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被誉为“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奠基之作”,是教育学名著《家庭教育》的姊妹篇。书中全方位聚焦儿童心理教育问题,分阶段探讨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 对于婴幼儿,注重动作、语言和感知力的发育,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长子一鸣出生后的808天,是我国首例关于儿童心理的长期个案研究。 对于三岁以上儿童,从游戏、好奇心、美感、思想、道德等方面,结合丰富实例与细致分析,探寻儿童的感性与智性世界。 陈鹤琴特别重视“环境”的因素,提出:“环境愈复杂,学习的机会愈多;学习的机会愈多,天赋的智力发展愈快。” 作者简介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长期从事师范教育与儿童教育工作,在儿童心理的研究与幼儿教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民国四大教育家之一,被称为中国“幼教之父”。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教育机构方面从托儿所、婴儿院,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为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照相中看一个儿童的发展 第二章 幼稚期之意义 第三章 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 第四章 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续) 第五章 儿童身体之发展 第六章 一个儿童动作的发展 第七章 模 仿 第八章 暗示感受性 第九章 游戏 第十章 玩具 第十一章 好奇心 第十二章 惧怕 第十三章 哭与动作的抑制 第十四章 知识 第十五章 学习 第十六章 言语 第十七章 美感 第十八章 儿童的绘画 第十九章 思想 第二十章 道德问题 第二十一章 男女性的分别 第二十二章 特殊儿童:耳聋和口吃 第二十三章 研究儿童的历史 第二十四章 研究两岁以内儿童之方法 导语 《儿童心理之研究》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本著作详尽记录了中国首例儿童个案追踪观察、研究过程,并结合具体案例阐释儿童教育原理。其意义有三方面:第一,将儿童作为独立个体进行研究,确立了儿童自身的价值,从而改变以成人与社会为主的儿童教育观;第二,将儿童发展过程建立在实验、统计与分析基础上,从而使儿童教育由主观伦理转变为以科学数据为根据的学理;第三,在这本著作中贯穿始终的活动记录、实验等研究方法,不仅延续自达尔文(1809—1882)、普莱尔(184l—1897)采用的“实证法”,并且将观察、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学研究,使儿童教育在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拥有独立的学科地位。这本著作与其姊妹著作《家庭教育》,以及南京鼓楼幼稚园,在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中具有开创性的特殊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