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代草书名家名帖经典字例解析丛书·张旭《古诗四帖》经典字例解析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作者 王厚祥
出版社 荣宝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简介

在汉字的各种书体中,有一种书体非常特殊,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艺术表达,这种书体就是狂草。说到狂草,有一个人、一本帖的地位非常突出,无法回避,那就是张旭和《古诗四帖》。

张旭,吴(今江苏苏州)人,字伯高,又字季明。初为常熟尉,后任“右率府金吾长史”。因其嗜酒和性情奇逸,书法艺术有狂放不羁的风格,故被谑称为“张颠”“颠旭”。因其在草书上成就卓著、影响巨大,有“草圣”的美誉。有关张旭的生卒年月,正史中未见准确记载。鉴于其与李白、贺知章等交往密切,可以推断张旭应是玄宗时代的人。张旭不仅书法出色,他的诗词在当时也有广泛影响。开元年间,他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以诗文并名天下,时称“吴中四士”。张旭学涉群书,精于翰墨,留意于教诲弟子,扶持后进。其论书文章宏放,设喻出奇,亦非常人所能企及的书法理论大家。盛唐、中唐书坛许多隆于书名的大家,均出自张旭门下。

作者简介

王厚祥,号稷山,1963年生于河北大城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王厚祥导师工作室导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助理、主席团委员兼草书委员会主任,国书会执行会长,北京书画艺术院副院长,“狂草四人展”成员,“行草十家展”成员,“沈门七子”之一。多次在全国书法大展大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数十次入选。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展览评委。有十余部书法专著和字帖出版发行。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收藏。

前言/序言

草书在古代属于正书的“辅体”、文人的“稿书”,因其难以辨识,多用于诗文草稿、日常记事、亲友通联和自我遣兴,正式文本不能使用,公共场所难以通行。

书法进入现代,实用功能大大削弱,艺术价值日益凸显,极具抒情表意特质的草书得以与篆隶楷行诸书体并列平行,成为书法艺术的佼佼者,且呈兴盛之势。

回望几千年,放眼新时代,我曾提出“草书盛世可望由今人创造”之预判,理由有四:一是古代书法留给后世的发展空间;二是艺术本质赋予书法的时代属性;三是快速高效社会形态的审美趋向;四是当代书家合力创造的必然结果。

当今书坛,草书研习人数之多、热情之高、创作成果之丰硕、社会影响之广泛,均远超前代。中国书法家协会连续四届草书艺术展、草书委员会连续三届“墨舞神飞”系列活动、“28+盛世草书高峰会展”和“盛世草书舞民间”的实施、上海市书协“正草同行”的别出心裁、“狂草四人展”的四度亮相、风行各地的草书展览、重大活动的草书演示、专事草书的研修培训……正在演奏着向草书盛世挺进的恢宏交响。

《历代草书名家名帖经典字例解析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即是这支恢宏交响曲中的崭亮音符。

草书是凝固的音乐,是纸上的舞蹈。草书艺术家之纵情挥洒,恰似锋毫起舞。草书变幻莫测,奥妙无穷,其点画之跳掷、线条之盘迂、字态之奇诡、格局之递迁,宛如布阵排兵。

草书家之书写谓之布阵排兵,《丛书》进行“字例解析”即是“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本是贬义的成语,比喻空谈理论而不解决实际问题。但我说《丛书》纸上谈兵,是指书家布阵排兵于纸上、《丛书》字例解析于卷中。

大草、狂草之笔行墨运,因势而生,纵情而发,往往令人难觅踪迹,不见端倪,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似乎无规律可寻。然而“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可见,任何事物,无论其如何特异、繁难、诡谲、诞宕,必蕴藏着生存逻辑和内在规律。

《丛书》共12册,由王厚祥全国大草高研班和高原班100多位学员组成编委会,又根据各自不同的取法方向,同类者结合,分成12个编写组。他们分头对中国书法史上的草书巨擘及其经典碑帖进行专题研究,条分缕析。由此可知,在大草艺术创作方面有长久体验、有深入思考、有骄人成就的王厚祥,对学员之传授、点化和引领,不只在临帖练笔、锋毫起舞、满足于知其然,还在于沿波讨源、探赜索隐、让实践得出真知、以求其所以然。

从《丛书》的12册目看,有最早被誉为“草圣”的东汉张芝;有被后世尊为“书圣”的东晋王羲之;有荣膺“小圣”之冕的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有“唐第一妙腕”孙过庭的“古今论书第一要义”——《书谱》;有再获“草圣”之赞的唐代张旭所书《古诗四帖》;有“以狂继癫”的唐代怀素《自叙帖》和《大草(千字文)》;有又得“草圣”之谓的宋代黄庭坚;有“明代草书第一人”祝允明;有草书独步晚明的徐渭;有开创草书新天地的明末清初王铎;有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全新美学思想的清代傅山。东汉之后,近两千年,十几个显赫人物虽不能构成完整的大草艺术史,但《丛书》所选11人,无不是草书发展历程中的开山拓路者,无不是其所在时空的高标麾帜。编者之目光,由此可见其炬。而为怀素一人独编两卷,则表证王厚祥师生对怀素之偏爱与推重。

《丛书》的研究视角和编纂方式颇有新意:每一册从一位古代草书大家或名帖中遴选50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范字,围绕这些范字的生成环境(与邻字的关系)、笔法、字法、同帖同字、同帖相类字和历代书家写该字等方面,进行比较、解剖和分析。他们试图探寻古代贤能诸法之共性规律和个性特征,通过比较得以鉴别,通过甄察找到答案,通过联思做出结论,并借助图式,付诸文字,为广大草书爱好者和书写者提供欣赏、研习和创作的可操作性方法、可行性路径。

一切有价值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丰富生活、成功实践基础上的通达思考。那些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著述,对读者来说总有天然的距离感,故难有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我早年曾发慨叹:古代书论有点玄,当代书论有点虚。现在看来,自觉有些浅陋与轻狂,但的确是我对古今书论家们思辨、行文风格的真实印象。荣宝斋出版社推出的这套《丛书》,是对王厚祥多年施教内容的梳理和提炼,是课堂讲授的还原,是全体师生心手相契的体悟和相互切磋的省识。书中介绍的是最贴近实践的规律,很多观点都是全新的。因编纂时间之短促、表达方式之陌生、研究课题之独特,《丛书》或许会显得粗疏和浅率,但毫无疑问,它接地气,有温度,可参照,将不失为草书研习、创作者的途中益友和座右良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