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现存重庆大轰炸历史遗迹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为这些残存的遗迹的保护提出了大量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全书分为“绪论:轰炸记忆的演变与建构”“保护与利用综合研究”“保护与利用个案研究”“纪念园建设研究”,以及“附录”,主要从理论研究和个案分析两个维度对重庆大轰炸历史遗迹的现存状况和保护前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本书稿指出: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大轰炸历史文化资源,既是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罪证,也是重庆人民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精神体现,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仅有助于还历史一个真实,也将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序/1
绪论:“轰炸记忆”的演变与建构/1
一、战时对轰炸的记录与书写/2
二、战后“轰炸记忆”的遮蔽/10
三、新时期“轰炸记忆”的唤醒与重构/15
四、“轰炸记忆”演变与建构的思考/20
第一篇保护与利用综合研究/25
第一章抗战时期的重庆大轰炸及其影响/27
一、重庆大轰炸是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的重要组成部分/27
二、重庆大轰炸是日军扩大对华侵略的一项重要战略行动/31
三、重庆大轰炸是一场无差别轰炸的非人道暴行悲剧/33
四、重庆大轰炸开启了大规模持续战略轰炸的恶例/36
第二章重庆大轰炸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价值/39
一、重庆大轰炸历史文化资源的范畴与类型/39
二、重庆大轰炸历史文化资源的概况/42
三、重庆大轰炸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46
第三章重庆大轰炸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历程及其存在问题/55
一、重庆大轰炸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历程/55
二、社会各界对重庆大轰炸历史资源保护利用的关注/60
三、重庆大轰炸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62
第四章重庆大轰炸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66
一、重庆大轰炸历史资源保护利用体目标/66
二、重庆大轰炸历史资源保护利用体思路/68
三、重庆大轰炸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70
第二篇保护与利用个案研究/79
第一章重大事件遗址的保护与利用/81
一、“六五”隧道窒息惨案遗址的保护与利用/81
二、黑石子大轰炸被难同胞无名墓地的保护与利用/85
三、侵华日军轰炸合川“七二二”惨案纪念碑的保护与利用/88
四、合川献机运动旧址的保护与利用/91
五、重庆空军抗战纪念园的保护与利用/93
第二章重要建筑遗址的保护与利用/97
一、抗战民用防空洞遗址群的保护与利用/97
二、兵工署所属工厂抗战生产洞的保护与利用/101
三、其他防空洞的保护与利用/105
四、陪都跳伞塔遗址的保护与利用/110
五、北碚警报台旧址的保护与利用/112
六、抗建堂的保护与利用/113
第三章重要机构遗址的保护与利用/116
一、万县防空指挥部旧址的保护与利用/116
二、广阳坝机场遗址的保护与利用/118
三、狮子寨炮台旧址和天生城炮台旧址的保护与利用/122
四、泉山炮台遗址的保护与利用/124
第四章重要纪念设施的保护与利用/125
一、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的保护与利用/125
二、苏联空军抗日志愿者墓的保护与利用/130
三、库里申科墓园的保护与利用/131
四、孙寒冰教授之墓的保护与利用/133
五、佛图关白骨塔的保护与利用/136
六、万县大轰炸白骨塔的保护与利用/137
第三篇纪念园建设研究/141
第一章纪念园建设的价值与意义/143
一、建设侵华日军重庆大轰炸遇难同胞纪念园的历史必要性/ 143
二、建设重庆大轰炸遇难同胞纪念园的时代紧迫性/144
三、建设重庆大轰炸遇难同胞纪念园的现实可能性/145
第二章纪念园的选址与项目建议/148
一、重庆大轰炸遇难同胞纪念园的选址/148
二、重庆大轰炸遇难同胞纪念园基本建设项目建议/149
第三章纪念园建设的工作建议/152
一、加强政府的统/152
二、做好先期的保护规划/152
三、邀请专家团行设计/153
四、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153
第四篇资料附录/155
附录一加强重庆大轰炸资源保护利用的咨政建议/157
一、建议设立侵华日军重庆大轰炸遇难同胞纪念园/157
二、在重庆江北区黑划建设重庆大轰炸纪念馆/160
附录二侵华日军重庆大轰炸遇难同胞名录(部分)/169
附录三重庆大轰炸相关诗文选录/293
后记
抗战遗址是重庆宝贵的
历史财富。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
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
