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从宁谧淳朴的家乡河湾到金陵学习医科的殷衡,在成为执业医生的路上,他结识了亦师亦友、亲如兄弟的“眼镜老徐”,与他相继产生纯真情愫的景宫和童晓,还有个性迥异却在人生中交集不断的“猪头”和“秃头老吴”……他们中有的奋不顾身舍己救人,有的一生尽职兢兢业业,也有的为了金钱使良知渐行渐远……在人生的种种选择中,曾经懵懂的青年男女,各自走向不同的人生路途。 河湾的山水风物,金陵的人文情怀,齐鲁的世俗风情,在作者笔下相谐交织。书中每一个人物的经历,都见证着时代的变幻与发展。以殷衡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在这日新月异的行业中,初心不改,无私无畏。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救灾抗疫的特殊时刻,更是值得托付的“白衣战士”。《河湾里》是对乡土人情的怀恋,也是对“白衣天使”的深情礼赞。 作者简介 园歌,本名王向军,外科医生,现任国企干部。 目录 《河湾里(精)》无目录 序言 当我第一次拿到书稿 时,正值席卷中华大地的 新冠疫情阴霾逐渐消散, 医务工作者再次成为全社 会关注的焦点时期。他们 既是临危不惧、救死扶伤 的白衣天使,他们又是义 无反顾、勇敢阻击新冠病 毒的无名英雄,他们还是 家庭中的丈夫妻子、父亲 母亲亦或是子女。在这样 的非常时期,看到作品的 字里行间浮现出来的一个 个似曾相识的医生护士的 形象,我的心充满着感恩 和崇敬之情。 这是一部讴歌新时代 白衣天使、医者仁心的佳 作,也是一幅描绘当下大 城市医卫事业和医护人员 生活的画卷。 在书中,作者向大家 展示了一组医务工作者群 体成长、成才的历程。他 们经历了严苛的专业学习 和临床训练,也经历了医 院一线工作的紧张繁重与 重重矛盾,在大灾大难面 前,他们奋不顾身地走向 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在书中,作者塑造了 这样一群青年医生,他们 身处时代变革中的医卫行 业,经历着社会变革带来 的冲击,在履行医生职业 赋予使命的同时,他们面 对着市场化过程中的各种 干扰诱惑,走向不同的人 生命运。 在书中,作者以人文 的视角将乡土文化与城市 青年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 。事实上,我们这个城市 的居民,很多都来自农村 ,来自乡土。乡风民情、 家教俗约都是人之初“根” 的教育,它构成了我们灵 魂的烙印。作者笔下的一 个个人物对大自然的敬畏 、对先祖列宗的孝敬、对 家庭成员的关心,构成了 他们大爱的家国情怀。 作者可以说是小说界 的新人,教育界的熟人, 医卫界的老人。他的跨界 经历使自己拥有比较丰富 的生活阅历,也使得新作 饱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好学博闻又使得小说 中的许多细节,充满现实 感。我期待着,他有更多 的佳作呈现。 2020.3.24 导语 《河湾里》讲述了一群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受到改革开放洗礼的青年男女们的从医之路。在时代大背景下,以东部沿海和中原大地的乡土人文为烘托,叙说了他们共同成长、历练、工作和经历爱情、生活、抉择下,各自走向不同的人生结局。 后记 庚子年春节,新冠肺 炎疫情肆虐。全国各大医 院抽调了大批医护人员逆 行援鄂,也包括我居住的 城市。 这是一群“提笔安天下 ,上马定乾坤”的白衣战 士。