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陵四合斋诗文(不惑集)
分类
作者 束有春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金陵四合斋”是作者束有春的书斋号,其“四合”寓意源于《周易》。本书是作者40年来创作的诗歌和散文精华所在,也是作者40年人生足迹履痕的一次侧面写照。通过阅读本书优美而又严谨的文字,你可以领略到作者笔下的亲情、友情和乡情,更可以感悟到作者对时代的讴歌、对时事的洞察、对大自然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情感与思绪的一次次进发,正源于作者对中华民族、对伟大的祖国、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的人民的热爱之情一次次从心底唤醒。
本书诗文并茂,诗文相随,文理兼修;笔墨随时代而动,情感因情志而发。作者学养厚博,文史兼通,行文不事雕琢,尚古而不泥古,坚持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义,为当代中国诗歌散文创作园地奉献了又一株盛放的茉莉。
作者简介
束有春,江苏仪征人,1956年3月出生,文学硕士,研究馆员,现为《炎黄文化》杂志副主编。先后在高等院校、学术科研单位、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工作,坚持学术研究、文学写作、行政事务并重。先后出版的著作主要有《中一国历代婚姻事典大观》《江苏文物古迹通览》《官场怪谋》《江苏戏曲文物研究》《理学古文史》《传统与现代》《感知风骚时代》等,其中《江苏戏曲文物研究》获2008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称号。参加南京大学文学院周勋初先生主持的《册府元龟》校勘工作,承担并完成100多卷近200万字校勘任务,此书由江苏凤凰古籍出版社出版,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19年至2020年,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的“江苏运河史话”100节、“江苏名人文化”200节数字化教学任务。2020年5月起,在中国江苏网暨江南时报网开辟“有春读史专题”。《金陵四合斋诗文(不惑集)》是作者积40年之功呈现给读者的又一美文集萃。
目录
序:惦记远方/祁智
上卷 情感之旅
亲情篇
胞弟
母亲去世三周年泣
关于束姓源流的考证
农历二月十五
风雨清明节
回乡祭扫偶书
观七弟束裕参加羽毛球比赛有;
母亲节
不能忘却的兄弟
女儿回国过春节
贤侄余波生日
侄媳王丽琴生日
春日晨妆
我有两位母亲——写在新中国成
周年及上大学40周年前夕
三亥中秋夜赏月
兜兜满月了
究束一家亲又亲
走进三城巷
东氏、田氏与踪束氏关系探究
兜兜来串门了
柬氏广德堂会歌
贤侄余波钓鱼赞
幕一次参加家族堂会活动
莱和平宗亲来宁
乡情篇
春日晨妆
瘦西湖秋望
……
下卷 物事之绪
序言
序——惦记远方
祁智
我和有春是同班同学。
他年龄比我大,我以为兄
长,不仅因为年龄,还在
于他成熟。我16岁上大学
。20岁之前大一岁都不得
了,26岁与28岁没什么区
别,但16岁和18岁的区别
就很大了。
那个时候,有春兄已经
开始沉稳,走路都慢,背
上驮着人生。当我还在玩
时,他已经想成为诗人;
当我想像他那样成为诗人
时,他却不想成为诗人了
,要成为学者,而且研究
先秦文学。先秦在哪里?
我不知道,只能猜,在秦
朝之前。
在我看来,诗人容易,
学者难。一个学者要读很
多、背很多、记很多、写
很多,还要深、广、博、
厚、雅。古典文学,还要
竖排、右起、没有标点、
繁体、文言,搞不好自取
其辱。一个诗人不至于此
。三行两行也是诗,甚至
一个字也是著名的诗——
题目还两个字呢。比如,
生活:网。
当然,这里有一笔账。
一个学生要成为学者,
需要10年吧?而且不是说
到10年时就是学者了,如
果那样,那都是学者了。
一个学者到著名学者,需
要20年吧?而且不是说到
20年时就是著名学者了,
如果那样的话,那又都是
著名学者了。即使万一成
为学者,又侥幸成为著名
学者,那也是30年之后、
50岁开外的事了。
而一个诗人呢?有时候
只需要一个晚上。一个著
名诗人呢?有时候只需要
两个晚上——第二天交给
报社,第三天广为传诵。
我没有跟有春。
成名要趁早!多少事,
从来急。
那个时候,想成为诗人
的人,比想成为学者的人
多得多了。放眼望去,一
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不写
诗,都不好意思行走。我
们写了就往墙上贴,誊了
就往邮筒里塞。就连班上
最年长的同学,星期六坐
长途汽车回家,看了妻子
和三个孩子,星期天回到
学校,在学生浴室洗得皮
肤发红,坐到教室里散发
着肥皂味,誊好一首诗,
标注:拟投《青春》。
当然,诗贴的越来越少
了,塞的更少。不再贴和
不再塞的人,不都是转而
想做学者,更多的是想先
做好学生,再做教师——
这是师范学院的方向和正
道。
我还在写,时有喧哗,
有春转为沉寂。毕业前夕
,当我到他宿舍时,他让
我在纪念册上留言,我随
手写了“还记得我这个兄弟
吧”之类的几页昏话。
从此别过。
我领着回老家的报到证
,却鬼使神差改分南京。
有一次,在后宰门清溪路
,偶遇有春——他拐了一
拐弯,也到了南京。他真
的考上研究生,真的做了
先秦的学问,蜗居在秦淮
河畔的明城墙下。
我当时感叹,如果我不
写诗,他不做学问,两个
农民的后代,还是外地人
,怎么可能在省城安家立
业?
