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指出近四十年来我国在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相关翻译活动以及译学研究领域之间发生了较强的互动关系,认为后殖民理论思潮在中国的盛行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华裔美国女性文学作品的研究与汉译,催生了国内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族裔文学研究热”,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一直得到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相关的翻译活动也频繁进行,汉译本不断出版,但至今却鲜有学者就其汉译质量进行系统地研究。 本书以描述性翻译理论为指导,以近四十年来我国相关文学研究成果为阐释基础,把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的汉译本置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框架之下,从种族、性别、他者、杂糅、话语结构、文化身份建构等方面深入剖析译本效果,以期呈现作品的汉译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后殖民文学作品的翻译原则。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本分析 1.3.2 对比分析 1.3.3 分类归纳 1.3.4 宏观和微观结合法 1.4 研究范围 第2章 后殖民理论及其“旅行” 2.1 后殖民理论再识 2.2 国内外后殖民主义理论研究述评 2.2.1 后殖民理论及其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2.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2.3 国内外后殖民翻译研究现状述评 2.3.1 国外后殖民翻译研究现状述评 2.3.2 国内后殖民翻译研究现状述评 第3章 华裔美国女性文学研究述评 3.1 后殖民文学概念再识 3.2 国内外华裔女性作品研究现状述评 3.2.1 国外华裔美国女性文学研究述评 3.2.2 国内华裔美国女性文学研究述评 第4章 后殖民理论思潮下研究的多层互动 4.1 后殖民理论思潮·文学研究 4.2 后殖民理论思潮·华裔女性作品“研究热” 4.3 后殖民理论思潮·翻译活动·译学研究 第5章 汉译本中的种族话语建构 5.1 称谓中的种族对立及话语建构 5.2 叙事视角交叉中的种族对立及话语建构 5.3 汉译本中种族意识的建构与解构 第6章 汉译本中的人物身份建构 6.1 《骨》主人公的译者身份建构 6.1.1 家庭层面的译者 6.1.2 不同社群层面的译者 6.1.3 译者的社会身份建构 6.2 《望岩》汉译本中美国华裔的伦理身份建构 6.2.1 伦理环境及伦理混乱 6.2.2 家庭伦理身份建构 6.2.3 社会伦理身份建构 6.3 汉译本中的民族和国籍身份建构 第7章 女性主义与汉译本中的华裔妇女形象建构 7.1 女性主义与《千金》的宝莉形象建构 7.2 女性主义与《华女阿五》的玉雪形象建构 7.3 女性主义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第8章 汉译本中的他者形象建构 8.1 种族他者及其形象建构 8.2 性别他者及其形象建构 第9章 汉译本中不同层面的杂糅 9.1 语言层面的杂糅 9.1.1 《典型的美国佬》中的语言杂糅及其再现 9.1.2 《孙行者:他的即兴曲》中的语言杂糅及其再现 9.1.3 《木鱼歌》中的语言及叙事风格杂糅 9.2 文化层面的杂糅 9.2.1 《典型的美国佬》中的文化杂糅 9.2.2 《孙行者》中的背景杂糅与文化多元 9.2.3 《喜福会》中的文化杂糅及其再现 第10章 标志词翻译与后殖民文本内涵再现 10.1 bone、blood、paper的翻译 10.2 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render的翻译 第11章 译本中的华裔传统文化建构 11.1 饮食文化 11.2 婚丧嫁娶 11.3 汉字书法与中医知识 第12章 超越原文本的文化元素导入 12.1 注释、副文本与背景知识导入 12.2 注释、副文本与中国古诗词翻译 第13章 结语 13.1 理论贡献 13.2 华裔美国女性文学作品汉译现状及对策 13.3 对翻译学科建设的启发 13.4 本项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