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从故乡来(精)/梧桐深处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钟芳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故乡西安于作者永远是最重要的生命地理。古城斑驳的旧城墙,春天来临时充盈金色的油菜花田,父母归家时带回的烤玉米棒子,与姐姐雪夜里骑行摔的那些跟头……真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构成了作者的故乡之味,以及对生活抽丝剥茧般的理解与妥协,以至于许多年之后的今天,故乡与他乡的人物景致,在作者心中留下的皆是爱与美的呈现。
作者简介
钟芳,深圳市盐田区作协主席。始终怀抱不懂得按捺的灵魂,在云朵上写诗,在泥泞中踏歌前行。
目录
第一辑 童年的小摇车
1父爱如山
2怀念父亲
3摩登老妈
4妈妈的歌声
5欢喜冤家
6妹妹的眼睛
7我的奶奶
8姐妹情深
9梦回香米园
10情报生涯
11那个叫小梅的姑娘
12香港的年
第二辑 古城好时光
1爱你爱了这么久
2北马道与南马道
3草场巷2号
4劳动村18排
5粮道巷里的幸福时光
6那年的91中
7我的小学
8我们的班长我们的班
9五味什字的日与夜
10咸宁学巷20号
11童年油茶香
12月影归处是故乡
第三辑 四时之味
1包子
2大麻子馄饨
3胡辣汤
4烩麻食
5镜糕
6请叫我“肉丸小姐”
7日思夜想葫芦头
8凉粽子
9十里飘香笼笼肉
10桥梓口与卤汁凉粉
11南院门的粉汤羊血
12甑糕
第四辑 让世界看见
1汉拿峰
2俄罗斯纪行
3温柔无限马杀鸡
4风吹饼里的乡愁
5暖暖的甜汤与金樱子酒
6那年的文庙坪
7青岩古镇里的慢时光
8荔枝红时
9花占饼
10担担面VS热干面
11滴漏咖啡
12擂茶
13卤面
14保定的驴肉火烧与勾腿子
15归来仍年少
16暮色苍茫马六甲
17延安的黄馍馍
18雨中的枣园
19悠悠三洲田
第五辑 岁月如歌
1爱情,从来都是个难题
2挥别
3好吃莫过小摊子
4人生如寄居酒屋
5我有一座岛
6小城小事
7你好哇,爆米花儿
8为粉痴狂
9豌杂粉
10张爷爷酸汤面
11糕烧
后记
序言
她总是说起西安。
有关葫芦头、胡辣汤、
肉夹馍以及她的五味什字
、南院门。
许多年来,我不明白:
这些远在千里之外故乡的
美味和那些听上去颇有些
古旧意味的地址,在她的
心中究竟代表着什么?直
到今年,我第三次来到西
安,尝到了浓稠如藕粉的
胡辣汤,对我来说太烫口
了,过麻了,即便是从小
爱吃花椒的我也有些顶不
顺。因此我吃了几口之后
,就把碗放在一边默默地
看着她吃完。最后,我瞅
见她吃得精光的碗底,终
于明白她的确对这碗胡辣
汤爱得赤诚且彻底。
小南门外的“诚信和”葫
芦头一直是我和她所深爱
着的,汤头是奶白色的,
爽口的粉丝是透明的,厚
实筋道的馍要自己掰成指
头肚大小,胡椒低调地穿
梭在滚烫的猪骨浓汤里,
一撮翠色小葱玉体横陈在
肥美的葫芦头上作为点缀
。对于一个半吊子美食家
来说,我认为葫芦头的卖
相和吃法皆蕴含着满满的
仪式感。
可是与我对待这些特色
饮食的猎奇态度不一样,
她的表情除了喜悦,更多
的是回味,是味蕾上的感
动。她隐秘的态度让我颇
为动容与若有所思。
若有所思的是什么?就
比如在我们那班西安飞往
深圳的班机上,我在迷你
电视上点播了陈晓卿的《
人生一串》。纪录片里喷
香诱人的烤串经过每个人
的唇齿,有人吃烤串配啤
酒,有人烤串配白酒,有
人为了美丽的身材只赏自
己一小串,有人胡吃海喝
之后的竹签有整整一摞……
我看着屏幕里形形色色的
食客,再看看身边的乘客
们尝试性地咽下一勺飞机
餐,不禁浅露微笑。是啊
,不管是怎样的食物,不
管面对什么样的食客,总
有一场场温情的治愈在进
行着,因为在食物面前,
我们人人皆平等。食物是
治愈的,是无时无刻的。
在古城度过的童年却是超
越物质载体的感动。
童年是她的起始地,那
里的山川河流、草木人文
点燃了她对生命的热情与
热爱。
于她而言,在故乡西安
度过的童年时光促发了她
最初的艺术灵感。
徜徉于此文集,品味属
于她的童年生活的影子,
那些温暖的回忆会形成一
面映射世界的镜子。你的
童年,是否与她的一样,
至今仍在你的身体发肤之
中散发着袅袅余温?