这之后,有春或学者,
或官员兼学者,不亦乐乎
。他做的学问,我是不懂
的,但看到他不断有专著
出来,知道他走得远了。
有春是向前走的。这个
前,是转身而去,是中华
文化的源头。历史的最深
处,不荒凉、寂寞,先秦
文学让岁月如歌。
有春漫溯。
忽然有一天,有春拿出
一部书稿,让我作序。他
的学问,我哪里能写胃?
原来是诗歌和散文。
嗬!这么多年,有春其
实是“双轨”,一轨学问,一
轨诗文。一篇篇情真意切
的文字,组成绵延40年的
河流,汩汩潺潺,浩浩荡
荡。
我怦然心动。有春的学
问,我不懂。有春的诗文
,我却是明白的。
时代挣扎着走出文化沙
漠。恰同学少年,自然诗
情勃发。我们这一代人,
几人没有诗人梦、作家梦
?梦的方向,是田埂直达
的天边。那里有日出月升
、长虹飞跨、城市的额头
。即使回到现实,孑孓前
行,诗文总在一侧,如影
相随。
有春的诗文,真正是乡
村少年始终萌动的心,对
远方永远的惦记。
我懂的。
有春兄,从头再来!
2021年5月30日于南京
(序作者系江苏省作家
协会副主席)
导语
《金陵四合斋诗文(不惑集)》内容独具特色,是诗歌与散文的结合体,有的独立成诗成文,有的是散文与诗的连体,故概言之曰“诗文”。全书分上下两卷,每卷由三个部分组成。上卷为“情感之旅”,通过一篇篇优美诗文,婉转流畅地表现了作者对亲情、友情、乡情的真情告白。下卷为“物事之绪”,更是作者咏物言志、寄情山水、对生活敏锐感悟的一次次再现。每一则诗文,是过往生活的缩影,是历史瞬间的记忆,更是纯真感情的凝固。这其中有作者的唯一,也有读者的似曾相识,更有时代脉搏的曾经律动与心绪情结。
后记
后记
2018年4月20日,我在
整理书橱时,发现了一本
只有巴掌大小、封面字迹
已经有些模糊的日记本,
封面标明的时间为1980年
7月。
我是1979年考取扬州师
范学院中文系的,当年9月
入学,1980年的7月应是
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
翻开小小的笔记本,上
面除了记录当时的一些琐
事外,让我眼睛一亮的是
,里面还记录了我在大学
二年级时写的一些诗歌。
仔细读来,这些诗歌感觉
还像那么回事,不禁为自
己当年的小才情而激动,
所以就赶紧将其整理录入
到电脑里。
转念一想,1980年之后
,我为什么没有继续从事
诗歌创作或散文写作呢?
中途也曾零星地写过一些
小诗小文,如20世纪90年
代初就曾在《扬子晚报》
副刊上发表了《梦见母亲
》《穿上了西装》等散文
,但当时既没有电脑等载
体可以保存,旧报纸也在
几经搬家后早已不见了踪
影。有些小诗也是写好就
扔,有时还假装拿大,问
夫人为什么不帮我收集。
之前之所以没有留下多少
诗歌散文写作的痕迹,主
要还是自己的精力有限与
兴趣的转移。我从大二下
半学期开始,萌发了要攻
读中国古典文学硕士研究
生的念头,将来要当教授
、学者,所以将精力主要
放在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大
量阅读中去了;同时又要
投入大量精力学习英语,
因为英语考试不过关,考
研究生的f丁是进不了的。
我在考取先秦文学研究
生后,算是走上了专业的
治学之路。从此理性思维
慢慢地占据了上风,写论
文、著书立说成了我的主
要努力方向,直至最后获
得文物博物馆系统最高学
术职称,了却了一个读书
人的心愿。但无论如何,
从1980年到2020年,我诗
歌散文写作的“工龄”已经足
足有40年了,如同一个人
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我
的诗文写作境界也伴随着
阅历的丰富与阅读量的增
加而在潜滋暗长。
自从2016年退休后,我
除了继续坚持读史以外,
还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
诗歌散文,有了更多的闲
情雅趣去从事诗歌和散文
的写作,有了更淡定的心
态去审视身边的人物和事
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
情趣。我坚持为时、为事
而作的为文、为诗写作方
向,通过散文和诗歌的轻
松笔墨进行抒写,不做无
病呻吟,以期达到娱人乐
己、沁人心脾的思想艺术
境界。
不知不觉中,我的写作
也逐渐形成特色,即诗歌
、散文二者结合。是散文
与诗,也是诗与散文,概
言之日“诗文”。朴实流畅的
文字,是亲情、友情、乡
情的真情呈现,是咏物言
志的婉转渲染,是寄情山
水的灵魂豪放,是对生活
的敏锐感触,更是时代的
吉光片羽。每一则诗文,
是过往生活的缩影,是历
史瞬间的记忆,更是纯真
情感的凝固。这其中有我
的唯一,也应该有你的似
曾相识,有时代的气息脉
搏,也应该有你的曾经律
动与心绪情结。
本书从六个方面,按照
时间先后,记载了我40年
来的情感历程和对物事的
感悟。愿这本稚拙的诗文
小集,能让你品读出书香
、品读出生活、品读出情
与爱,更品读出人间的美
丽与芬芳。
衷心感谢项晓宁先生、
卢海鸣先生、祁智老同学
对本书出版给予的大力支
持,感谢谢微、王娜、张
