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弥缝录--中国名言集(精)/陈舜臣随笔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陈舜臣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弥缝录--中国名言集(精)/陈舜臣随笔集》从身边的话题入手,引出成语、谚语,并从它们的本意开始探寻,对比古今用法的区别,于分析之中融入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体会,使本书既显得底蕴厚重,又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本书内涵丰富,语言幽默,文笔简练,通俗易懂,是一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好书。
作者简介
陈舜臣,华裔日本作家,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日本小说界无出其右者”。1961年获得第7届江户川乱步奖,1969年获得第60届直木奖,1970年获得第23届推理作家协会奖,成为日本文学史上首位“三冠王”。
他以推理小说成名,开辟了习式推理新格局,代表作有《枯草之根》《孔雀之道》和“陶展文系列”等。他的历史作品也因加入了推理的成分而自成一派,代表作有《三国史秘本》《中国的历史》《太平天国兴亡录》等。
他著书两百余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总销量高达两千万册。
目录
弥缝
空中楼阁
酒为百药之长
言多令事败
洛阳纸贵
屋下架屋
趋人之危
“折角”与“折槛”
君子远庖厨
赏不逾日
用之如土芥
四面楚歌
柳眉倒竖
君子豹变
白发三千丈
月落乌啼
左袒
左迁
人生唯口腹
胸有成竹
门可罗雀
断袖
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他山之石
义不可过也
打草惊蛇
夜郎自大
泥多佛大
叶落归根
马鹿
一字之师
破天荒
秋波
尺短寸长
民以食为天
东西南北人
三十六计
堕甑不顾
完璧
春眠不觉晓
蒙尘
亡羊补牢
亡羊之叹
读书亡羊
混沌
五里雾中
人尽可夫
食指大动
白眼
阿堵物
禅让
细君
杞忧
宋襄之仁
一呼再喏
矛盾
推敲
羊头狗肉
滥觞
压卷
卷土重来
醉中趣
墨守
药笼中物
逆鳞
典型
破竹之势
深渊薄冰
垄断
巧妻拙夫
归师勿遏
狮子身中虫
强弩之末
死灰复燃
一助
披露
杜撰
渔翁之利
伯乐一顾
三纸无驴
小狐濡尾
支离灭裂
池鱼之殃
龙头蛇尾
青云之志
和光同尘
泰斗
全胜不斗
丹青不争
藏巧于拙
青天霹雳
掣肘
病入膏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背水一战
狼子野心
烧尾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曲学阿世
鸡肋
画龙点睛
虎视眈眈
一衣带水
善始善终
导语
《弥缝录--中国名言集(精)/陈舜臣随笔集》书名用心,体现作者对集中国名言之大成的理想。“不放过一丝一毫,每一处都要补牢,就是弥缝。”陈舜臣先生模仿“备忘录”一词,将此书命名为“弥缝录”。这本书看似章节并列,其实内在逻辑明确。作者将名言尽量用一定的逻辑串联起来,从第一篇的“弥缝”引出本书书名,再到中间的“白发三千丈”“月落乌啼”两者共同的夸张表达方式,以及“左袒”“左迁”的内在联系,等等,最后到“善始善终”对本书“善终”的寓意,体现了作者的“弥缝”和“善终”的用心。所选成语谚语虽年代久远,但作者尽量将其放在当下生活中进行比照。
精彩页
弥缝
“弥”与“缝”都表示“缝合”之意,二字合在一起,表示“缝补、修补”,但这个词的语感不怎么好,给人一种一时之敷衍、粉饰的感觉。通常在野党议员在议会发言时爱用此词,常常用来攻击政府走过场式的施政。
平清盛身穿铠甲,见儿子重盛前来,慌忙套上僧衣,想要蒙混过关。可是,慌忙中用手抓紧的衣领处却隐约露出了里面的铠甲。这就是“弥缝”的一个例子。