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
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
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
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
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
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
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
斗的强大精神动力。”①抗
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
国战时首都,是中国抗战
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
济、文化中心和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
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
,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重要阵地。重庆抗战遗
址是重庆最具特色的珍贵
历史文化资源,是重庆历
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
是重庆历史文脉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不可多得的爱
国主义教育素材,是传承
和弘扬抗战精神的重要文
化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
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
,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由此可见,文物的保护
、研究和利用是做好文物
工作的三个重要方面,缺
一不可,重庆抗战遗址保
护利用工作成效也主要体
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资
源底数基本摸清。全市现
存抗战遗址395个,分布在
全市22个区县,涵盖了重
要史迹、外事机构、军事
建筑、名人故(旧)居等
11个类别,其中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27处101个文
物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5处93个文物点;抗战类
博物馆纪念馆21家,馆藏
抗战可移动文物92001件套
;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
施名录6处,全国爱国主义
教育示范基地2处,A级景
区10个。
二是文物保护全
面发力。在全国率先出台
《抗战遗址保护管理办法
》《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
体规划》,确立重点保护
的61处187个重要抗战遗址
及集中保护的15个抗战遗
址片区,将主城区314个抗
战遗址点纳入城市控制性
规划管理,市级及以上抗
战文物保护单位抢救保护
工作基本完成。三是合理
利用得到加强。加强抗战
文物内涵价值研究阐发,
建成开放重庆抗战遗址博
物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
陈列馆等抗战类博物馆纪
念馆,推出系列精品展览
,充分发挥抗战文物的社
会教育功能;大力发展抗
战文化游,整合红岩村、
歌乐山等40多处抗战和革
命文物遗址,打造以上清
寺片区、红岩村片区、李
子坝片区、南山(黄山)
片区等4个抗战遗址风貌区
为重点的抗战文化旅游线
路;建立海峡两岸文化交
流基地,推动抗战文化宣
传传播。这些都为重庆今
后更好地做好抗战遗址的
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奠
定了基础。
作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项目,《重庆抗战遗址研
究丛书》是在重庆社科重
大委托项目基础上深化完
善的新成果。它的出版,
表明重庆抗战遗址研究得
到支持。重庆抗战遗址研
究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分
类研究和个案研究,这批
丛书总体上属于分类研究
。其中,《重庆抗战遗址
基础研究档案文献》着重
对部分重要机构和名人旧
居的档案史料研究,以厘
清文物建筑的来龙去脉;
《重庆抗战兵器工业遗址
群研究》着重对兵工类抗
战遗址的历史价值、保护
利用展开探讨;《抗战时
期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遗
址群保护利用研究》着重
对抗战时期美国、苏联、
英国、法国等国家驻渝外
交机构遗址进行研究;《
重庆大轰炸历史文化资源
的保护利用与纪念园建设
研究》结合重庆大轰炸的
基础研究,着重围绕现存
大轰炸遗址的保护利用展
开讨论;《日本战俘营旧
址、库里申科烈士墓、张
自忠墓保护与利用研究》
是对重庆抗战遗址中的三
个个案作分类比较研究。
五项研究成果各具特色,
是对重庆抗战遗址进行分
类研究的一次探索,具有
重要意义。
不过,《重庆
抗战遗址研究丛书》并没
有涵盖重庆所有395处遗址
,而是选取了其中的部分
遗址或遗址群作探讨,有
其示范作用,但也意味着
此类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