淼、杨福彬为本书出版印
刷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
所有为本书出版发行给予
热情关心的人,更感谢每
一位读者1
2021年1月15日于金陵
四合斋
精彩页
在扬州师范学院的校园里,在陕西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我几乎没有发现一个与我同姓的同学校友。在工作单位淮阴师范专科学校(现在的淮阴师范学院),在南京博物院,在江苏省文化厅,我几乎也找不到一个与我同姓的同事。外出开会期间,与不相识的人初次打交道,对方经常用诧异的眼光问我“还有这个姓啊”;有的人拿着我的名片也不敢认,害怕是多音字而念错,小心翼翼地问我“怎么念”;有的人一眼认出的是“柬”和繁体的“东”字,就是不肯念成“束”!真有点伤自尊。
在书写上,如果稍微字迹潦草一点,人们准将我的姓念成“来”“朱”什么的。我妻子的一位女同学曾将我唤作“朱有春”,那是她们在相互通信时因字迹潦草留下的笑谈。1983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淮阴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三哥束有海从乡下给我写了封信,由于信封上的字迹可能潦草了点,加之学校门口传达室的老师傅还不知道来了个新教师,将我的名字也读作“朱有春”。于是,一张“查无此人”的退信单随着原信件又退回到了三哥手中,吓得家人以为我出了什么事。那时候的通讯还不似现在发达便利,大哥束有为受全家人委托,特地从扬州乡下赶到淮阴市来看望我,全家人虚惊了一场。
我开始教授形式逻辑学,很快又参加高等院校教材编写,这对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是很开心的。教材正式出版了,我满心欢喜地打开书本,第一眼要搜寻的就是自己在这本书上的署名。不看则已,一看又傻了眼,白纸黑字,书上清清楚楚地印着“来有春”3个字,却怎么也找不到“束有春”3个字。后来尽管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承认在校对时粗心大意了,答应再版时改正过来,但我的心中却是莫名的惆怅。鉴于这一次教训,后来我在写文章署名时,特别老实规矩,将自己的姓字写得规规正正,以防止再出现张冠李戴现象。
女儿束亚出生后,当她蹒跚学步时,妻子为她编织了件毛衣外套。为了能够让别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孩子叫什么名字,妻子就将“束亚”两个字巧妙地织在了毛衣外套的背面上,并且毛线的颜色加深,以求醒目。女儿虽然才两三岁,但跟她说毛衣背后有两个字是她的姓名时,她还是懂的,并且很开心,露出两颗乳牙,笑得合不拢嘴。妻子是个中学教师,当女儿在校园玩耍时,不少人经常会问:“你女儿名字是不是叫‘东亚’?”原来他们将“束”字又念成了繁体的“东”字。每逢这时,妻子总要口舌一番,博得对方善意一笑。
在读音方面,我的这个姓也曾带给我不少趣事。每当外出开会或与别人初次见面,自报家门时,对方准会将我的姓听成“宋”“苏”“邵”“粟”等音,望着对方茫然听不懂的样子,我有时候只好动手比画了。在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教学时,有位体育系女同事与我同住一层楼,大伙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虽然不在一个系,但应该说平时是互相很熟悉的了。一次她外出有事,需要我帮她办件什么事,可偏巧我又不在,于是她就用粉笔在我的宿舍门上写下:“苏老师,请你帮我……”想不到咱哥们姐们在一起共事这么多日子,还闹出这等差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了南京博物院工作,看病的定点医院是后宰门医院。我自认为和某位医生已经是较熟悉的了,加之每次看病时,都会将病历本子放在她面前,但她在为我开药下单时,总是将我的名字写成“宋有春”。每每看到这种情景,我也懒得纠正了,姓写错了不要紧,关键是药不要开错了。我想,在这位医生的字典里,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束”这个姓。
我这个姓怎么啦?不得不由我去思考探究。
其实,“束”这个姓在今天看来尽管不算什么大姓,但这个姓的历史是悠久的,是渊源有自的,其文化内涵是丰富的。成书于宋代的《百家姓》原来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束姓虽不如“赵钱孙李”那样沾皇帝老儿的光,但其排名也已经到了第255位,在百家姓中居中上游,与景、詹、龙三姓搭档,构成“景詹束龙”一句。以我浅显的意识,“束”这个姓肯定是有来头的。
P6-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