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佩服的同时代政治家,为什么是郑周的子产?
孔子最推崇的仁爱、中庸,到底是不是中看不中用?
《救世》将带你进入“孔子义兄”子产的世界,全面了解他成长、参政、执政的人生历程,深入探究他带领郑同重塑形象、锐意改革、迈向中兴的政治事功,从中细致体悟他“仁爱中庸以救世”的为政之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政说春秋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刘勋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孔子最佩服的同时代政治家,为什么是郑周的子产? 孔子最推崇的仁爱、中庸,到底是不是中看不中用? 《救世》将带你进入“孔子义兄”子产的世界,全面了解他成长、参政、执政的人生历程,深入探究他带领郑同重塑形象、锐意改革、迈向中兴的政治事功,从中细致体悟他“仁爱中庸以救世”的为政之道。 作者简介 刘勋,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上海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学助理教授,上海国学新知传统文化学习中心创始理事。2009年回国后长期从事《左传》研究和普及工作,著有《春秋左传精读》,并在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发表春秋史文章多篇。 目录 子产:孔子的义兄(前言) 序幕 僖公在外暴毙,穆族把持国政 深挖僖公一穆族诸卿交恶根源 重构僖公一穆族诸卿交恶历程 探寻中原诸侯国“君弱臣强”原因 参政 晋楚争霸 郑国蒙难 子产高调发言,子国怒骂调教 高明柔克:贵族高官的教子之道 朝晋暮楚:夹缝求生的无奈选择 六卿更迭 子产入局 西宫之难杀三卿,子产处置显英才 子孔、子明遭祸难,子产入局觅同道 跟定晋国 迎来机遇 一心跟定晋国,跳出外交困境 子产崭露头角,抗议盟主苛政 仗义讨伐陈国,雄辩重塑形象 晋楚讲和休战,子产低调周旋 伯有横死 子产上位 伯有专横跋扈,识者知其将败 伯有身死羊肆,子皮追回子产 执政 启动改革 全面破局 子产继任执政,祭品事件立威 全面推进改革,三年终见成效 大胆拆墙维权,外交取得突破 子产成功法宝(一):知人善任 子产成功法宝(二):广开言路 子产成功法宝(三):团结领导/13l 整肃大族 丰氏驷氏 楚国拉拢丰氏,子产严防死守 设局欲擒故纵,逼死驷氏子皙 子产谋略溯源:郑国高层祖传秘方 晋国拉拢丰氏,子产斩断联系 伯有鬼魂杀人,子产机智应对 重塑外交 晋国楚国 巧解晋侯病因,受赞博物君子 晋侯无奈让霸权,楚王会盟显败兆 解病因吹捧晋侯,骋雄辩捍卫国家 深化改革 丘赋刑书 作丘赋:抓住机遇扩军备战 铸刑书:顺应时势推进刑治 铸刑书的政治波谱分析 劝阻无谓浪费,培育礼治氛围 独掌国政 鞠躬尽瘁 子皮英年早逝,子产痛哭哀叹 孔张蹊跷失位,子产罕见发怒 晋首卿买玉碰壁,郑六卿赋诗和谐 四国火灾事件(一):文献记载 四国火灾事件(二):背景概述 四国火灾事件(三):真相探寻 四国火灾事件(四):灾后应对 末年威服内外,逝世倍受追慕 评说 崇礼与改革并重:子产的为政策略 德仁爱与道中庸:子产的为政理念 孔子心目中的子产:弟子榜样,不完美改革者,义兄 出土文献中的子产:屈居小国的稀世良臣 子产——孔子推崇的稳健改革派能臣 附录 序幕 晋楚争霸,郑国蒙难 六卿更迭,子产入局 跟定晋国,迎来机遇 伯有横死,子产上位 启动改革,全面破局/36l 整肃大族,丰氏驷氏 重塑外交,晋国楚国 深化改革,丘赋刑书 独掌国政,鞠躬尽瘁 评说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子产:孔子的义兄( 前言) 孔子说:“天下有道,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 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 侯出。”