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孔子的故事(初中部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李长之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是文史专家李长之写给中学生的一本通俗读物,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叙了孔子上下求索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如丧家狗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本次特意增加“孔子与屈原”、论儒学等篇幅,全面展现一代圣人孔子的真实面目与风采。书中插入了三幅汉石画像,图文并茂,更利于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孔子。
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初名李长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山东利津人。于北京大学预科甲部毕业后,转入清华大学,初习生物,继攻哲学。其治学以有自然科学之条理奠其基础,哲学之超越精神扩其眼界,故思想缜密而不拘滞,所涉学术范围极为广泛而在文学批评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尤深。先后任教于京华美术学院、云南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著有《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韩愈》《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苦雾集》《梦雨集》《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等。《孔子的故事》是他写给青少年的通俗读物,也是他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目录
引子
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三 在挫折中前进
四 教育事业的开端
五 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六 走向成熟的道路
七 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
八 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
九 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
一〇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一一 从中都宰到司寇
一二 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
一三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
一四 孔子终于出走
一五 在卫国受到监视
一六 过匡城被拘留
一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一八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一九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二〇 孔子停留在陈国
二一 孔子绝粮
二二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二三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二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二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二六 编写《春秋》
二七 整理诗歌和音乐
二八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二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
后记
附录
孔子和《论语》
儒家之根本精神
孔子与屈原
序言
二千五百年前,也就
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世
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
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
家就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代
表。在希腊有自发唯物论
的奠基者泰勒斯(约在公
元前624—前547年)和
辩证法的奠基者赫拉克利
特(约在公元前540—前
480年),在印度有佛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约生
于公元前550年),在中
国有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年)。就中国来说
,和孔子同时还先后出现
了不少优秀人物,像渊博
的季札,政治家晏婴、子
产,思想家老子,历史家
倚相、左丘明,军事家伍
子胥、孙武等。
孔子出生的时期,在
公元前6世纪中叶,正当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代(公
元前722—前481年)的
中期。这时的中国,社会
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如冶铁技术,已达到相
当高的水平,公元前513
年晋国用铁铸刑鼎就是一
个例证;一般生产工具—
—农具、手工工具,大致
已用铁制,由于生产工具
的进步,农业、手工业有
了很大发展。黄河中下游
广大的土地被开垦了,森
林等富源也有被开发的可
能了。手工业则逐渐走向
专业化。在农业和手工业
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发
达起来,当时像孔子的弟
子端木赐(子贡)、曾为
越国上将军的范蠡,都以
经商致富。随着社会经济
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都
有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
标志着由奴隶制向封建制
的过渡。
公元前6世纪时,在中
原地区和淮水、汉水、太
湖流域广大的地域里,分
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
国家,这些诸侯国家名义
上是周天子的属国,其实
是一些自主的或半自主的
独立国。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以各国诸侯、卿、
大夫为代表的贵族,彼此
为了争夺土地或劳动者,
不断地发生兼并战争。战
争的结果许多国家灭亡了
,许多贵族没落了,也有
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人,
由于依附胜利的贵族而上
升了。没落的贵族和原来
的下层贵族以及上升的人
逐渐形成了“士”这一社会
阶层。这种“士”,在频繁
的战争中间,在各种军事
、外交、政治活动中间,
获得了广泛的施展才能的
机会。他们在当时中国社
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
化过程中,曾起了相当大
的推动作用,而孔子,正
