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有补丁的旧皮箱、一顶礼帽、一个提包、一把雨伞、一根手杖、一个墨水瓶,这些最朴素的旅行装备,陪伴他走过一寸寸陌生激越的土地。安徒生一生出国旅行29次,除了俄国、芬兰和荷兰,足迹遍及欧洲各国,甚至还到过美洲和亚洲。
在旅行中,他得以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特别是有机会结识了不少文学艺术大师。旅行也为他提供了观察社会和大自然、深入生活、开阔视野的广阔天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安徒生旅行记--我的童话地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丹麦)安徒生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两个有补丁的旧皮箱、一顶礼帽、一个提包、一把雨伞、一根手杖、一个墨水瓶,这些最朴素的旅行装备,陪伴他走过一寸寸陌生激越的土地。安徒生一生出国旅行29次,除了俄国、芬兰和荷兰,足迹遍及欧洲各国,甚至还到过美洲和亚洲。 在旅行中,他得以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特别是有机会结识了不少文学艺术大师。旅行也为他提供了观察社会和大自然、深入生活、开阔视野的广阔天地。 作者简介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初游德国:与沙米索一见如故 第二章 游巴黎、瑞士:结识海涅、雨果 第三章 意大利之旅:亲历火山爆发 第四章 游奥地利:趣闻趣事多 第五章 初游瑞典:兄弟情深 第六章 再游德国:专访门德尔松 第七章 希腊、土耳其:横渡多瑙河 第八章 法国:和雨果、大仲马看戏 第九章 波兰:应邀与国王同游福尔岛 第十章 德国:在奥古斯丁堡写下《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十一章 西班牙:跨越比利牛斯山脉 第十二章 游荷兰:结识讽刺作家格拉斯布伦纳 第十三章 初游英国:幸会挚友林德、狄更斯 第十四章 再游瑞典:结识文艺界新朋友 第十五章 又一次德意之旅:难忘李斯特 第十六章 再游英国:与狄更斯共度美好时光 第十七章 日德兰半岛:和车夫的对话 第十八章 罗马之行:用英文朗诵《丑小鸭》 第十九章 西班牙纪行:我的血液像维苏威火山一般燃烧 第二十章 葡萄牙纪行:骑着驴远征 第二十一章 再游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 序言 誉满全球的丹麦童话 大师安徒生1805 年生于 丹麦菲英岛上的欧登塞市 。他的母亲是个洗衣妇, 父亲是个鞋匠,沉迷于幻 想并为儿子建造了木偶剧 场。安徒生的童年是困苦 的,但那时他已经萌生了 想象力。作为独子,他自 个儿摆弄他的木偶剧场并 为他的木偶创作故事来打 发时光。因此,他很早就 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从而 想当一名演员。一年夏天 ,皇家剧院一个演员剧团 来到欧登塞,他观看了一 场演出,同一名传单散发 者建立了友谊,于是经剧 团许可,有时扮演角色。 起初演小听差,然后演羊 倌,多少有点收入。他回 忆起当时的心情说:“我 的渴望是控制不了的,当 演员们化装时,我穿着化 妆服在后台等着。” 什么都阻止不了安徒 生的远大理想,他告诉他 的母亲,他打算动身去哥 本哈根碰碰运气。“你在 那里的运气会是怎么样? ”母亲问。他答道:“我听 说过出身贫寒的杰出人物 的生平事迹。必须吃尽苦 头,才能出人头地。” 安徒生的母亲半信半 疑,只是在请一名女巫给 他算命后才不得不相信。 那女巫摆弄了一阵纸牌后 预言:“你的儿子将成为 名人,为了庆祝他的成功 ,欧登塞总有一天会灯火 辉煌地欢迎他的。” 1819年9月17日,14岁 的安徒生身无分文地从欧 登塞动身去哥本哈根,经 过多方打听,找到了去皇 家剧院的路。他一面祈求 上帝保佑,一面冒昧地拜 见了剧院导演,恳求当一 名跑龙套的演员。导演打 量了他一番后说他太瘦, 挥手示意他出门,并补上 一句:“剧院只雇有教养 的人。” 这次挫折没有使安徒 生丧气。他的嗓音特别高 亢。当他独自一人站在街 上时,忽然想起过去听说 过的一位新上任的音乐学 院指挥、意大利人西博尼 。安徒生打听到他的家, 便登门拜访,毛遂自荐, 表示希望当歌唱家,还讲 了自己的贫寒身世。这时 西博尼正在宴请一帮艺术 家,便当场请他唱了一两 首歌。安徒生受到所有在 场人的喜爱,特别是他的 身世博得了他们的同情。 艺术家们意识到要帮助他 实现理想。