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在既有
研究基础上,重点做好重
庆抗战遗址的分类研究和
个案研究,最终实现整体
研究、分类研究和个案研
究的共同推进和有效融合
,为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作
出更大的贡献。
幸军
2019年8月
本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全书基于对重庆大轰炸遗址的摸底和实地考察,从重庆大轰炸遗址的内涵与价值,遗址保护的历程与现状,遗址的分布及其特点,遗址保护的目标和原则,遗址保护的方法等多个方面,对重庆抗战遗址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对重庆市全市的抗战遗址保护都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日军对中国战时首都重
庆的轰炸,是侵华日军无
差别轰炸最集中、最典型
的代表,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时期一个吸引国际社会
多方关注的焦点事件。它
不仅创造了对中国城市无
差别轰炸的新纪录,也开
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
规模持续战略轰炸的恶例
,是世界战略轰炸发展进
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人类
和平事业造成了巨大的灾
难。面对日军的残暴轰炸
,重庆人民进行了英勇的
反轰炸斗争。重庆大轰炸
历史文化资源,既是日本
发动侵略战争、制造非人
道暴行的铁证,也是中国
人民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精
神的体现,内涵丰富,价
值重大。保护和利用好这
些资源,不仅有助于还历
史一个真实,给世人一个
交待,也有助于留后人一
笔财富。
重庆大轰炸历史文化资
源的保护利用倍受社会各
界的关注,提出了包括建
立重庆大轰炸博物馆、重
庆大轰炸纪念馆、重庆大
轰炸死难同胞纪念碑、重
庆大轰炸殉难者纪念性标
志、重庆大轰炸群雕、重
庆大轰炸主题和平公园等
众多建议方案,由于多方
面的原因,相关建议和意
见并未得到采纳和实施。
迄今为止,重庆大轰炸历
史资源的保护利用并不令
人满意,在重庆市委、市
政府审议通过的《重庆抗
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中,仅仅只将“六五”隧道
惨案遗址、重庆市消防人
员殉职纪念碑、抗战民用
防空洞、北碚报警台和大
轰炸死难同胞墓地整合为
重庆大轰炸遗址群,列入
重庆市61个重点抗战遗址
之一,但抗战民用防空洞
、北碚报警台和大轰炸死
难同胞墓地等遗址并未得
到有效保护利用。总体而
言,人们对重庆大轰炸历
史文化资源的认识还存在
偏差,遗址遗迹保护利用
缺乏统筹规划,缺乏有影
响力和显示度的遗址遗迹
,重庆还没有一处大轰炸
遗址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这不仅是重庆的
遗憾,也说明重庆过去在
此方面保护利用工作的不
足或缺失。
本书立足于重庆大轰炸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
现状、立足于对重庆大轰
炸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和价
值的深刻认识、立足于服
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和平事业和国家外交
战略,提出了重庆大轰炸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
目标、思路和举措。希望
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推动重
庆大轰炸历史文化资源的
保护利用工作,有助于将
重庆大轰炸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成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有助于实现建成警
示性世界文化遗产、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际和平
交流基地的发展愿景,进
而提升重庆的文化软实力
,扩大重庆城市的国际、
国内影响力。
本书是在重庆市社会科
学规划抗战文化重大委托
项目“重庆大轰炸文化资源
的保护与纪念园建设研
究”(2014-ZDZX23)结项成
果的基础上充实完善而成
的。同时也是国家社科基
金重大招标项目“侵华日军
无差别轰炸的史料整理与
研究”(14ZDB048)和国家
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
项项目“中国抗战大后方历
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
究”(19KZD005)的重要阶
段性成果。在研究和修改
完善过程中,还得到西南
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
务费专项创新团队项目的
资助。
本书的完成得到了相关
单位和专家学者的关心、
支持和指导,中共重庆市
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
党史研究室、重庆市文物
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市
图书馆、西南大学历史文
化学院、中国抗战大后方
研究中心等给予了项目研
究多方支持。周勇、王川
平、杨清明、曾维伦、幸
军、黄晓东、徐光煦、张
荣祥、阳奎兴、唐润明、
