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卑与超越(全译本)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个体心理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与弗洛伊德是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儿童教育心理学》等多部经典著作。
目录
第一章 生命的意义
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
生命的三个事实
社会情感
成长期儿童的经历
身体缺陷
娇惯
被忽视
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
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心灵与肉体的相互作用
情绪的作用
身形、性格与心智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自卑情结
追求优越感
设立有意义的目标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
了解个性的关键
早期记忆与生活方式
行为的根源——早期记忆
第五章 梦
过去对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派与梦
个体心理学的研究
梦的构成
典型的梦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母亲的作用
父亲的作用
为人父母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教育的变革
教师的作用
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先天素质与后天培养
认识个性特征
顾问会议的工作
第八章 青春期
何谓青春期
心理特征
生理特征
青春期的挣扎
青春期的性意识萌芽
正视青春期
第九章 犯罪及其预防
罪犯的心理
罪犯的类型
合作的重要性
如何矫治犯罪行为
第十章 职业
平衡生活的三大纽带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
影响职业选择的其他因素
对待职业的态度
第十一章 人及其同伴
人类需要团结
政治和社会活动
利己主义
心理障碍
过失犯罪
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夫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不适合结婚的人
婚姻观与人生观
序言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1870年出
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
小镇。他的父亲是一名做
谷物生意的犹太商人。尽
管家境相对优越,但阿德
勒的童年并不幸福。在六
个孩子中,他排行第三。
他的哥哥体格强壮,是个
典型的模范儿童,相比之
下,他自己则从小就患有
佝偻病,行动不便,看上
去又小又丑。这种鲜明的
对比使他产生了一种强烈
的自卑感,而母亲对哥哥
的偏爱则使这种自卑感愈
加强烈。不过,在父亲的
支持下,他逐渐走出了阴
影,并且自卑感反过来刺
激了他的上进心,使他一
心想要超越哥哥。这一特
殊童年经历,对阿德勒的
心理学说的创作产生了重
要影响。
5岁那年,一场肺炎差
一点夺去了阿德勒的生命
,这使他对死亡产生了强
烈的恐惧心理。病愈之后
,他决心要做一名医生。
然而,他的求学之路并不
平坦。刚上中学时,由于
阿德勒的数学成绩不好而
被视为差等生,老师甚至
曾建议阿德勒的父亲,最
好让阿德勒去当一名制鞋
工人。这件事对阿德勒也
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促使
他努力学习,在数学上有
了快速的提升。有一次,
他甚至解出了一道连老师
也感到头疼的数学题,从
而成了班上的优等生。日
后,阿德勒在回忆这件事
时指出:人的潜力是无限
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
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
。这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
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1895年,阿德勒获得
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成了一名眼科与内科医
生。然而,他很快对与生
理失调有关的心理学以及
精神病理学发生兴趣。他
对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
析》极为推崇,认为它对
于了解人性具有极大的贡
献,并且写了一篇对弗洛
伊德的观点进行辩护的文
章,发表在维也纳一本著
名的刊物上。后来,弗洛
伊德写信给他,邀他加入
他主持的讨论会。1902
年,阿德勒成为当时精神
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得到弗洛伊德极高的赞
誉,并随后成为维也纳心
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兼《
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
然而,阿德勒与弗洛
伊德观点的巨大差异,最
终使两人彻底闹翻了。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
有关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
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这
使其声名鹊起。他认为,
人生本来并不是完整无缺
的,有缺陷(包括身体缺
陷)就会产生自卑,而自
卑既能摧毁一个人,使人
自暴自弃或发生精神疾病
,也能使人发愤图强。振
作精神,迎头赶上,从而
解决原始缺陷和追求优越
之间的矛盾。此时,弗洛
伊德认为阿德勒的观点是
对自我心理学的一大贡献
,但是当阿德勒主张补偿
作用是其中心思想时,便
与弗洛伊德势同水火了。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
真正决裂是在1911年的
魏玛精神分析会上,阿德
勒公然提出与当时的精神
病理学权威弗洛伊德的理
论不同的意见。他强调社
会因素在精神病理学中发
挥的重要作用,而不认同
弗洛伊德一直所推崇的性
欲、生理等方面是决定性
因素的论点。阿德勒因对
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不能苟
同而拆伙,继而发展自己
的人格理论。其学说以“
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
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
识”,甚至很大程度上否
决了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病
理学的最重要元素:俄狄
浦斯情结,阴茎羡妒等理
论。随后,阿德勒离开了
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创
建了个体心理学派并组建
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
且自任会长,研究会又在
1912年正式更名为“个体
心理学会”。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
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
一种生活模式,并根据此
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
观目标。每个人的生活模
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
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
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
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
因此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
为“个体心理学”。阿德勒
强调人格的统一,认为人
类可以从整合与完整的观
点来了解。此看法强调人
们的行为有其目的,认为
我们的未来远比过去重要
