集学术性 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写作指导 书。全书分选词、造句、修 饰、谋篇布局和写作风格五 个部分,结合一般写作中的 弊病对症下药,详细解答了 修辞与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有助于读者掌握语言表达的 内在规律,提高语言运用的 艺术水平。 《文章修养》,是著名 作家唐讨为青年人量身定制 的一本课外读物,内容不限 于指导写作,还补充了许多 “普通青年应当注意的语文 方面的知识”。本书上半部 以史立论,下半部细谈写作 ,文中征引了丰富的例证, 练习写作的同时也可提高读 者的文学修养。 这十本名著因了文字的 深入浅出、内容的“对症下 药”,当年均是甫一出版即 引起青年们的阅读风潮,随 着时间的推移被一代又一代 学人所钦敬,也滋养着一代 又一代人的知识和智慧,而 成为经典。 时移世易,“开明文库·语 文大师教你能读会写”系列 对于今天的语文学习和读写 创作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参 考意义。书中的真知灼见和 谆谆教诲,也折射出大师们 的哲思领悟,不仅是立言之 本,更是立人之本,会在岁 月长河中历久弥新。 开明出版社编辑部 2021年1月 导语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是叶圣陶阅读思想和阅读经验的汇集,内容涉及阅读的重要性及如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自觉性、提升阅读能力的必读书目。 著名教育专家、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推荐,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李怀源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语文大师教你能读会写 ”系列,与市面上普通的作 文辅导书最大的不同在于, 挑选的乃是当代语文教育大 师的典范传世之作,他们不 仅是中国现代汉语规范的创 立者,亦是语文教育的开拓 者,他们的知识储备浸润在 书里的一字一词,他们的学 识教养力透在书里的一句一 段,他们的文化修为附着在 书里的一篇一文。他们的为 人为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 的青年学子,不仅仪是应试 之需,更是立己立人之需。 ——著名教育专家、新教 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 本套丛书凝聚了语文大 师毕生的阅读与写作之道, 书中没有空洞生硬的说教, 没有死板呆滞的口号。大师 们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实 例,将读什么、如何读,写 什么、怎样写的技巧倾心传 授,解决了孩子“想法丰富 ,下笔生涩”“文章跑题”“书 中的每个字都认识,合上书 却不知其意”的问题,能够 有效提升阅读力,解决提笔 就怕的写作难题。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 李 怀源 精彩页 略谈学习国文 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搞一阵。 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国文呢?这个问题,读者诸君如果没有思考过,请仔细地思考一下。如果已经思考过了,请把思考的结果和后面所说的对照一下,看从中间能不能得到些补充或修正。 学习国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语言人人能说,文字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好几年,为什么到了中学阶段还要学习?这是因为平常说的语言往往是任意的,不免有粗疏的弊病;有这弊病,便算不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必须去掉粗疏的弊病,进到精粹的境界,才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和语言一样,内容有深浅的不同,形式有精粗的差别。小学阶段学习的只是些浅的和粗的罢了,如果即此为止,还算不得能够尽量运用文字;必须对于深的和精的也能对付,能驾御,才算能够尽量运用文字。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上的缺陷;吃亏的不只是个人,同时也影响到社会。因此,中学阶段必须继续着小学阶段,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学习国文。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 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在人群中间,经验的授受和心情的交通是最切要的,所以阅读和写作两项也最切要。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他种学科是不负授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 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它们,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与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给与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如果不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只是茫然地今天读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明天读一篇《史记》的《信陵君列传》,那是得不到什么阅读和写作的知识的,国文课也就白上了。 这里有一点必须注意,国文教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于做细琢细磨的研讨功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应用研读国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 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虽然抗战时期,书不容易买到,买得到的价钱也很贵;但是只要你存心要读,究竟还不至于无书可读。学校图书室中不是多少有一些书吗?图书馆固然不是各地都有,可是民众教育馆不是普遍设立了吗?藏书的人(所藏当然有多有少)不是随处都可以遇见吗?各就自己所好,各就各科学习上的需要,各就解决某项问题的需要,从这些处所借书来读,这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 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学校里的定期作文,因为须估计教师批改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把次数规定得太多,每星期作文一次算是最多了。就学生历练方面说,还嫌不够。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发抒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 1942年1月1日发表 P29-3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