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试图梳理金融风险背后的机理,探讨金融风险模式的变化,在金融学原理的基础上梳理历史,利用传统金融理论分析当下,并针对新型金融风险模式探讨金融科技发展的背后逻辑。针对传统金融风险,本书阐述了各种类型的金融风险及金融产品的特点,对股票风险、利率风险、期权风险、风险价值、信用风险等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应用基础知识,本书在内生性风险的框架下对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LTCM)、1998年的套息交易、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2015年的中国股市异常波动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美股多次熔断进行了分析。同时,在面对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本书也分析了以互联网金融为背景的新型金融风险,并对金融科技发展背后的逻辑进行了剖析。 作者简介 邱志刚,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副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代理投资组合管理、资产定价理论及金融科技。邱志刚在东北财经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在利兹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从2011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研究院,讲授资产定价理论、金融风险分析、金融主文献、金融专题及投资学等课程。曾在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独立作者)及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传统风险度量模式:方差和贝塔系数 一、期望—方差分析 二、CAPM模型 三、附录 第二章 利率风险 一、固定收益证券及其风险 二、利率、收益率与债券估值 三、久期、凸性与利率风险对冲 四、风险管理中可能的误用:以资产负债管理为例 五、附录 第三章 期权导论 一、期权 二、选择权相关的证券 三、期权平价理论 四、期权价值 五、套利空间 六、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 第四章 期权定价 一、期权定价的理论基础 二、离散情形下的期权定价——二叉树模型 三、连续情形下的期权定价——Black-Scholes模型 四、期权定价方法的应用 五、附录 第五章 Delta对冲与投资组合保险 一、Delta对冲和投资组合保险概述 二、期权的风险 三、投资组合保险 四、黑色星期一 五、附录 第六章 内生性风险 一、金融风险 二、英国千禧桥 三、1987年股灾:黑色星期一 四、LTCM 五、1998年套息交易 六、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七、2015年中国股市异常波动 第七章 风险价值 一、风险价值概述 二、风险价值上界 三、一致性风险度量 四、期望损失 五、VaR的事后检验 六、VaR的估计方法 七、附录 第八章 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概述 二、评级模型 三、结构模型 四、简约模型 五、新的发展 六、附录 第九章 《巴塞尔协议》 一、《巴塞尔协议》概述 二、《巴塞尔协议Ⅰ》 三、《巴塞尔协议Ⅱ》 四、《巴塞尔协议Ⅲ》 第十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科技 一、金融风险与金融科技概述 二、金融科技的发展 三、新型金融风险 四、P2P具体案例 五、大数据信贷的经济解释 六、思考与小结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