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茶馆/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高中语文 |
作者 | 老舍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茶馆》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一部戏剧作品精选集,系“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之一。本书《茶馆》收入老舍剧作《茶馆》《龙须沟》。《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人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龙须沟》也是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的寓意,后改名“老舍”。老舍先生是满族正红旗人,他的创作具有很鲜明的北京本土特色,不管是其剧本还是小说,读者都能领略到浓郁的京味儿。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下,老舍先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严重的损失之一。 老舍先生的戏剧成就非常高,《茶馆》《龙须沟》是中国戏剧领域的丰碑,另外老舍先生创作的《骆驼祥子(初中阶段)》《四世同堂》等小说,也是广受读者喜爱,老舍先生也因此以得票第一名的身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目录 茶馆(三幕剧) 龙须沟(三幕剧) 检测与评估 资源与拓展 我的兴趣与收获 序言 阅读不仅关乎个人的素 养和语文教育的水平,也关 乎整个社会的风尚和文明的 品质。从2016年9月起,全 国中小学陆续启用了教育部 统编语文教材。统编教材特 别重视阅读,加强了阅读设 计,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 来提升语文素养,提高阅读 能力和阅读水平。语文学习 要建立在广泛的课外阅读的 基础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 的人的共识。 我社以文学立社,出名 著,出精品,几十年来在古 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 文学、儿童文学等领域积累 了大量的资源和优秀的版本 。从2003年起就陆续推出“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为 中小学生的名著阅读助力, 深受欢迎。随着统编语文教 材的使用,我社面向师生做 了大量的教材使用调研,多 次邀请并集聚读书界、语文 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等 领域的专家把脉会诊,群策 群力,为中小学生和老师们 精心策划、精心编辑,推出 了这套“名著阅读力养成丛 书”。 这套丛书收录中小学语 文课程标准和统编语文教材 推荐阅读书目,不仅收录小 学“快乐读书吧”和初中“名 著导读”中推荐阅读书目, 而且配合“1+x”群文阅读设 计,收录课文后要求阅读的 作家作品,共计百余种,基 本满足中小学生的阅读需要 。 该丛书由曹文轩先生担 纲主编,延请一线教学名师 ,对入选的每一部作品编写 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方案, 介绍作家作品和创作特色, 提出合理的阅读建议,引导 学生进行专题探究,有意识 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有 选择性地提供阅读检测与评 估办法。这样,有步骤地引 领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了 解文学、科普等不同类别作 品的阅读方法,了解小说、 散文、诗歌、戏剧等不同文 体的特征,切实有效地提高 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同时也给老师的教学实践 提供一种参照与借鉴。可以 说,这套书不仅强调要读什 么,更强调应该怎么读。 该丛书在版本选用上精 益求精,精挑细选经典权威 版本,囊括一批资深翻译家 的经典译本,如傅雷译《名 人传》《欧也妮·葛朗台》 、力冈译《猎人笔记》、卞 之琳译《哈姆雷特》等。对 于名家选本,追求代表性, 或由该领域权威研究者编选 ,或由作家自己编选。由于 “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发轫与 推进,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在 语体上有着鲜明的用语特色 ,我们在编校中参阅相关文 献对少量字词和标点做了适 当的修改,尽可能地保留作 品的原貌。 该丛书在设计上充分考 虑阅读的舒适感和青少年的 用眼卫生,尽可能地采用大 号字体、米黄纸张,做到版 面疏密有致、图书轻重得宜 等。所有这些,旨在推出一 套真正面向学生、服务学生 的青少年版丛书。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经典名著的影响力是不可估 量的,一本好书能够让一个 人终身受益。让我们种下阅 读的种子,学会阅读,爱上 阅读,在阅读中唤起灵性和 兴味;让我们在多姿多彩的 阅读的花园里,去领略丰美 而自由的天地! 浙江文艺出版社 导语 老舍话剧的特色也深受中国传统戏曲和曲艺艺术的影响,老舍不仅创作过京剧,还创作了多部大鼓词、相声等曲艺作品。这与他幼年时期在大杂院,对传统曲艺耳濡目染、倾心喜爱密不可分。全面抗战时期,他深入了解民间艺人的生活与创作情况,并对民间曲艺形式作了大量调研,还书写了多段唱词,供艺人使用。本书《茶馆》收入老舍剧作《茶馆》《龙须沟》。 精彩页 第一幕 人物 王利发 刘麻子 庞太监 唐铁嘴 康 六 小牛儿 松二爷 黄胖子 宋恩子 常四爷 秦仲义 吴祥子 李三 老人 康顺子 二德子 乡妇 茶客 甲、乙、丙、丁 马五爷 小妞 茶房一二人 时间 一八九八年(戊戌)初秋,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失败了。早半天。 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 [幕启: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这里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饭菜。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入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大茶馆特殊的食品,价钱便宜,作起来快当),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总之,这是当日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半天。 [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击。奇怪的意见也在这里可以听到,像把海边上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这里还可以听到某京戏演员新近创造了什么腔儿,和煎熬鸦片烟的最好的方法。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烟壶。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我们现在就要看见这样的一座茶馆。 [一进门是柜台与炉灶——为省点事,我们的舞台上可以不要炉灶;有些锅勺的响声也就够了。屋子非常高大,摆着长桌与方桌,长凳与小凳,都是茶座儿。隔窗可见后院,高搭着凉棚,棚下也有茶座儿。屋里和凉棚下都有挂鸟笼的地方。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有两位茶客,不知姓名,正眯着眼,摇着头,拍板低唱。有两三位茶客,也不知姓名,正入神地欣赏瓦罐里的蟋蟀。两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与吴祥子,正低声地谈话,看样子他们是北衙门的办案的(侦缉)。 [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据说是为了争一只家鸽,惹起非用武力解决不可的纠纷。假若真打起来,非出人命不可,因为被约的打手中包括着善扑营的哥儿们和库兵,身手都十分厉害。好在,不能真打起来,因为在双方还没把打手约齐,已有人出面调停了——现在双方在这里会面。三三两两的打手,都横眉立目,短打扮,随时进来,往后院去。 [马五爷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独自坐着喝茶。 [王利发高高地坐在柜台里。 [唐铁嘴趿拉着鞋,身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耳上夹着几张小纸片,进来。 王利发 唐先生,你外边蹈蹈吧! 唐铁嘴(惨笑) 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 王利发 (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由柜台内走出,让唐铁嘴坐下)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利发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爷文绉绉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画眉笼。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他们自带茶叶。茶沏好,松二爷、常四爷向邻近的茶座让了让。P6-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