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是一部真实展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之历史长卷。《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以90个专题梳理我国近代音乐产生与发展之脉络。突出音乐家及其作品为史学本体,结合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表演、音乐思想等各个方面阐述中国近代音乐文化之来龙去脉。全书史料翔实,格局新颖,文笔犀利脉络清晰,附珍贵历史图片,求史以信,值得一读。
《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
人有人缘,文有文缘。我与再生有半个多世纪相识相知之交;又有近三十年在同一学术领域之密切往来。这种人缘、文缘的交织,也可说“是由缘会”吧,彼此之间,常有心灵的交流与沟通。今再生新著行将问世,向我索序,无可推却,故略叙其人其书印象之一二。
上世纪50年代前半叶我在山东高校任教,常应社会有关部门之邀作音乐讲座,席间有一青年每去听课。那时不过是印象而已,并无往来,或许由此种下了“缘根”。到70年代末,经好友乔建中引荐。见面后颇为亲切,并得悉他已经历了由中文系毕业执教高中语文。又到专业歌舞团体任二胡首席,再去博物馆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具备多种学科知识结构。不久,他调回高校任教,我便建议他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自1980年至今,他在音乐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再生是性情中人。他书斋中挂着一副对联:“文章真时性情见。谈笑深处风雨来。”正是这种人文追求的神情写照。再生为人坦诚,勇于直言。相处中一件往事给我印象极深:有一年,为正义之举,他甚至不惜得罪有关领导,评副教授职称被压下三年而毫无悔意。这些。至少说明他具备了一个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所应该具备的、直言不讳的史学胆识与品格。
这《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附光盘)》是一部很有个性与特色的著作。再生曾说他自己“在写作上是一个既不愿意重复别人,也不喜欢重复自己的人”。他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出版后,已获得史学界广泛好评。如今,在体例上又以一个个专题形式梳理中国近代音乐历史的发展。历史脉络清晰.写作特色新颖;每一个专题,建立在翔实史料基础之上,让历史事实说话:凡引用资料,皆一一注明出处,既广泛吸收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又不掠人之美,还有助于读者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这样的学风是值得提倡的。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重要成果之一。我国近代许多音乐家都富于这样的精神,为近代音乐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可贵贡献。《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附光盘)》能够强调对音乐家人文精神的关怀,突出他们的时代成就、历史地位与个人命运,同时也不回避意识形态冲突。历史著作总要给后人留下一些值得思考与借鉴的经验教训。我特别爱读与品味每一专题的开头与结尾,那里常有画龙点睛之笔。且不论这些立论与结论是否能够经得住史学实践考验,但毕竟从一个新的视角诠释中国近代音乐历史的来龙去脉,同时将作者的心得见解坦陈于世人面前。
一部历史著作,要能够成为“信史”,首先必须具有史料和史实的可信性。据我所知,《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附光盘)》在史料选取与运用上,作者是狠下了一番工夫的。从粗到细,由疏至精,初稿完成后又用了大量时间反复修改。举一个例子,书中每一位音乐家的生卒时间都详细到年月日,这一点看似简单,却不仅需要查阅许多参考资料,进行辨析考证,还要尽可能与这些音乐家的后人或友人取得联系,力求准确,体现对音乐家生命的尊重。史料中历史细节的选用,使人读来更具亲切感,拉近了历史距离。特别书中所叙述音乐家的言行大多能符合当代学子知识结构与人品修养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他长期从事音乐史教学,对“以史为鉴”有着深刻领会的感悟。其文笔之流畅,逻辑之严密,同样构成《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附光盘)》的一大亮点。
一部新著的出版,必然会存在各种问题或缺陷。这些,尤其需要多听取史学界同行与读者的批评意见。相信作者会有这样的雅量。作序人评说过多,或许会产生某些误导作用。因为,只有学术界与读者的评论才真正具有公正性与客观性。
抛砖引玉.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