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飞天花雨下的佛陀微笑(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赵声良 |
出版社 | 甘肃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一座天赐的人类艺术博物馆,壁画、彩塑、飞天、佛陀、诸神……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述说着敦煌艺术的精湛与辉煌,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深邃与华丽,敦煌,在这里,美妙无限。 作者简介 赵声良,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在日本成城大学获博士学位(美术史专业)。现为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敦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先后受聘为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台南艺术大学客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唐氏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及中国美术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代表作有《敦煌壁画风景研究》、《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敦煌石窟艺术总论》等。 目录 佛教诸神 佛像画的艺术 菩萨 天王、力士 飞天艺术 飞天的来历 早期的飞天 隋代的飞天 唐代前期的飞天 唐代后期的飞天 中国传统的神仙 东王公与西王母 伏羲与女娲 极乐世界的景象 涅槃经变 维摩诘经变 弥勒经变 西方净土变 药师经变 法华经变 报恩经变及其他经变画 经变画的艺术成就 装饰的艺术 敦煌壁画的风格与成就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 25公里处宕泉河畔,宕泉 河水源于敦煌南部数百公 里处祁连山的支脉,自南 向北流下。宕泉河在下游 把敦煌的地势分成了两部 分,东面是三危山,山石 坚硬,西侧是由沙漠形成 的鸣沙山,山势平缓,常 有流沙。据说在前秦建元 二年(366),一个叫乐傅的 和尚从中原云游至此。当 他面对三危山参禅入定之 时,忽见对面的三危山上 出现了万道金光,在金光 中仿佛有千佛化现而出。 乐傅感到十分神奇,他想 一定是自己虔诚的修行得 到的感应,于是决定住下 来修行。他在宕泉河西岸 的岩壁上开凿了一个石窟 ,用于坐禅修行。不久, 一个叫法良的和尚从东方 来到这里,在乐傅的禅窟 旁又开凿了一个石窟。此 后,石窟开凿得越来越多 ,有的是和尚们坐禅用的 禅窟,更多的是世俗的人 用来礼拜的洞窟。到了唐 代,石窟已达一千多座。 这一片石窟被称为“莫高窟” ,也叫千佛洞。 莫高窟开窟的故事,来 自唐代碑文的记录。虽说 其中不免带有传说的成分 ,但从历史上考察,敦煌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是 佛教兴盛之地,石窟和寺 院的营建,完全是合乎史 实的。 早在西汉时代,汉武帝 于公元前111年设立敦煌郡 ,加强了敦煌与中央政府 的联系,敦煌与酒泉、张 掖、武威合称“河西四郡”, 在当时成为西北地区的屏 障。西汉至东汉中原与西 域的多次征战中,敦煌成 了强大的后方基地,具有 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西 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 了中西方交流的通道,即“ 丝绸之路”。以后,随着中 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的加深,丝绸之路不断繁 荣,敦煌以其得天独厚的 条件,源源不断地接受着 来自西域的和内地的文化 艺术的影响,敦煌成为中 国西部的战略重镇,又是 中外文化荟萃之地。东汉 以后,佛教从印度传入中 国,佛教文化在丝绸之路 沿途地区得到广泛发展。 敦煌从东晋十六国以来, 就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都会 ,高僧辈出,寺院林立, 并在距敦煌市区二十多公 里的地方开凿了莫高窟, 在敦煌城西开凿了西千佛 洞,在敦煌东部的瓜州开 凿了榆林窟和东千佛洞, 在敦煌南部的肃北县有五 个庙石窟,这几处石窟群 ,统称为“敦煌石窟”。石窟 与寺院的意义是相同的, 石窟多远离城市,便于僧 人和信众们修行。在山中 开凿的石窟与木构建筑的 寺院不同,还具有防火的 功能,可以避免火灾及其 他自然灾害,因此,得以 保存久长。 在佛教兴盛的古代,寺 院与石窟是人们礼拜的场 所,同时也是广大信众们 生活和进行文化活动的场 所,艺术欣赏的场所,因 此,在寺院(石窟)中雕 塑出佛像,绘制壁画,既 是宗教信仰的需要,也是 当时人们的艺术欣赏(审 美)的需要,寄托了人们 对佛国美好世界的向往。 如今,隋唐时代长安、 洛阳等大都市的很多寺院 建筑早已灰飞烟灭。在敦 煌这样的城市,古代寺院 也消失殆尽,只有一些远 离城市的石窟还保存着, 敦煌石窟可以说是中国古 代佛教艺术遗存最丰富的 一处文化遗迹,是人类文 化的瑰宝。 涅槃窟,因为窟内以涅 槃像为主尊而得名。涅槃 佛像为横卧的形式,也称 为卧佛。莫高窟两座涅槃 窟,结构上也有差别。第 148窟为盛唐所建,窟内有 长达14.4米的大型涅槃佛像 ,洞窟平面为横长方形, 后部为佛台,其上有卧佛 。在南北两侧又各开一小 龛,内塑佛像,与涅槃佛 组成三世佛的构局,窟顶 为券顶形式。莫高窟第158 窟为中唐时营建的涅槃窟 ,窟内有长达15.6米的涅槃 佛像。洞窟平面为横长方 形,后部有佛台,台上塑 卧佛。