本书的时代背景 ,就是“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的春秋时期。当时的“ 天下”由名存实亡的周王 室,晋、楚、齐、秦四大 国,郑、宋、鲁、卫、曹 、陈、蔡等主要诸侯国, 以及大量小国组成。如果 用一场大戏来比拟春秋史 的话,那么四大国就是主 角,各主要诸侯国就是配 角,而大量的小国则是群 演。 西周分封形成的这些 国家构成了一个国际社会 ,而这个国际社会的政治 秩序是由称为“霸主”的负 责任大国来构建和维护的 。当时天下有两个霸主— —晋国和楚国,他们分别 管控北方和南方的国际秩 序,并且在南北方向上展 开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政治 军事斗争,史称“晋楚争 霸”。 晋楚争霸最常见的斗 争形式并不是直接交战, 而是争夺中间地带诸侯国 的归属,而这两个超级大 国撕扯得最激烈的一个国 家,就是本书详细讲述的 郑国。然而,就是这个长 期深陷地缘政治困局的郑 国,在晋楚停战后却奇迹 般地迅速扭转局面、走向 中兴,它对外与大国巧妙 周旋、不断提升自身的国 际地位,对内稳步推进改 革、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 实力,一跃成为主要诸侯 国中最受尊重的“模范国 家”。而郑国中兴奇迹背 后的头号功臣,就是本书 的主人公——执政卿子产 。 子产:孔子最为推崇 的义兄 春秋时代的人物中, 最受后人推崇的是谁?对 这个问题,我想从汉朝开 始,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 会是:孔子。那么,孔子 自己最推崇的同时代人物 又是谁?我认为,这个人 非子产莫属。 首先,按照《史记·仲 尼弟子列传》的说法,孔 子严谨事奉的六位同时代 的君子:在周王室是老子 ,在卫国是蘧伯玉,在齐 国是晏子,在楚国是老莱 子,在郑国是子产,在鲁 国是孟公绰。这条记载给 我们提供了一个“六君子” 短名单。 那么,在这六君子之 中,孔子最看重谁呢?我 们知道,孔子贯穿其一生 的身份,就是一个兴办私 学培养政治人才的教育家 。孔子在他的教学过程中 讲了很多春秋时期的历史 人物,其中孔子最为推崇 ,最鼓励学生效仿的应该 是子产。这个判断是基于 如下三方面的证据: 第一,孔子晚年“作《 春秋》”以寄托自己的政 治理念,而《左传》是根 据孔子向七十子传授《春 秋》的课堂讲义编辑而成 的传记。任何一位通读过 《左传》的人都很清楚, 子产是《左传》中记载得 最为详细的春秋时期卿大 夫(其次是晏子),而且 都是从正面角度记载他的 嘉言善行。 第二,子产也是《左 传》中得到孔子评语最多 的一位春秋时期卿大夫。 通观《左传》中孔子对春 秋时期政治人物的评价, 其他人物均为一人一条, 评价有正面有负面;而子 产一人独占五条,而且都 是正面评价,可以说是“ 一骑绝尘”。 第三,众所周知,《 论语》的主要内容是孔子 的教学语录。子产是《论 语》中得到孔子评语第二 多的春秋时期卿大夫(三 条),仅次于辅佐齐桓公 成就霸业的管仲(四条) 。重要的是,孔子对与他 同时代的子产的评论全是 正面的,而对春秋早期的 管仲的评论则是三条正面 、一条负面。 孔子之所以大讲特讲 子产,而且鼓励弟子学习 效仿他,与他的人才培养 目标有关。从孔子弟子的 就业情况来看,他的弟子 学有所成后,要么是去鲁 国或其他中小诸侯国担任 卿大夫,要么是去卿大夫 家族担任家臣辅佐卿大夫 。