他们已经不知道第几 回告别家人踏上征程,也 不知道离开后什么时候回 来、能不能回来;在手机 里、微信中、媒体上偶尔 会寻见他们熟悉的背影, 感受到他们视死如归的精 神。 我来自这个群体,长 期和他们工作、生活、战 斗在一起,他们的出征让 我既羡慕又担忧。由于工 作岗位变动的原因,这次 我没能和他们一起出征很 遗憾。既然无法闻战而动 ,就得抒发难以平抑的求 战情绪,思来想去我只有 选择用自己稚嫩的笔来书 写他们、讴歌他们。《河 湾里》就是在这样的心情 下,三周内一口气写出来 的,得到了家人和朋友们 的鼓励,也有了想出版的 念头。 这是我第一次写文学 小说,和以往写病历、写 论文很不一样。有很多想 要表达的思想、想要叙述 的故事,落笔时会踌躇不 定,真的比拿手术刀还难 。由于没有写作的经验, 不到之处也请各位读者谅 解。 中华民族绵延至今数 千年,历经过无数大灾大 难,迄今能屹立不倒,是 因为我们的民族有着优秀 文化的传承和家国情怀的 托举,凝结在每个华夏儿 女血脉里,犹如碣石般坚 毅。 《河湾里》讲述了一 群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又受到改革开放洗礼的青 年男女的从医之路。在时 代大背景下,以东部沿海 和中原大地的乡土人文为 背景,叙说了他们共同成 长、历练、工作的经历, 以及对于爱情、生活方向 的种种抉择,各自走向不 同的人生结局。 故事以河湾的殷衡, 齐鲁的徐余庆,杭城的老 吴,金陵的童晓、朱晓东 、景宫等为主要人物,讲 述了他们为理想奋斗的道 路中的爱恨情仇。 他们中,有人选择一 路前行,有人选择先家后 业,也有人选择权力、金 钱、欲望。 他们中,有为救小女 孩牺牲生命的,有为救病 患倒在手术台上的,也有 为抗击灾情奉献大爱的。 他们中,有为爱情迷 失精神的,有为金钱使良 知渐行渐远的,也有为私 利背弃道义的。 故事讲述的是我们身 边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同 时揭露了市场经济发展、 完善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矛 盾,展现了如主人公殷衡 一样的白衣战士们无私无 畏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 传说中的碣石只为托 物明志,代表着全国一千 多万的卫生工作者,也代 表着一代代优秀的华夏儿 女,从守护村落、家人, 到守护人民、国家的情怀 。他们都是生命的碣石, 他们都奉献着自己的大爱 ,他们都有“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的浩然正 气。 交稿时,正值援鄂医 疗队陆续返回各自的城市 。他们不能直接回家和妻 儿父母相聚,还需要在定 点宾馆隔离两周。这期间 ,又有多支医疗队告别家 人、携带物资,从全国各 地起飞奔赴海外疫区开展 救治。协和万邦、跨越国 界、国际救助也是他们的 使命和担当。 看着他们每次告别、 出征、凯旋,今天的我犹 如家人般静静地守望着。 精彩页 村落,靠海。传说村里有块神奇的碣石。 当年,秦始皇送五百童男童女下东海,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站在石头上眺望,累了就坐在了石头上。自此,那枚碣石也就有了灵性。有了灵性的碣石,后人不再能窥见,也不曾离开过这个村落。 沧海桑田,村落人口逐渐繁衍,以殷姓和季姓两大姓为主,殷家子孙满堂,男孩较多;季家虽也不凋不零,似乎总比殷家少了点壮汉。 那年秋收后,殷家和季家两位老大一起推牌九。厚实的32张牌九,砌成两排,赌注不限。季家东家手气不壮,输给了殷家。村落就正式命名:殷家宅。守护碣石也成了殷家最大秘密。 那年,季家东家输牌后一气之下,召集族人歃血盟誓,宣布殷季两家不得通婚。 