每每想起西安——这块
她生活了二十三年的厚重
土地,一种轻盈而肃穆的
情感便涌上心头,犹如一
件裹了白天鹅绒的钟摆,
一下一下地敲击着那颗坚
强却饱含柔情的心。
有时候,我认为深圳如
同一名英俊前卫的少年,
风流倜傥之余还需岁月的
历练与打磨。西安则如一
位沉静内敛、玲珑可人的
古典美人,令人不可轻慢
且总也难以忘怀。
走在西安的大地上,感
到经过几千年的时间之风
,微生物和每片深紫的叶
片都散发着奇妙的味道。
细数古城之中斑驳的古城
墙,当你在城墙上骑着自
行车,收获迎面而来的空
气的时候,你的心灵会感
受到许多。这时你可以停
下,在高处望向远方。看
见烟云之上那位目光悠远
的女子——一代女皇武则天
最为轻快的少女时光;你
会感受到唐玄宗与杨贵妃
浓淡相宜的爱恨情仇,在
蒸腾温水的华清池,那对
坠入爱河的鸳鸯还在欢笑
,而马嵬坡远在千里,凝
重地望着沉溺于爱河的贵
妃……除了古城墙的悠久之
感,春天来临时充盈金色
的油菜花田、遍布城市的
西安美食,以及父亲归家
时带回的烤玉米棒子、与
姐姐雪夜里骑行摔的那些
跟头,还有年少时喜欢过
的各族少年,行走在故乡
以外的、那些饱藏爱意的
小馔……真切生活中的酸甜
苦辣构成了她的故乡之味
。这些别样的感受形成了
她最重要的生命地理,即
故乡之魂。
如今她对生活抽丝剥茧
般的理解与妥协,以及许
多年之后的今天,故乡与
他乡的人及景物,在她心
中留下的皆是爱与美的呈
现。
距离2012年她的第一本
散文集《流淌的岁月》,
这本相隔了8年之久的第二
本散文集《风从故乡来》
,依然秉承了她一贯的写
作风格,轻松、明快、诙
谐。对于一个资深的文艺
女青年来说,她的写作常
常是漫不经心的。许多追
求作品数量的作者或许不
认同她这样的“懒散”,但作
为懂得她的人,我认为这
样很好,在这世上,许多
时候慢比快更有余地和力
量,如同老祖宗所言:欲
速则不达。慢慢地爱,慢
慢地写,慢慢地生活,至
少法国式的慵懒会原谅她

当然,作为与文艺为伍
的作者,她有很好的文字
敏感力,且扎根于自我世
界存在的状态里。并且我
与她一样,都迷恋于在写
作之时对不可企及的事物
抱有狂热的渴望,以及对
暗淡生活之中所遭遇的种
种考验折堕、蔑视轻侮的
暂时遗忘。所以从很多意
义上来说,我们是同一类
文学爱好者。
相比文艺作品的补给经
常作为我们的营养液而存
在,文学的意义则是让我
们感受陌生的世界,从而
品味万物之静美。人生像
被雨露滋润那样更加温柔
,生活的脉络变得更加多
彩且丰富,从而不至于迷
失在无聊且琐碎的日子里

毕竟,文学始终是我们
灵魂中的阳光,引导我们
在烟火尘世里寻找到属于
自己的星空、获得生命中
真诚的光线。感谢文学,
让她始终记得给予了她生
导语
本书体裁为散文。本书是《梧桐深处》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主要记录了作者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本文集中收录的文章中作者的故乡西安,在作者心中永远是最重要的生命地理。古城斑驳的旧城墙,春天来临时充盈金色的油菜花田,以及父母归家时带回的烤玉米棒子、与姐姐雪夜里骑行摔的那些跟头……真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构成了我的故乡之味,以及对生活抽丝剥茧般的理解与妥协。以至于许多年之后的今天,故乡与他乡的人致景物,在作者心中留下的皆是爱与美的呈现。
精彩页
1父爱如山
在我成长的历程中,父亲给予我的爱是沉实厚重无可比拟的,他不仅赋予了我健康的生命,更教会我自信、坚强、积极向上地面对人生。父亲的爱点点滴滴汇集成河,那些陈年的记忆就像冬夜里的火种,在我身处人生低谷时送来温暖,从而使我蕴生无穷的力量来面对所有的凄风冷雨。