非常对路的是,子产正 是郑国这个中等诸侯国的 卿大夫,而且是孔子同时 代最成功的卿大夫:他以 “救世”为总目标,以“崇礼 与改革并重”为总策略, 通过实施积极稳妥的内政 改革,开展刚柔并济的新 型外交,带领郑国抓住晋 楚停止争霸后出现的“战 略机遇期”,摆脱困境, 实现中兴,成为最受晋楚 两大国尊重的中等诸侯国 。特别重要的是,子产在 为政过程中始终坚持遵循 “德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和“ 道中庸”的基本方法论, 而仁爱、中庸正是孔子所 推崇的核心理念。也就是 说,子产的成功证明孔子 的这套学说不是中看不中 用的摆设,而是真能产生 实效。 …… 按照《中庸》的说法 ,践行中庸之道的人,“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 测”。也就是说,由于这 种人一心一意恪守中道而 不是根据常人的刻板教条 ,所以他做出来的事是常 人难以预测的。子产就是 这样的一个人,他一心一 意“道中庸”,对中庸之道 的体认和践行已经达到了 非常高的境界,所以他在 处理政事时的做法才会经 常出人意料、不落俗套, 而又总是能够正中要害、 收到很好的效果。不过, 由于子产的水平高出常人 太多,因此在谋划阶段经 常会遭到其他卿大夫的质 疑甚至反对,即使是最了 解和支持他的副手子太叔 也不例外,这就是所谓的 “高处不胜寒”吧! 结语 总而言之,心怀爱民 仁德,使得子产没有沦落 为被动应付时势变化的“ 等死”的庸劣政客,而是 主动出击探索救世济民的 方法和路径;而践行中庸 正道,使得子产 导语 本书是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大夫子产的评传。子产是孔子最推崇的同时代的两位政治家之一,他提出的“仁爱”“中庸”的理念深得孔子认同,他的务实为政之道也是孔子效仿的对象。 通过本书的陈述和分析,作者希望帮助各位读者朋友像孔子身边的弟子那样,从成长历程、嘉言善行和策略理念等层面,细致体会子产这位稳健改革派能臣的为政之道,并从中得到启迪和指引。 本书特设附录,集中介绍书中提到的春秋列国、人物、制度、地理等知识;并在书后附《郑国公室及穆族世系》图和本书涉及的列国示意图,以利读者参考。 后记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 核心典籍是《诗》《书》 《礼》《易》《春秋》五 经。五经之中,孔子最重 视的是《春秋》,所以他 说:“知我者其惟《春秋 》乎!罪我者其惟《春秋 》乎!”《春秋》三传中 ,《左氏传》以阐明史事 为主,代表了先秦史学的 最高成就,贺循所谓“左 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 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是非常中肯的评价。《左 传》为主体,辅以《国语 》《史记》等其他传世文 献以及出土文献里的补充 史料,构成了叙述春秋时 期历史的基本文献依据。 但是,《左传》又不 只是一本史书。《左传》 作为孔子“《春秋》培训 班”史事部分的讲义(根 据《史记·十二国诸侯年 表》的说法),记载了大 量阐明孔子政治理念的天 下各国内政外交案例,虽 然不像《公羊传》《毂梁 传》那样细致地分析每一 句、每一字的微言大义, 但是其取舍、详略、倾向 是明显地体现“春秋大义” 的。如果套用当代的说法 ,《左传》不仅是一本讲 事实、讲内幕、讲真相的 书,更是一本讲政治、讲 正气、讲大局的书。作为 科举制下古代士子的必读 书,《左传》里的许多故 事已经不仅仅是春秋时期 的具体历史记载,而成为 了具有永恒借鉴和警示功 能的“政治寓言”,在古典 政治教化中起着任何其他 史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目前,关于春秋史的 普及白话文读本主要有两 大类,一类是配白话译文 的《左传》全文或选段读 本,一类是以贾志刚《说 春秋》、龙镇《其实我们 一直活在春秋战国》为代 表的“戏说”类作品。