唐旺虎、周大庆、熊子华
、赵国壮、艾智科、唐伯
友等,或关心鼓励,或支
持帮助,使我得益良多。
同时,也要感谢在研期间
我的研究生和博士后郭亮
、吴光会、郭兰、汤斯惟
、姚春海、高佳、程亚运
、蒋娜、向倩、李佳、周
狄、侯智林、张天力、谢
若兰、阎李熠、林坤等,
他们或帮助查找资料,或
整理遇难同胞名单,或校
对部分文稿,使本书能够
在我繁忙的工作之余得以
顺利完成。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
作者参阅和借鉴了众多学
者的研究成果和一些未公
开出版的文献,尤其是文
物部门组织的文物调查方
面的文献,对公开发行的
文献,在书稿注释中多有
反映,但对一些未刊资料
,限于多方面原因,没有
一一列出,在此深表歉意
。该书的出版得到了重庆
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
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
于时间匆忙、学识水平有
限,问题纰漏在所难免,
敬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
不吝赐教。
第一章
抗战时期的重庆大轰炸及其影响
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的轰炸开始于1938年2月,结束于1944年12月。其中对战时首都重庆城市的大规模无差别轰炸,从1939年始至1941年终,持续达三年时间,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持续无差别轰炸的新纪录。
一、重庆大轰炸是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利用其优势的航空兵力对中国各地城乡及大量非军事目标进行了大规模、非人道的狂轰滥炸。无论是战争初期主要配合地面进攻的轰炸,还是相持阶段以后主要针对大后方的战略轰炸,都是不区别军事设施和民用设施的“无差别轰炸”。从局部侵华战争开始,侵华日军即开始了对中国东北、上海及华北城乡的无差别轰炸。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航空部队成为侵华日军地面军事进攻的急先锋和排头兵,对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沿海、沿江大城市和近300多个中小城市及重要交通线进行无差别轰炸。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无差别轰炸更成为日军迫降政策的重要一环,企图以残酷无情的轰炸,尤其是对以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的猛烈轰炸,毁灭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达到其迫使国民政府妥协,尽快结束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挑起侵华战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即紧急从朝鲜驻平壤的飞行第6联队划拨两个中队12架飞机到东北沈阳归入关东军指挥,并随即对沈阳、长春等周边地区进行多次侦察、轰炸和扫射。此时的轰炸,虽主要为扩大侵略行动,协助地面军事占领而展开,但从一开始就实施对后方城市和普通民众的无差别轰炸。10月8日,日本关东军11架飞机轰炸了锦州,在市区投下炸弹75枚,除政府大楼、兵营等重要目标被炸外,火车站、交通大学、东关石柱子街等地遭到轰炸,许多炸弹落在市区,甚至命中了医院和大学,炸死“民众共计36人,伤的和其他损失更不计其数”。①锦州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遭受日军无差别轰炸的第一个城市,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第一个遭到无差别轰炸的城市。
1932年“一·二八事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队不断增兵上海,对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无差别轰炸。上海北火车站被炸成一片废墟,中国当时最大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总厂、印刷部、栈房及尚公小学惨遭炸毁,与上海相邻的苏杭地区也多次遭受日军空袭。
全面侵华战争初期,日军为配合其地面军事进攻,对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进行了大规模无差别轰炸。据何应钦著 《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记载,“江苏、杭州、安徽、冀察、太原、归绥、汴洛、济南、广州、南昌、武汉、湖南、西安、兰州各地均遭空袭,计二十六年度(1937年)全国各地共受空袭1269次,机数2254架次,投弹10740枚”②。另据1938年7月,上海文化界国际宣传委员会根据各省市的调查及各种报纸所载的材料,统计编制了《一年来敌机轰炸不设防城市统计》(1937年8月-1938年5月),轰炸区域遍及16省共273个城市及交通线路。另据日本学者笠原十九司对日军海军作战的统计,仅仅1938年一年,海军航空部队实施的轰炸天数即达316天,也即几乎每天都在中国实施轰炸。③
关于抗战初期日军对不设防城市轰炸造成的损失情况,国民政府内政部根据各省市损失报告编制的损失统计显示,从1937年8月到1938年5月,日军飞机对中国城乡空袭计2204次,投弹26951次,炸死10482人,炸伤13319人,炸毁房屋42087间(栋)。
P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