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他的人生,他的哲学,是一段很长的故事,它包含着整个世纪的激情和灾难。
本书以平实的语言,一边说故事一边讲道理,介绍了海德格尔的家庭背景、童年和青年时的生活,他大学时期的思想转变,与政治哲学家阿伦特的恋情,政治上的顽冥与哲学上的深邃,并且按照海德格尔著作写作的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展示了海德格尔整个思想的发展过程。
本书不仅是一本海德格尔的思想传记,而且是一本20世纪的哲学政治思想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海德格尔,他的人生,他的哲学,是一段很长的故事,它包含着整个世纪的激情和灾难。 本书以平实的语言,一边说故事一边讲道理,介绍了海德格尔的家庭背景、童年和青年时的生活,他大学时期的思想转变,与政治哲学家阿伦特的恋情,政治上的顽冥与哲学上的深邃,并且按照海德格尔著作写作的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展示了海德格尔整个思想的发展过程。 本书不仅是一本海德格尔的思想传记,而且是一本20世纪的哲学政治思想史。 作者简介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是德国当代著名思想史作家、传记作家,著有E.T.A.霍夫曼、叔本华、海德格尔、尼采、席勒等德国重要思想家传记,能够将大量史料和独特观点圆融地浸润于通俗的讲述之中,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在萨弗兰斯基那里,哲学似乎与文学、艺术和诗是不分家的,这也是他的书吸引人之处。相比严肃的学术著作和庞大的思想体系,读者可能会更喜欢他那种将哲人生平、思想和创作成果娓娓道来的方式。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附录 译后记 重印后记 序言 本书作者萨弗兰斯基生 于1945年,哲学博士,长 期生活在柏林,1987年他 出版了已被翻译为多国文 字,至今仍然畅销的叔本 华传《叔本华与哲学的野 蛮时代》,使他成为当今 德国哲学著名的自由撰稿 人。 本书出版于1994年,问 世不久就成为畅销书。这 本书出版以后,知道我在 研究海德格尔的德国朋友 纷纷来信向我推荐,一年 之内我就收到三本朋友的 赠书,其中一本是海德格 尔的再传弟子,布尔特曼 的学生海因里希·奥托 (Hteinrichott)寄来的, 并且告诉我,这是他迄今 为止见到的最好的海德格 尔思想传记。另外一位赠 书的朋友是德国乡间中学 的生物学教师马克斯·宾德 (MaxBinder)先生,他在 附信中说,“连我这个哲学 盲都能看懂这本书。它居 然使我也了解了海德格尔 的思想,所以我想,这一 定是本好书,值得向你推 荐。” 翻阅过全书之后,我发 现本书的确是一部理解海 德格尔思想精髓的深入浅 出的好书。译者于海德格 尔思想之中盘桓有日,自 以为独有心得。但在初读 萨弗兰斯基的《来自德国 的大师——海德格尔和他 的时代》时,不仅如逢知 己,且常有茅塞顿开之感 ,所以迫不及待,向尚不 能读德文原著的哲学爱好 者译荐此书,共同分享恍 悟之乐。 这本书以平实的语言, 一边说故事一边讲道理, 介绍了海德格尔的家庭背 景、童年和青年时的生活 ,他故乡的政治文化及宗 教传统,他大学时期的思 想转变,如何成为地下哲 学王及与犹太姑娘,后来 的著名的政治哲学家—— 阿伦特的恋情,纳粹时期 的拙劣表演,光复以后政 治上的顽冥与哲学上的深 邃,并且按照海德格尔著 作写作的时间顺序,一步 一步地讲述评论了海德格 尔整个思想的发展过程。 这本书难能可贵之处有两 点:第一,他不是孤立地 评介海德格尔思想,而是 把海德格尔思想放到当时 的哲学、宗教、政治思潮 中,通过比较,确定海德 格尔思想的来源、从属的 政治倾向,以及他比同代 人的同类思想高明在何处 。为此,传记作者用了大 量笔墨,介绍了一次大战 前后曾经名重一时,但现 在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思 想家的思想。正如一位 carlHanser出版社的编辑向 我说的那样,该书不仅仅 是一本海德格尔的思想传 记,而且是一本20世纪的 哲学政治思想史。 还记得我的朋友王炜先 生听说我要翻译《来自德 国的大师——海德格尔和 他的时代》一书时,曾问 我,你常说翻译太难,罕 为移译之事,如今出乎尔 ,反乎尔,怎么译起500页 的长卷呢?我说,为了海 德格尔,我愿意上这个贼 船。我这里所说的为了海 德格尔,是指为了更好地 理解海德格尔。 按译者感觉,海德格尔 对人生的分析好像一张人 生剧照的负片,它可以帮 助我们获得一张关于人生 的清晰夺目、绚丽多彩的 生动写照。但要得到这幅 彩照,则需要把这负片拿 到暗室里在显影灯下,放 在显影纸上,泡到显影液 中去洗。这就属于哲学爱 好者自己的工作了。译者 希望此书的读者也能像摄 影爱好者那样,在暗室的 操劳中享受到难以言传的 乐趣,并可以将完成的作 品向公众显摆,与大家共 同品评欣赏。 导语 这本书按照海德格尔著作写作的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讲述评论了海德格尔整个思想的发展过程。