讲春 秋史,还有没有第三条路 ?这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 题。我从小嗜好文史,专 业却选择了理科,中山大 学生物化学本科,加拿大 渥太华大学生物化学硕士 ,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 博士,二oo八年回国后先 后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 研究院担任科研项目主管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 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担任所长秘书、上海科技 大学校长办公室担任文宣 主管,现在供职于上海科 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担任教学助理教授,主要 讲授“中华文明通论”和“中 华文明经典导读”课程。 回国之后,我在一套称为 “Landmark(地标)”的国 外古希腊史学经典现代读 本的启发下,设计编纂了 一套《左传》全文注解读 本——《春秋左传精读》 ,试图营造一种全新的阅 读体验(详见《文汇报》 报道《当牛津理工男遇上 (左传)》),于二。一 四年正式出版。与此同时 ,从二。一。年起,我成 为上海国学新知传统文化 学习中心“正说春秋”《左 传》读书会的领读,秉持 “帮助普通人读先秦大书” 的理念,带领以城市白领 为主体的学友一字不漏地 细读《左传》,至二〇一 六年完成第三轮。目前, 我正在复旦大学和多个民 间机构的读书会里讲解《 左传》,并从二。一六年 起在上海科技大学为本科 生开设《左传》导读课。 在将近十年围绕《左 传》的研读、讲习和写作 过程中,我有了这样一些 发现和认识: 一、《左传》中最能 引起学友共鸣、让他们觉 得受益匪浅的,并不是那 几大战役的打打杀杀,而 是国家之间、君臣之间、 卿大夫之间的政治博弈和 斗争,王室、诸侯国和卿 大夫家族的内部治理,以 及像齐桓公、晋文公、楚 灵王、秦穆公、子产、晏 婴、夏姬这样记载较多、 形象较为丰满的历史人物 。 二、学友普遍认同这 样一种叙述方式:充分尊 重文本,不做无根据的虚 构和意淫,而是根据合理 的分析把碎片化的史事衔 接起来,运用合理的想象 补足中间的一些缺失,从 而客观、清晰地揭示出历 史发展的脉络和走向,从 中总结国家兴衰和个人成 败的经验教训。实际上, 这种“正说”的方式在西方 普及史学读物中是相当普 遍的,我们所熟知的黄仁 宇、史景迁的很多作品就 是这样做的。 三、从《左传》(辅 以其他文献)中可以剥离 出几大块内容丰满、脉络 清晰、学友反响好的“故 事群”,包括齐桓晋文称 霸、郑国子产改革、晋国 卿族政争、三桓专擅鲁政 、南方楚国崛起等。这几 个故事群集中了读书会三 轮通读实践总结的大多数 精彩“段子”,同时也覆盖 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 的几个重要命题。 为了将《左传》及相 关文献中所蕴含的中国古 典政治经验和智慧介绍给 更广泛的读者,我下决心 做一种不同于白话译文和 “戏说”的普及尝试,依循 我在国学新知读书会讲解 《左传》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正说”风格,把上面所 提到的这几个故事群写成 一套小书,叙述力求端正 而不乏味、深入而不晦涩 ,每种书讲清楚一个方面 ,合起来又能呈现出春秋 时期政治理念和实践的全 貌。孔子说:“政者,正 也。”本丛书取名“政说春 秋”,一方面点明它脱胎 于国学新知“正说春秋”《 左传》读书会,另一方面 强调本书“讲政治”的内容 特色。 《救世:子产的为政 之道》是这套丛书的第二 种。