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文集分“论文集”、“评论集”、“演讲集”和“访谈集”四部分,共六卷,收入了作者在2007年至2020年3月期间的代表性学术论文、评论性文章、论坛(会议)演讲(讲座、发言)和访谈文稿。本文集内容以阐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逻辑为主线,同时,对金融结构、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和宏观经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等也有思考和论述。 第一卷“论文集”和第三、第四、第五卷“演讲集”是本文集的主体部分,分别反映了作者这一时期的专业研究成果和对这一时期不同阶段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关切及判断。从一定意义上说,“演讲集”更直观、更系统、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第二卷“评论集”和第六卷“访谈集”是文集的辅助部分,更多起的是一种解释和补充的作用。 本书为第一卷。 作者简介 吴晓求,1959年2月生,我国著名金融学家。 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6月破格晋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金融学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主要社会学术职务: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学科评审组成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第九届发审委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 吴晓球教授在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等领域有深入、独到研究。吴晓求教授是我国经济学界在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之一,是我国证券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重要开拓者。 目录 发达而透明的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的基石 ——《证券投资学(第五版)》导论 现代金融体系:基本特征与功能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金融的变革与发展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年第11期 发展中国债券市场需要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 ——《财贸经济》2018年第3期 中国金融监管改革:逻辑与选择 ——《财贸经济》2017年第7期 股市危机:逻辑结构与多因素分析 ——《财经智库》2016年5月第1卷第3期 大国金融中的中国资本市场 ——《金融论坛》2015年第5期 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 ——《财贸经济》2015年第2期 金融理论的发展及其演变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 ——《财贸经济》2014年第1期 中国资本市场:从制度和规则角度的分析 ——《财贸经济》2013年第1期 经济成长、金融结构变革与证券公司的未来发展 ——《财贸经济》2012年第3期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政策重心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第1期 中国创业板市场:现状与未来 ——《财贸经济》2011年第4期 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路径分析 ——《金融研究》2010年第8期 大国经济的可持续性与大国金融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关于金融危机的十个问题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第1期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与政策转型 ——《财贸经济》2008年第4期 对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思考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9期 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与战略转型 ——《财贸经济》2007年第5期 附录 《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其他各卷目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