这本书难能可贵之处有两点:第一,他不是孤立地评介海德格尔思想,而是把海德格尔思想放到当时的哲学、宗教、政治思潮中,通过比较,确定海德格尔思想的来源、从属的政治倾向,以及他比同代人的同类思想高明在何处。为此,传记作者用了大量笔墨,介绍了一次大战前后曾经名重一时,但现在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思想家的思想。正如一位carlHanser出版社的编辑向我说的那样,该书不仅仅是一本海德格尔的思想传记,而且是一本20世纪的哲学政治思想史。 后记 本书中文第一版名为《 海德格尔传》,收入商务 印书馆《世界名人传记丛 书》中。这次重印,收入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 原典译丛》,书名按照陈 嘉映和孙周兴先生的建议 按原书直译为《来自德国 的大师——海德格尔和他 的时代》。此次重印只改 动了个别译名的翻译,校 正了一些手民之误,译文 语句未做改动。张卜天先 生为本书校出各类手民之 误近百处,特此感谢。 译者 2006年4月19日识于镶 黄旗 精彩页 1928年已经成为名人的马丁·海德格尔,在给他以前在康斯坦茨天主教寄宿学校上学时的班长的信中写道:“也许哲学以最强烈、最持久的方式向人们指出,人总是一个刚开始的新手。哲学探讨最终无非就是意味着当一个刚开始的新手。” 海德格尔开端的赞扬具有多种含义。他想当开始开端中的大师。他到希腊这块哲学的开端中去寻求已经逝去的未来,而在当代他却想在生活中找到使哲学持续涌流之源。而这些恰恰发生在“人生之心境情调[stimmung]”中。对那些硬性规定必须从思想开始哲学思考的哲学,他持批判态度。海德格尔说,哲学应该始于“人生之心境情调”,始于惊异、畏惧、忧虑操心、惊叹好奇和狂欢。 对海德格尔来说,是“人生之心境情调”把生活与思维联系在一起。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断然拒绝在自己的生活中对本人思维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做任何研究探索。在讲授亚里士多德的某堂课上,海德格尔用下面十分简练的话作为开场白:“他诞生、工作而后死去。”海德格尔希望后人也能这样谈论他自己,因为他的最大的梦想就是,为哲学生活,甚至消失在自己的哲学之中。这当然和他的人生心境情调有关:他急于(也许过于急切)发现现存东西中最紧迫的东西,以便稽查出其中的隐秘。也许,最紧迫者莫过于生活本身。海德格尔的人生之心境情调使他自己言道:“人生此在即是被抛”,存在[Sein]则“被揭示为负担”。因为“对于它是否愿意进入‘人生此在’一事,作为此在本身的人生此在何时曾自己自由作过决定?或者有朝一日能自己决定?”(《存在与时间》,第6228页) 海德格尔喜欢作大动作。所以人们从来弄不清楚,海德格尔是在谈论西方世界还是在谈论他自己,是就存在本身还是就他自己的存在进行辩论。但是,如果“哲学不是起源于思维,而是起源于人生之心境情调”这条基本原则的确有效,那么便不允许我们把一种思想只放到同其他思想的较量中,即置入思想传统的高原之上。当然海德格尔同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他这样做的唯一动机是为了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传统显然不允许把他自己的人世[Zur—Welt—Kommen]作为偶然馈赠[Geschenk],或者作为承诺甚多的莅临来体检。所以那一定是一场大变故,他的人生之心境情调所向往的就是这种大变故。 他感到,自己“被抛”于其中的那个世界,并不是他1889年9月26日出生在那里,在那里度过童年的上世纪末的麦氏教堂镇。但这块土地毕生令他魂牵梦绕。当那个作为他对现代性吹毛求疵的后盾的故土世界将他抛了出来时,他方才感到自己是被抛了。我们不要忘记,出生并不意味着入世的完成。在人的一生当中,人必须反复诞生多次。而且可能永远不能完全贴近世界。现在我们先谈海德格尔的第一次诞生。 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是个箍桶匠兼麦氏教堂镇的天主教圣.马丁教堂的司事,于1924年去世。他肯定经历了儿子与天主教的决裂,但却未能赶上经历儿子哲学上的成功。母亲死于1927年。海德格尔在她的灵柩里放了一本刚刚出版的《存在与时间》。 他母亲的家族世居邻村格根恩。每当凛冽的寒风从施瓦本山的高原上袭来的时候,麦氏教堂镇的居民们便说,“从格根恩刮下来的……”。母系祖上几代都生活在村里的国有庄园“窿洞农民田庄”。1662年西妥教团修道院准许海德格尔的一位高外祖雅克布.肯普夫在位于普福伦村附近的这所森林庄园中务农为生。1838年海德格尔的另一位外祖用3800古尔登将田庄赎为己有。 但是在精神上仍然保持着教会子民的身份。海德格尔父系的祖先都是小农和小手工业者。他们是在18世纪从奥地利移居此地的。麦氏教堂镇的镇史研究者发现,海德格尔血缘可以上溯到麦格勒尔和克罗伊策尔家族。17世纪最著名的布道者亚布拉罕·阿·桑克塔·克拉拉就出身于麦格勒尔家族。而另一个家族中则诞生了作曲家康拉丁·克罗伊策尔[Kon’ratinKreutzer]。海德格尔在康斯坦茨天主教寄宿学校时的宗教指导教师、后来的弗赖堡教区大主教孔拉德·格勒贝尔也是海德格尔的远房亲戚。 P7-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