几百年后,“东方红、太阳升”的歌曲传遍神州大地……“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歌声在村落里传唱了好多年。那一年,殷家小子殷衡拖着妹子,背着书包,右手提着用粗黄的草纸包成的四角包一路小赶往学校去。近期,好多小朋友得了蛔虫病。学校老师要求所有学生要将自己的大便包好后,送到学校卫生室,筛查蛔虫钩虫病。有交了的,发两颗宝塔糖。殷衡因为没交,已经拖了两天了,宝塔糖也没吃到。每次拉完屎,都被季家那头大狗冲过来吃了。吃完了眼珠还直勾勾地盯着手指,恨不得再上去舔舔。“都怪季家的那只大黄狗,等有机会宰了炖狗肉吃。”殷衡嘴里咕哝了几句。 下课前,老师专门表扬了殷衡,还发给他两个宝塔糖。这两颗宝塔糖已经让他羡慕了好一阵子呢。他小心翼翼地撕下作业本的最后一张纸,包好放进裤兜里,准备回家给小妹一颗。校门口,来接季家大妞季萌的大黄狗正襟危坐地等着,两眼死死盯住走出来的每一个女学生。突然,大黄狗看到了殷衡,有点小激动地抽了抽鼻子,可是身子没动,坐在地上,慢慢移走目光,继续找寻它的主人。殷衡悄悄从地上捡起来一块小石头,准备偷袭一下大黄狗。突然,大黄狗直立起来,嘴巴和舌头快速有节奏地一张一合。远处,传来金铃般的Ⅱ乎唤:‘骏哥、骏哥”,大黄狗瞬间飞扑上去。循着呼唤声,殷衡转头望去,手上的小石头随着手掌的张开,顺势掉在了地上。 大黄狗围着季萌跑前跑后,欢畅无比,还不忘看一眼殷衡。季萌顺着骏哥的眼光回看了一眼身后不远处的殷衡,他浑身透着灵气,鼻钩下方还有涕痕,一副贼特兮兮的眼神。这是他们俩第一次对眼,那一年殷衡十二岁,季萌十岁。炊烟袅袅,笼罩村落。日子过得不紧不慢、不咸不淡。有天晚上,季父和媳妇聊天,“咱村里的灵石不知道转世了没有,听老一辈说,灵石转世天地会有异象。”季母有一搭没一搭地回道:“那灵石一直殷家看护着,要转也是转到他们殷家子孙辈。都老死不相往来几辈子了,提这个干啥?”那年冬天,村里的一湾湖水一直满满盈盈的,不干不溢,还能见到五六斤大的鲤鱼跃出水面,朝着村东的殷家跳跃。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殷家要出状元了,最近村里一直在传着。 神秘的村庄一直有神秘的故事在流传,几百年都是这样。次年夏天,炎炎淼淼,西瓜长势特别好,沙甜多汁;黄桃也个个饱满的像刚哺乳的奶子,谁见了都想亲上一口。村庄里突然传出一个大喜讯,殷衡高考中了,天开眼了,几百年第一个状元及第啊,灵石转世啦。 殷家在村里毕竟是大家望族,儿子高考上榜宴请邻里也是常情。季家全家应邀参加,季萌已经出落得水灵,用零钱到新华书店去买了一本红色绣面的日记本,作为礼物送给那个小哥哥,当然也是希望自己的礼物能让小哥哥天天带在身边,想着想着便低下了头,满面霞飞。季萌原本惦记如何将礼物送出去,虽然宴席上送礼、敬酒的很多,而担忧自然是不必要的,两人只需对眼几秒。 人生总有很多回忆是挥之不去的,金陵的青春记忆就像五彩斑斓的花束,散发着淡雅的馨香,殷衡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修剪成干枝夹在这红色绣面的日记本里存放多年,可惜里面没有季萌的。 很久以后,殷衡酒后和兄弟们狠狠地说道:“谁的青春没有泪和遗憾,即使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仍不改初衷。我喜欢自己曾经努力的样子,那些泪与欢笑日子,在我心里永远熠熠生辉。”在金陵的五年大学生涯里,村落里没人知道殷衡经历了什么,他快活、快乐过,他痛苦、痛哭过,不过回来仍少年,意气风发。 那些年,季萌正憋着一口气,秉烛夜读,一定要成为小哥哥的同行。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