在南北两壁不开龛 ,仅各塑一身佛像,与卧 佛构成三世佛格局。此窟 窟顶为盝顶形式。 从艺术方面看,敦煌石 窟包含建筑、雕塑与壁画 三个方面的内容。石窟本 身就是一种建筑,它是寺 院的另一种形式,从石窟 形制的演变,可以看到印 度传来的建筑形式在逐渐 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并 最后成为中国式建筑的过 程。彩塑是洞窟中的主体 ,是供信众礼拜的偶像, 艺术家总是按那个时代的 审美标准来塑造心中的神 灵。尤其是隋唐时代的雕 塑,佛、弟子、菩萨都富 有个性,反映了中国雕塑 艺术的重要成就。壁画是 敦煌艺术的重要方面,保 存至今的四万五千多平方 米的壁画,内容丰富,艺 术精湛,代表了4至14世纪 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成就 。敦煌壁画的内容主要包 括七类:1.佛像画;2.佛经 故事画(包括本生故事、因 缘故事、佛传故事);3.佛 教史迹画;4.中国传统神话 题材;5.经变画;6.供养人 画像;7.装饰图案画。 总之,敦煌石窟的建筑 、彩塑与壁画是中国古代 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反映 了中古时代我国绘画和雕 塑艺术的重要成果,是中 国和世界人类文化艺术的 瑰宝。这些精美绝伦的艺 术,对于我们今天的艺术 创作和欣赏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导语 本书主要介绍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的概况,从佛教故事画、飞天艺术、彩塑佛像、装饰艺术等方面重点赏析一些壁画和雕塑精品,总结了敦煌壁画的风格与成就,作者以通俗生动的语言揭示壁画和彩塑的宗教意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美学特色。书中内容通俗易懂,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敦煌莫高窟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会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敦煌艺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和自豪感。书中收录的大量图片均是实地实景拍摄,分辨率极高,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这些艺术精品的原貌。 精彩页 敦煌石窟的内容无限丰富,我们将从佛教故事出发,去了解一些佛教知识和思想,从而能够理解敦煌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艺术价值。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主要有四类:一是佛传故事,就是讲述释迦牟尼一生特殊经历的故事。二是本生故事,是讲述释迦牟尼前世的故事。佛教认为人死后是要经过轮回的,如果做了善事,到下一辈子转生就会过好日子;反之,则在转世后就会很悲惨。如果累世都做善事和修行,最终就会脱离轮回而成佛,释迦牟尼就是因为前世做了数也数不清的善事,终于成了佛。本生故事就是讲释迦牟尼前世或前若干世的善行事迹。第三是因缘故事,主要讲与佛相关的一些因果报应故事。第四是佛教史迹故事,是讲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些高僧或某些地方的佛教圣迹的传说故事,也叫作佛教感应故事。 故事画是古代佛教寺院和石窟壁画中常见的内容,因为通过故事画来宣传佛教的基本思想,比较通俗易懂,容易为信众所接受。这些故事画通过描绘一定的人物、动作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来展示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综合了各种绘画手段为表达故事的思想内容服务。在古代印度的艺术中,故事性的雕刻和绘画也是十分流行的,早期的佛教艺术中,如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山奇大塔、巴尔胡特大塔的塔门和周围护栏中就有很多关于佛传故事、本生故事的浮雕。南印度的阿玛拉瓦提雕刻中也有不少故事性的内容。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石窟寺院的兴建很普遍,佛教故事画也同样在众多的寺院及石窟中流行起来。并且,由于中国已有故事画的传统,画家们结合中国的特点,绘出了有别于印度风格而富有中国特色的故事画。 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大约在公元前565年诞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王后摩耶夫人。关于悉达多太子的诞生,有着种种神异的传说,据说摩耶夫人梦见了一个菩萨乘六牙白象而来,于是身怀有孕。按古印度的习俗,妇女生育当回娘家。于是怀胎将满十月之时,摩耶夫人在很多宫女的陪伴下回家,途中经兰毗尼园,摩耶夫人觉得身体不适,便徐徐来到园中,当她手攀无忧树时,太子从她的右胁生了下来。原来,太子不愿使母亲受到分娩之痛苦,就从腋下降生了。而太子刚生下来就能行走,他走了七步,每走一步,脚下就生出一朵莲花。他用手指天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时天上就有九条龙喷洒甘露为太子沐浴。摩耶夫人和太子回到宫中,净饭王非常高兴,为太子取名叫悉达多。太子从小学文习武,受到很好的教育,并娶大臣摩诃那摩之女耶输陀罗为妻。他生活在宫中,享尽人间的快乐。然而,太子常常感到忧郁。他在城外出游时看到人间有疾病、衰老和死亡等诸多痛苦,他陷入了苦苦的思索,这段经历称为“出游四门”。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