“弥缝”一词出自《左传》,且在该书中出现多次。第一次出现在《左传·桓公五年》。周天子欲讨伐没有朝贡的郑庄公。那是公元前707年发生的事情。
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天子军队大败。郑军摆下了“鱼丽阵”(鱼鳞阵)。
《左传》中记载:“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偏”是指二十五乘(四匹马拉的一台战车为一乘)的战车队,“伍”相当于一个分队的步兵。此句指用步兵弥补战车之间的缝隙。所谓“鱼丽阵”,很像鱼店门前摆得满满的大大小小的鱼。换言之,此阵严丝合缝、密密麻麻,犹如蚂蚁集体出洞。如果这是“弥缝”的话,那它绝不是一时之敷衍,而应说是极其周密、毫无遗漏、极为慎重、精彩巧妙的布阵。
不放过一丝一毫,每一处都要补牢,就是弥缝。这样看来,不漏一处,全都记录下来的“备忘”,与“弥缝”不仅日语发音相似,在内涵方面也非常相似。
尽管有生搬硬套之嫌,但笔者还是模仿“备忘录”一词,将此书命名为“弥缝录”。《春秋》这部编年史,据传为孔子所编著,言简意赅,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这部著作有左氏、公羊氏、谷梁氏三人写的注释。“弥缝”一词在左氏的注释中出现了多次。
作家都有自己偏爱的词语,不知不觉中会多次使用,我也有过那样的经历。好像左氏偏爱“弥缝”一词,《左传·信公二十六年》和《左传·昭公二年》,都使用了这个词。左氏也就是左丘明,《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文章里写道,左氏因失明而发奋图强,开始著书。大概左氏觉得自己的眼睛被缝合起来了,故而爱用“弥缝”一词吧。俗称“盲史”的左丘明与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他有另一部著作,叫《国语》。
空中楼阁
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被称为“空中楼阁”,它并非出自中国的“四书五经”,至少在宋代以前的古典著作中没有出现过。可以说它是成语中的“新人”。
话虽如此,但它也不是从英语“a castle in the air”翻译过来的,它没有那么新。
因光线折射而产生的海市蜃楼现象从古就有。撰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史记》中就有“海旁蜃气象楼台”,当地人称此现象为“海市”。
“蜃”即“蛤蜊”。相传一入秋,黄雀便飞入大海变身为蛤蜊,开春又变身黄雀飞回天空。如此循环往复,五百年后黄雀最终定居大海,成为了蛤蜊。蛤蜊中大的叫“蜃”,小的叫“蛤”。我们平常食用的就是小的蛤蜊——蛤。 古时候人们认为大蛤蜊(即“蜃”)同老狸、老狐一样具有非凡能力,相信蜃吐出来的气会在空中画出楼台轮廓,因此称之为“蜃气楼”。
在日本,蛤蜊一词听起来带有艳情色彩。世上好色之人很多,但联想的脉络却大同小异。日本流传着童话“蛤蜊夫人”(“蛤蜊草纸”),传说蛤蜊化身美女,嫁给了放生自己之人,让夫家过上了富裕生活。日本人认为蛤蜊有提升夫妻生活幸福感的特殊能力,而中国人认为蛤蜊可以在空中描绘出美丽的楼阁。
清乾隆时期,杂学大家浙江人翟灏在其书中写道:“今称言行虚构者,空中楼阁用此事。”由此便知,在18世纪的中国就把它作为“夸夸其谈,说大话”之意使用。提起“言行虚构者”,最为贴切的就是小说家了,如此说来我们这些小说家的守护神就是大蛤蜊——蜃。
清朝有一部非常著名的戏曲叫《桃花扇》,其中有一句“余则仍视为太虚浮云,空中楼阁云尔”。此句是缅怀明末受苦离世的人们,说他们此刻住在天上金碧辉煌的楼阁里。他们绝不是“言行虚构者”。虽然词完全一样,但是所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
据说在中国山东蓬莱岛(登州)一带总会出现海市蜃楼的现象。
P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3: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