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方法篇》和《文体篇》两大部分。《方法篇》从写作是什么、怎样寻找写作材料、怎样写作、怎样修改文章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写作方法,并解答了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疑惑。《文体篇》一共七十二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学体裁,如记叙、说明、议论,诗歌、小说、戏剧等,每一类别都有十分精到而又浅显易懂的见解与指导。
书中既有干货满满的写作技巧,又有鞭辟入里的文章道理,是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技能不可不读的好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跟叶圣陶学写作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叶圣陶//夏丏尊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分《方法篇》和《文体篇》两大部分。《方法篇》从写作是什么、怎样寻找写作材料、怎样写作、怎样修改文章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写作方法,并解答了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疑惑。《文体篇》一共七十二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学体裁,如记叙、说明、议论,诗歌、小说、戏剧等,每一类别都有十分精到而又浅显易懂的见解与指导。 书中既有干货满满的写作技巧,又有鞭辟入里的文章道理,是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技能不可不读的好书。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先后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叶圣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还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一批青年作者。 叶圣陶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尤其是童话领域具有突出贡献。他创作了中国现代首部专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稻草人》,被鲁迅称赞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他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爬山虎的脚》《稻草人》《光明的世界》《小小的船》等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 叶圣陶亲自编写过著名的初等小学国语教材《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对中国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目录 方法篇 第一章 写作是什么 写作是极平常的事 写作漫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什么 怎样阅读 方法篇 第二章 怎样写作 作文论 写作什么 怎样写作 挑能写的题目写 想清楚然后写 开头和结尾 句子的安排 以画为喻 木炭习作和短小文字 方法篇 第三章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谈文章的修改 平时的积累 写东西有所为 “通”与“不通” “好”与“不好” “上口”与“入耳” 准确·鲜明·生动 文体篇 第一讲 文章面面观 第二讲 文言体和语体(一) 第三讲 文言体和语体(二) 第四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 第五讲 文章的分类 第六讲 应用文 第七讲 书信的体式 第八讲 书信与礼仪 第九讲 书信和诸文体 第十讲 记述和叙述 第十一讲 记述的顺序 第十二讲 叙述的顺序 第十三讲 记叙的题材 第十四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第十五讲 叙述的快慢 第十六讲 叙述的倒错 第十七讲 过去的现在化 第十八讲 观点的一致与移动 第十九讲 日记 第二十讲 游记 第二十一讲 随笔 第二十二讲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第二十三讲 间接经验的证明 第二十四讲 第一人称的立脚点 第二十五讲 