。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与创造者,并以独特的生
活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目标
。我们创造自己,而不仅
受到幼年经验的塑造。
阿德勒一生著述颇丰
,包括《儿童人格心理学
》《神经症的性格》《器
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
究》《理解人性》《自卑
与超越》等。其中,《自
卑与超越》著成于阿德勒
思想最成熟的1932年,
书中包括了作者最主要的
思想,堪称阿德勒心理学
的巅峰之作。在本书中,
阿德勒从生命的意义、心
灵与肉体、自卑感和优越
感、梦等十二个方面对自
己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并
指出:自卑是人类的通病
,也是失败的根源,一个
人只有克服了自卑,才能
实现生命的超越。
时至今日,《自卑与
超越》作为一部心理学经
典著作仍然广受好评,以
各种语言在世界各个角落
不断传播。希望这个版本
的《自卑与超越》能够让
更多的中国读者顺利地理
解书中的思想,并作为生
活的指导为大家提供帮助
。当然,由于译者水平有
限,书中难免出现疏漏之
处,希望各位读者朋友不
吝指教。
导语
阿德勒从生命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和优越感、梦等十二个方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并指出:自卑是人类的通病,也是失败的根源,一个人只有克服了自卑,才能实现生命的超越。
《自卑与超越》作为一部心理学经典著作仍然广受好评,以各种语言在世界各个角落不断传播。
书评(媒体评论)
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
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
——奥地利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
在我看来,阿德勒一
年比一年显得正确。随著
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对
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提
供了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

——美国社会心理学
家 马斯洛
精彩页
第一章 生命的意义
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意义”,我们一生所经历的所有事物并不是单纯的事物,而是为了要弄清这些事物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即便是我们生活中最最简单的事物,也被掺杂了我们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木头”是“与人类本身相关的木头”,而“石头”是“作为人类生活元素之一的石头”。一个人如果试图跳出“意义”的范畴,生活在单纯的环境中,那么,他必将非常不幸。他将因此失去与周围人沟通的基础,而他的行为对人对己也毫无意义。没人能脱离意义。我们通常用我们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所以我们所感受到的现实并不是现实本身,而是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每个人感受到的意义或多或少总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所以,意义的领域是充满谬误的。
如果我们问一个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多半会答不上来。通常,人们不会思考这个看似空洞却很困扰的问题,或者是用些老套的答案敷衍过去。但是,自从人类出现开始,这个问题就已经存在了。在我们的年代,有时候年轻人,甚至老人,也会问:“我们为什么活着?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当然,他们一般是在遭受挫折后才会想到这种问题。如果一切都顺顺利利,生活中没有遭遇到任何困难或挫折,他们绝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通常,人们自己的行为就已经诠释出了他们所认为的生活的意义。如果我们忽略一个人的言辞,只去观察他的行为,就会发现:任何人对“生命的意义”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他的所有姿势、态度、行为、表情、礼貌、抱负、习惯及特征等都与这一意义相契合。他的举止都表明他似乎对生命的某种理解深信不疑,他的一举一动都蕴藏着他对这个世界及自己的看法。这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布:“我就是这样的,世界就是那样的。”这便是他赋予自己以及生活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因个体不同而不同,所以生活的意义也就数不胜数,但是,每个人对生活的意义都多多少少有一些错误的认知,没有任何人对它的认知是绝对正确的;同时,一种为人所用的生活意义也绝非完全错误的。任何生活的意义都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但不同人所认知的生活的意义存在高低之分:有些意义很美妙,有些却较糟糕,有些意义错得少,有些却错得多。此外,我们还可以总结出较好的生活意义的共同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那些差强人意的生活意义所欠缺的。因此,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我们可以较“科学”地找到一个生活意义的公共尺度,一个公共的意义。这个意义能帮助我们解释与人类有关的真实社会。在此,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这里的“真实”是针对人类而言的,针对人类的计划和目标而言的。此外,别无真理。即便有,也与我们无关。我们无法知道这些真理,而这些真理也毫无意义。 生命的三个事实
任何人的生活都受限于三个事实,而且他必须考虑到这三个事实。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脱离不了这三个事实,他面对的所有问题都源于这三个事实。因此,他总是被迫回答由这些事实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从他的答案里就能发现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事实一:我们都生活在地球这个小行星上,并且无法脱离它。受限于这一事实,我们必须依靠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而生存、繁衍,为了保证人类生命的不断延续,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肉体和心灵。我们所做的任何行为都是我们对人类生活状况的回答:它们反映了什么事情是我们觉得必要、合适、可能和可取的。我们是人类,人类居住在地球上,任何答案都必须考虑到以上这一事实。
考虑到人类生命的脆弱以及我们生活环境的危险,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和全人类的幸福,我们必须锲而不舍地去更好地诠释我们的答案,使它具有前瞻性且前后一致。这就像是做一道数学题,我们必须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去寻求答案,而不能靠猜测或碰运气。尽管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能一劳永逸、绝对完美的答案,但我们还是要竭尽所能地寻找完美的答案。并且,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为寻求更完美的答案而奋斗。当然,所有答案都必须把“我们受限在地球上”这一事实,以及地球环境带给我们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考虑在内。 事实二:我们不是人类的唯一成员,我们身边还有其他人或种族,而且我们必然会与他们相互联系。因为人类的脆弱和局限,单个人是无法独自生活,单独完成自己的目标的。如果一个人不与他人合作,他终会走向失败或死亡。鉴于单个人的脆弱和限制,一个人无法延续自己的生命和完成人类的繁衍,为了自己的幸福和整个人类的幸福,他必须与周围的人发生联系。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