记得两三岁时,我在父母工厂的托儿所上学,因为托儿所里的孩子多、阿姨少,所以有的孩子经常会饿肚子或是便溺了也没有及时发现,还有的阿姨会呵斥爱哭闹的小朋友。细心的父亲总会在工休间隙的10分钟来看我有没有受委屈。后来不放心的家长们来得多了,阿姨们索性关上院门不让进来,父亲就会在后院的门缝里或是攀上土墙坐在墙头上观望。正因为父亲经常性的“巡视”,阿姨们对我不敢怠慢,甚至蛮关照的,使我得以在托儿所里度过了比较美好的幼儿时代。
由于工厂距我家很远,每天要坐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每天早晚都是父亲抱着我挤公交车,父亲的辛苦可想而知。尤其是北方的黄昏甚是寒冷,父亲总是脱下自己的棉大衣紧紧包着我,不让我冻着。很多次我在父亲的怀中醒来,雪还在下,父亲的头上、身上已挂满了雪花,鼻子冻得红通通的。多少年过去了,我已经从父亲怀中的小婴儿变成了人妻、人母,但我仍清楚地记得那些风雪夜里父亲抱着我回家的情景。
小时候的我其貌不扬,每次家中来了亲戚朋友都会在夸赞姐姐漂亮可爱的同时而忽略了我的存在。父亲总会适时地为我打圆场,保护我的自尊心,介绍我的种种闪光点。父亲刻意的“偏袒”,让我在漂亮的姐姐面前没有丝毫自卑,反而感觉自己是冰雪聪明的。现在回想起来,是父亲的鼓励培养了我面对一切困难都毫不畏惧的积极心态。
父亲是家中的次子,他自小生得一表人才、聪明孝顺,因此深得爷爷奶奶的宠爱。爷爷早逝,当时叔叔尚在襁褓,父亲也只有七八岁,房产、家产被乡下的亲戚抢占一空,年轻的奶奶不舍得丢下四个孩子改嫁,只得离乡背井投靠了西安的远亲,靠亲戚的接济和给人洗衣、打零工养活一家人。父亲知道奶奶一个人带着他们四兄妹过日子不容易,再加上初来乍到,难免左邻右舍的人有些欺生。所以父亲对奶奶越发地孝敬,除了勤奋学习好好读书不让人小看之外,回到家里父亲还把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都包揽下来,好让奶奶省心。父亲在学校里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父亲的学习成绩都很好,甚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逢国家困难时期,物资供应有限,大米、面粉、食油、糖、布都要凭证购买,许多人经常吃不饱肚子,因此课余时间老师们常常带领自己班里的学生去附近收割过的田地里捡麦穗、刨红薯等。在所有学生中父亲是劳动态度最认真积极的一个,挎着小竹篮不知疲倦地在田地里搜索捡拾,班主任老师就当着同学们的面,夸奖父亲捡的麦穗多,还号召同学们向父亲学习。谁知到了傍晚同学们在学校的操场上集合交麦穗、红薯时,父亲却不见了踪影。原来父亲早已挎着篮子回了家,与大伯、姑姑几个人用棍棒碾出麦仁,炒熟了正在熬麦仁粥呢!班主任老师带着几个同学赶到时,父亲正端了一碗粥喂躺在床上饿得嗷嗷叫的叔叔,奶奶去帮人洗衣服还没回来,看到这场景老师也伤心地落了泪,非但没有批评父亲侵占公粮,反而自己花钱买了半斤红糖送给奶奶。
每天放学回来,父亲做完功课就带上小镢头,背着布口袋去田里找收割剩下的土豆、萝卜,有时要刨到深更半夜才会有所收获,但半块萝卜就足以让父亲高兴半天了。因为当时的生活条件都很艰苦,所以即使是收割过的田地里刨出来的粮食也不能随便拿走,还经常有人守在田头“捉贼”,父亲只能一边机警地避过看田人,一边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有动静随时准备逃跑。有那么几次父亲不走运被逮个正着,被人家用草绳绑了送回家来,毫不知情的奶奶又心疼又气愤,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拿笤帚狠狠地抽打父亲,倔强的父亲就是不吭声,身上被抽得青一道、紫一道的,最后反而是看田的人为父亲求情,让奶奶别打坏了孩子,奶奶这才停手。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4: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