是“士”这一阶层的最早的
重要代表人物。
在这以前的文化是被
贵族垄断的,但在社会剧
烈变动、阶级关系发生新
的变化时,这种垄断情况
就要被迫改变了。没落的
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在
这一改变中就起了桥梁作
用。他们顺应了广大人民
学习文化、学术和各方面
知识的迫切需要,开创了
私人教授学生、传播文化
的新教育制度。孔子就是
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产牛的
卓越的教育家。
当然,孔子不仅是个
教育家,他还是个思想家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
他有一套虽不周密但相当
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
解。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
一点,是提倡“仁”,仁就
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
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
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
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
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
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
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
表现。这是孔子进步的一
面。但是,孔子又主张用
“礼”来制约“仁”,同时主
张礼教、礼治,这就是说
,孔子主张人跟人还是要
按一定的等级、一定的规
矩相处,也就是他说的:
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
,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
子,所以他说的仁——爱
人,便又被等级秩序削弱
了。在这一点上,孔子终
于没有完全突破阶级限制
,终于没有突破旧的思想
意识的限制,终于没有突
破那时社会还处在过渡期
的最初阶段的历史限制。
在对当时的政治态度上,
也有类似情况。孔子对当
时各国诸侯、大夫的互相
兼并很不满意,他主张天
下和平统一,这是符合当
时人民愿望的,也是符合
中国后来成为一个大的封
建国家的历史要求的;但
是他所主张的统一,是要
像西周初期那样,在以周
天子为首的旧贵族统治下
的统一,这就虽然含有新
的因素而终于和当时社会
变革的现实相矛盾,这也
就是孔子在当时不能不碰
壁,政治活动不能不失败
的根本原因。进步和落后
,改革和妥协,孔子兼而
有之。这是孔子的矛盾,
也是时代的矛盾。
尽管如此,孔子能够
提出“仁”,而且能够普及
文化知识,在教育事业上
有很大的贡献,其进步的
一面还是主要的。源远而
流长的中国文化,孔子正
是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
传播者。
导语
《孔子的故事》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李长之,专门写给青少年的一部通俗读物。他“主要是想使大家看一看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着的,以及当时的人(各式各样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本书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生平事迹绘声绘色地呈现出来,同时注重史料的选择与提炼。
全书行文疏朗生动,是一部认识孔子、了解孔子,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精彩页
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在现在河南、江苏交界的地方)的贵族,如果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在临死的时候也曾说自己是殷人呢。
但是,到了孔子的前三四代,由于宋国统治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逃到鲁国(在现在山东东南部、江苏西北部)避难的时候,这贵族的世家是日渐没落了。
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有一次,几个诸侯国家去攻打一个叫倡阳(在现在山东峄县南)的小国,鲁国也参加了。孔纥就在鲁国的军队中。当他们攻入倡阳城的时候,守城的人把一种闸门放了下来,先入城的队伍眼看就被隔断在城里了,这时孔纥却用双手把闸门一掀,掀起来了,先人城的军队才得以完全退出来。这事发生在公元前563年,离孔子出生还有十二年呐。又有一次,孔纥和其他两个鲁国将领,率领三百武士,打退了齐国的侵扰。这事发生在公元前556年,离孔子出生只有五年。这就是我们所仅仅知道的关于孔子父亲的事迹了。
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当孔纥和她结婚的时候,她还很年轻,可是孔纥已经上了岁数了。他们的结婚是没有经过当时社会上所通行的完备手续的,因此遭到了社会上的奚落。
孔纥和颜徵在很希望得到一个儿子,他们曾在曲阜东南的尼丘山上祷告过。后来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便给这孩子取名叫丘,别名仲尼。这就是后人习惯上尊称的孔子。“仲”是老二的意思,这说明孔纥在和徵在结婚以前有过妻子,而且有过一个儿子了。
孔子生的这一年是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距现在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光景。
孔子父母的结合既不十分符合当时的礼制,而当时的礼制又特别沉重地约束着妇女,所以孔子的母亲过着不很称心的日子。孔子也就从小时候起,多懂得了一些人的脸色,多感受到了一些人情的冷暖,于是养成一个谨慎小心的性格,很敏感,很善于应付人,并习惯于遇事有所思索。总之,有点早熟吧。当然,由于孔子后来不断地锻炼,他并没有因此而流入孤僻和冷酷。
可是不幸的是,孔子只有三岁,父亲孔纥便亡故了。他母亲因为舆论的压迫,连丈夫埋葬的地方也一直没有告诉过孔子。那时,他家正从陬邑(在山东泗水县东南)移居到鲁国的国都曲阜。
孔子小时候得不到什么合适的玩具,他只是爱模仿祭祀,摆上小盘小碗,学着行礼玩儿。这就是他常做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游戏了。
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在孔子八岁的时候,吴国那个不肯接受王位的公子季札出使各地,到了鲁国。
季札在鲁国有机会听到鲁国所特别保存着的较完备的周朝乐歌。那些乐歌大部分保留在现存的《诗经》里,连次序也和现存《诗经》中的大致相符。这说明鲁国有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
季札是一个博学而有艺术修养的人,他对于听到的乐歌都有中肯的、深刻的批评。他听到《周南》、《召南》两部分乐歌时就说:“真好呵,这反映出周代建国的基础已经有了,只是还有点草创的光景。其中表现着勤劳,可是没有怨意。”以后又听到郑地(在现在河南新郑县)的民歌,他对于郑地民歌的批评是:“这种音乐为什么这么细弱?很有享乐的气氛。——这个小国有些危险了。”
P4-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5: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