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压力无处不在,亦敌亦友。以压力为友,能激发个人潜能;反之,则会引发消极、逃避情绪,甚至引发心理障碍。世佳的书让人既领略了其科学、严谨又颇具诗意的语言风格,又了解了压力与健康的复杂联系及背后的深层机理。这本书还提供了应对压力与成长的方式,让人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李世佳,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生物心理学博士,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医学院和莱布尼茨神经生物学研究所临床影像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社会应激与情绪障碍。曾以“影歌”为笔名在果壳网、原理等撰写科普文章,《新发现》杂志“世说心语”栏目专栏作者,教授全英文课“Frontiers in Biological Psychology: Stress, Brain and Mental Health”。 目录 第一部分 你真的懂压力吗? 第一章 压力的一千张脸 我们为什么要解读压力? 为压力画像 压力的一千张脸 创伤性事件:那张最狰狞的脸 离别之痛:那张最悲伤的脸 重大生活改变:那张最无奈的脸 职业倦怠:那张最疲惫的脸 同情倦怠:那张最麻木的脸 日常烦心事:那张最抓狂的脸 自测:困扰你的压力有哪些? 第二章 压力的生理烙印 “压力之父”和“黄油手” 战或逃:危机下的“生死时速” 慢性压力:心脏不能承受之重 啤酒肚和胃溃疡:都是压力惹的祸! 压力“黑”进了我的大脑? 照料和结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如何科学地“压力山大”? 第三章 压力与记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从小鼠到人类 压力:你的“记忆面包” 仿佛大脑被掏空?你被压力“打劫”了! “是谁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 警惕压力的“行为僵化”陷阱 过于舒适的坏处 第四章 “压力山大”时,你能选对吗? 理性还是感性?这是个问题 最佳选择:数字说了算,还是直觉说了算? 压力让奖励更诱人,还是让惩罚更可怕? 破釜沉舟,还是步步为营? 金钱重要,还是公平重要? “杀一人救一船人”的难题 压力再大,也不要放弃思考 第二部分 压力与心理健康 第五章 创伤性记忆:无法摆脱的梦魇 创伤与应激相关障碍 创伤下的记忆:哪里出了错? 创伤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 治疗创伤:了解你的选择 第六章 抑郁症:谁偷走了我的快乐? 抑郁症:灵魂的黑夜 我的大脑“结了冰” 快感缺失:谁偷走了我的快乐? “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双相障碍:从《呐喊》到《向日葵》 题外话:心理障碍的研究展望 第三部分 在爱与挫折中成长 第七章 原生家庭真的是无法摆脱的魔咒吗? 哭泣:最早的压力应对策略 父母之爱:“乳汁”与“蜂蜜” “我为什么总是没有安全感?” 认识我们的“天性” “3 岁看小,7岁看老”,果真如此吗? 被忽视的产前压力 第八章 “唯我独尊”的幻灭与自我的重建 “我是谁?” 那些幼稚的“小错误” 在情绪互动中成长 心理理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共情:安得广厦千万间 “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吗?” 童年期创伤:一个不应该回避的话题 创伤对大脑发育的危害 第九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吗? “进击”的荷尔蒙 颜值究竟有多重要? 厌食、贪食和肥胖前额叶的战争 理想与现实的交锋 属于自己的人生拼图 道德两难:药神有没有错? 拯救性别刻板印象 青春问题手册 第四部分 压力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第十章 压力的“共生法则” 提高心理韧性 重新解读压力 控制你的人生 选择正确的应对策略 在自律中成长 跳出消极思维的死循环 先爱自己,再爱别人 参考文献 术语中英文对照 结语 导语 如果您是一位研究压力的研究者,本书会给您提供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如果您是一位困扰于压力的非心理学人士,本书会解答你多年的疑惑和迷思。相信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心理学研究的独特魅力,也能有幸体会到人类追求真理的努力尝试和无限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