第二人称的立脚点 第二十六讲 第三人称的立脚点 第二十七讲 叙述的场面 第二十八讲 事物与心情 第二十九讲 情感的流露 第三十讲 抒情的方式 第三十一讲 情绪与情操 第三十二讲 记叙与描写 第三十三讲 印象 第三十四讲 景物描写 第三十五讲 人物描写 第三十六讲 背景 第三十七讲 记叙文与小说 第三十八讲 小说的真实性 第三十九讲 韵文和散文 第四十讲 诗的本质 第四十一讲 暗示 第四十二讲 报告书 第四十三讲 说明书 第四十四讲 说明和记述 第四十五讲 说明和叙述 第四十六讲 说明和议论 第四十七讲 说明的方法 第四十八讲 类型的事物 第四十九讲 抽象的事理 第五十讲 事物的异同 第五十一讲 事物间的关系 第五十二讲 事物的处理法 第五十三讲 语义的诠释 第五十四讲 独语式和问答式 第五十五讲 知的文和情的文 第五十六讲 学术文 第五十七讲 对话 第五十八讲 戏剧 第五十九讲 文章中的会话 第六十讲 抒情诗 第六十一讲 叙事诗 第六十二讲 律诗 第六十三讲 仪式文(一) 第六十四讲 仪式文(二) 第六十五讲 宣言 第六十六讲 意的文 第六十七讲 议论文的主旨 第六十八讲 立论和驳论 第六十九讲 议论文的变装 第七十讲 推理方式(一)——演绎 第七十一讲 推理方式(二)——归纳 第七十二讲 推理方式(三)——辩证 附录 “文话”中提到的选文选辑 后记 导语 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文章的素材从哪里找? 文章的结构如何安排? 怎样修改? 怎样评判文字的好坏? 怎样选取适合的体裁?不同的写作体裁又各有什么特点和要求 大师经典,实用心法; 从提笔就怕到爱上写作,叶圣陶、夏丐尊,本书教你成为写作高手。 后记 这本《文话七十二讲》 ,是从《国文百八课》中 抽出来的。《国文百八- 课》是抗日战争前,我的 岳父夏丐尊先生和我的父 亲叶圣陶先生合编的一部 初中语文课本。计划编六 册,没有编完,只出版了 四册。 既然是课本,为什么起 了这么个古怪的书名呢? 当时的课本要经教育部审 定后才能发行。两位老人 家不打算这么做,而在书 名上边注了一条“初中国文 科教学自修用”,来说明这 是一部课本。个人自修, 教育部管不着;教师愿意 采用,教育部也管不了。 在当时,国文教师自选教 材自编讲义是常有的事。 两位老人家对当时的国 文教学很不满意,认为“国 文科至今还缺乏客观具体 的科学性”,教学目的“玄妙 笼统”,教育方法因循保守 .“往往只把选文讲读,不 问每小时、每周的教学目 标何在”。所有这些意见, 他们都写在《国文八百课 》的《编辑大意》中了。 他们所以合编这部课本. 就是想试一试从教材和教 法入手,“给与国文科以科 学性”。 两位老人家依据“往日教 学的经验和个人的信念”, 拟定了初中学生在国文课 上应该受到的训练、应该 得到的知识和应该掌握的 技能:按自然的内在联系 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把这 些教学内容排定了先后的 顺序。又算了算初中六个 学期,每学期上课十八周 ,一共一百零八周。再把 教学内容按顺序安排在一 百零八周里,使每周的教 学成为一个单元,各有明 确的目标。他们把一个单 元称作“一课”,一共一百零 八课。《国文百八课》这 个书名就是这样定下来的 。 《国文百八课》的每一 课分四个部分:一、文话 ,是阅读和写作的指导, 偏重于写作;二、选文, 限定两篇,是根据文话而 选的例文:三、文法或修 辞的常识,所举的例尽量 选自选文;四、习问,根 据前三部分设计的练习和 问题,着重于启发。从每 一课看,四个部分彼此呼 应,结合紧密,以文话为 主体,教学目标明确。从 课本的整体看,文话是纲 ,体现了两位老人家"-3 时想给与国文课的“动眸性” 。因为文话很偏重写作指 导,可以说《国文百八课 》是一普“以作文为中心按 文体组成单元的实验课本” 。 抗日战争爆发,父亲带 着一家老小进了四川,夏 先生困守在上海,《国文 百八课》就此中断,只编 了四册,共七十二课。由 于编法特殊,打破了传统 ,头两册出版的时候颇轰 动了一阵子;可是究竞没 有编完,后来渐渐被人忘 却了。直到前年.人民教 育出版社才检出这四册来 重新排印,还特地请吕叔 湘先生写了一篇介绍,印 在第一册的头里。吕先生 说,“直到现在,《国文百 八课》还能对编中学语文 课本的人有所启发”。这句 话实际上是代人民教育出 版社说的。要是有人问: 为什么隔了半个世纪,还 要重印这部未完成的国文 课本呢?那么吕先生的这 句话就是回答。 对于《国文百八课》中 的文话,吕先生着重作了 介绍。他说这部课本的“最 大特色是它的文话”,“是编 者用力最多的部分”;七十 二篇文话“有系统而又不拘 泥于形式上的整齐”,“既有 联系,又不呆板”,“给读者 的整个印象是生动活泼”,“ 本身就可以作为文章来学 习”……可能由于吕先生的 赞誉,上海教育出版社打 算把《国文百八课》中的 文话抽出来,编成《文话 七十二讲》另行出版。我 同意他们这样做,套吕先 生的说法,我认为直到现 在,这七十二篇文话还能 对初学写作的人有所启发 。 叶至善 1989年1月12日 精彩页 写作漫谈 预备写作的青年常常欢喜打听人家的写作经验:“你写作的动机是什么?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旨是什么?你怎样采集你的材料?你怎样处理你的材料?