本书围绕“救世”这一 春秋中晚期政治的关键词 ,讲述春秋能臣子产的成 长经历、政治作为,并从 中凝练出子产的为政 精彩页 僖公在外暴毙,穆族把持国政 前五六六年十二月,由中原霸主晋国召集的诸侯大会在郑国鄙(wei)地举行,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谋划如何救援此时正被南方霸主楚国军队围困的陈国。十六日,与会各国接到东道主郑国发来的讣告,说前来参会的郑僖公(名髡[kun]顽)在到达鄵地过夜时突发暴疾,不幸去世。 这是一次粉饰成“因病去世”的弑君政变。在春秋中晚期的郑国,卿大夫群体中最有权势的是六位称为“卿”的高级官员。就郑僖公的情况而言,此时他朝堂上的六卿(详见页5分析)全都是他曾祖父郑穆公的后代,可以被称为“穆族诸卿”,其中子驷、子国、子孔是郑穆公的儿子,也就是郑僖公的爷爷辈;子耳、子蠕(jiao)、子展是郑穆公的孙子,也就是郑僖公的叔叔辈。按常理来说,穆族诸卿应该是郑僖公最为礼敬和倚重的大臣。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郑僖公对待穆族诸卿就好像对待仇人一样,经常在礼节和言语上侮辱和刺激他们。 郑穆公是郑国历史上的“英雄父亲”。他至少有十三个儿子,其中以子罕(公子喜)、子驷(公子骅)、子良(公子去疾)、子国(公子发)、子游(公子偃)、子印(公子喻[gun])、子丰(公子平)为始祖的罕氏、驷氏、良氏、国氏、游氏、印氏、丰氏发展成为长期把持郑国政事的七个大家族,统称为“七穆”。现在的六卿全部都是穆族后代,其中“七穆”已经占了五席。剩下的一个席位由子孔占据,子孔虽然也是郑穆公的儿子,但他后来获罪被杀,其宗族孔氏家道中落,没有成为“七穆”之一。 实际上,郑僖公在公开场合对穆族诸卿无礼由来已久,从他还是太子(髡顽)的时候就开始了。比如说,前五七五年,太子髡顽与比他高两辈的首卿子罕一起前往晋国访问,一路上就对子罕非常无礼。后来他与另外一位卿子丰前往楚国,也是态度恶劣。 穆族诸卿清楚地预料到,髡顽即位之后将不会是一个温顺谦退的“有道之君”,于是抓住前五七一年郑成公②去世的时机,推出一个新的治理结构来进一步控制国家政权、架空刚即位的郑僖公:首卿子罕“当国”,也就是担任摄政卿,代行君权;次卿子驷“为政”,也就是在“当国”之下担任执政卿,全面主持政府各项具体工作;三卿子国任“司马”,执掌军事。此时郑国六卿领导班子的排位顺序为: 一、子罕(公子喜,罕氏),当国 二、子驷(公子骅,驷氏),执政 三、子国(公子发,国氏),司马 四、子孔(公子嘉,孔氏),司徒 五、子耳(公孙辄,良氏)司空 六、子蠕(公孙虿[chai],游氏) “执政”是包括郑国在内的各诸侯国卿官体系中都有的常规设置,一般由首卿担任,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然而,在“执政”之上设立“当国”,将首卿从宰相提升至摄政卿,这是重大的治理结构调整,在国内国际一定要有说得过去的理由。虽然史书没有明文记载,最合乎情理的无非是:国事艰难,新君无道,首卿必须“暂时”代行君权,保证政局稳定。然而,这个本应是临时安排的“当国”职位在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成为了常态化的最高卿官,从本年到本书叙事结束的前五二二年,不间断地由六卿中的首卿担任,国君一直未能夺回权力。 前五七〇年,太子髡顽正式即位,就是郑僖公。虽然在现有的治理结构中,郑僖公刚一上台就“被摄政”,已经成了一个傀儡,但穆族诸卿和他之间的敌意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同年,子丰陪同僖公到晋国朝见,准备借此机会控诉僖公无道,请求霸主出面废掉僖公。子丰的动议虽然被同行的首卿子罕制止,但事情到了这种地步,郑国君臣之间已经是水火不容,公开冲突一触即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