你在文章的技术上怎样用工夫?” 一些作家为着回答这种恳切的请教,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写成或长或短或详或略的文章。另外一些作家并不曾被请教,可是回想自己在写作上所尝到的甘苦,觉得很有可以谈谈的,也就写下写作经验之类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对于了解作品和作家,很有点用处。我们所接触到的是作品,作品是从作家的心情的泉源里流出来的,所以了解作家越多,了解作品越深。写作经验之类把作家从心情活动起,直到写成固定形式(作品)为止,这一段过程告诉我们,自然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多更深的了解。 但是,看了这种文章,对于着手写作未必有多大的帮助:第一,许多作家说来的经验很不一致,依从了谁说的好呢?第二,即使在很不一致的说法中间“择善而从”,可是“从”还只是呆板的效学,能不能渐渐熟练起来,把人家的经验化作自己的经验,也是问题。第三,经验是实践的结果,人家实践了,得到独有的经验,我们来实践,也可以得到独有的经验。与其被动地接受人家的经验,不如自动地从实践中收得经验。接受得来的经验也许会“食而不化”,从实践中收得的经验却没有不能供自己受用的。 我不是说写作经验之类绝对看不得。我只是说对于这种东西,希望不要太深切,一味想依靠这种东西,尤其不行。古往今来成功的作家中间,哪几个是看了写作经验之类而成功的,似乎很难指说出来。 预备写作的青年又常常欢喜懂得一点文章的理法。剪裁和布局有什么关系?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不同?同样一句话语有几个说法,哪一个说法效果最大?同样一个情境有几个写法,哪一个写法力量最强?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他们所关心的。 关心这些问题决不是坏事情,所以解答这些问题也决不是无聊的勾当。关于这方面,现在已经有了许多的文篇和书本,甚至连文艺描写辞典之类也编出来了。 这种文篇和书本,对于训练阅读的能力,很有点用处;所谓阅读,除了随便看看的以外,原来应该咀嚼作品的内容,领会作品的技术。现在有了这些东西,把许多作品的技术归纳起来,作为我们的参考,自然可以使我们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增进阅读的能力。但是,在着手写作的时候,最好把这些东西忘掉。写作的时候应该信奉“文无定法”这句老话,同时自己来规定当前这篇作品所需要的理法。一个作家在斟酌一篇作品的布局,推敲一段文章的辞句,他决不这样想:“依照文章作法应该怎样?”他只是这样想:“要把当前这篇作品写得最妥帖应该怎样?”一边写东西,一边顾虑着文章作法中所说的各种项目,务必和它合拍:这不是写东西,简直是填表格了。填表格似的写成功的作品很难像个样儿,是可想而知的。何况你要这样做,必然感到缚手缚脚,大半连不大像个样儿的作品也难以写成功。 所以,对于文章作法之类和对于写作经验之类一样,希望太深切必然失望,一味想依靠,结果是靠不住。 预备写作,大概要训练一副明澈的眼光。种种的事物在我们周围排列着、发生着,对它们怎样看法,要眼光;怎样把它们支配运用,要眼光。说得学术气点儿,眼光就是所谓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尽可以不理会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些名词,但是决不能没有一副应付事物的眼光,如果没有,他就生活不下去。眼光又须求其明澈。假定看法是错误的,支配运用是失当的,这就由于眼光不明澈的缘故,这样的生活就是糊涂无聊的生活。根据了这个着手写作,写成的就是糊涂无聊的作品,从认真的严肃的态度着想,这种作品很可以不用写。 进一步说,训练一副明澈的眼光是人人应该做的事情,一个工人、一个农夫、一个政府委员、一个商店伙计,如果不愿意过糊涂无聊的生活,都得随时在这上边努力。现在说预备写作需要训练眼光,好像这只是作家应该做的事情,实在有点儿本末倒置,认识欠广,这种指责是应该接受的。我们不妨修正地说:一个作家本来应该训练一副明澈的眼光,因为他是一个人,必须好好地生活,同时为着写作,尤其应该训练一副明澈的眼光,因为唯有这样,写成功的东西才不至于糊涂无聊。 试看一些对于不好的作品的批评,如含义空虚,认识错误,取材不精当,描写不真切,这种种毛病,推求到根源,无非作者眼光上的缺点。眼光没有训练好,写作时候不会忽然变好。平时把眼光训练好,写作时候还是这一副眼光,当然错不到哪里去。而训练眼光是整个生活里的事情,不是写作时候的事情,更不是看看人家的写作经验之类所能了事的事情。 预备写作,又要训练一副熟练的手腕。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唯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练习绘画先画木炭画,练习雕像先雕一手一足,称为基本练习,基本弄好了,推广开去才有把握。写作也需要基本练习,写信、写日记、写随笔,此外凡遇见可以写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