于是西博尼答 应训练他的嗓音,客人们 纷纷为他募捐,作曲家韦 斯当场表示愿给他一笔小 额补贴直到他能自食其力 为止。 此后,安徒生出现在 艺术家们轮流举行的宴会 上。在这种场合,他认识 的哥本哈根重要人物之一 是乔纳斯·科林,这个城 市的一位议员和实业家, 曾经的皇家剧院院长。科 林成了安徒生的主要赞助 人。 安徒生没有受过正规 教育。科林决定,年轻的 安徒生应适当地受教育, 便送他去哥本哈根西南一 小镇斯拉格尔斯上中学。 1822年,他17岁时成为这 所学校的二年级学生。 校长西蒙?梅斯林具有 学者风度,但却以冷言冷 语地讥笑安徒生为乐,这 使安徒生有种被遗弃、忽 视的感觉。尽管如此,他 甚至在这所学校上学期间 就开始创作诗歌和戏剧, 有了一点名气。但使他感 到意外的是,他的赞助人 科林硬让他回哥本哈根读 私塾,并住在科林家里。 这段时期,他在提高文化 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写 作的灵感。安徒生回忆说 :“那时我总是步行到郊 区夏洛镇的塾师家去学习 。回家途中,我的脑海充 满了形形色色的、活生生 的诗的形象,它们甚至在 1828 年我中学毕业以后 还像一群蜜蜂一样跟随着 我。”后来,他多次徒步 旅行的收获是写成了他的 早期著作《从霍尔门斯运 河至河迈厄岛南端步行记 》,正式开始了他的文学 生涯。随后又写了几部歌 剧,其中《大乌鸦》似乎 就是最好的了,但不太受 欢迎。他又改编了英国小 说家沃尔特·斯科特的《 拉默穆尔的新娘》,被指 责把一部杰作弄得支离破 碎。 然而科林一家还是认 为他有前途,因此科林建 议安徒生出国旅行,以开 阔眼界。安徒生一生的旅 行即将开始。1831年他短 期访问了德国,1833年4 月又去德国、法国、瑞士 和意大利进行长期的旅行 直至次年8月。之后,他 又经常出国旅行。 在旅行中,他得以同 各种各样的人交流,特别 是有机会结识了不少文学 艺术大师。旅行也为他提 供了观察社会和大自然、 深入生活、开阔视野的广 阔天地。在1831年到 1867年这30多年中,他创 作了大量童话作品,而且 都是在旅途或旅行后写的 。诚如安徒生所说:“旅 行就是生活。”“旅游所起 的作用,如同使人心旷神 怡的沐浴,总是使人返老 还童。”这对于他成为世 界级童话大师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 安徒生一生除创作了 大量的童话、诗歌、长篇 小说和剧本之外,还写了 不少游记和一些零散的旅 行笔记。本书是译者根据 安徒生所著的The Story of My Life,The True Story of My Life, Pictures of Sweden,A visit to Portugal 等编译而 成,大体上扼要地综合了 安徒生的主要旅行记录。 本书译文不当之处,恳请 读者指正。 译者 导语 在安徒生一生的旅行中,他将沿途的风情绘成了一张张生动的旅行剪影,记录着他的感受和思考。正是这一个个“站点”,才铸就了他伟大的文学生涯。 书中同时描述了安徒生在旅行中和当时诸多文艺巨匠的会晤情况。 旅行不仅让安徒生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更为他提供了观察社会和大自然、深入生活的广阔天地。他的旅行生活经历对于现代人来说,更是起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作用。 精彩页 初游德国:与沙米索一见如故 1829年圣诞节那天,我备受称赞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了。生活宛如一片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我前面。 诗,一首接一首涌到纸上,但是喜剧因素愈来愈少了。过去被我经常嘲笑的感伤情绪现在得以报复。在我的旅途中,我到达了某小城镇的一个有钱人家,这儿突然在我面前展现了一个新世界——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不妨用我那时写的四行诗来概括: 一双乌黑的眼睛朝我凝望, 它们是我的天下、我的家,使我欢畅, 那眼睛里热情洋溢,一派天真的宁静, 在人间它们永不会被遗忘。 我正忙着重新安排生活。我想放弃写诗,做一个传教士!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想念她。但这是自我欺骗,她爱的是另一个人,而且同他结了婚。也许她不知道我对她的感情多么深厚,或者这种感情对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她已成为一个好人的贤妻,成为一个良母,愿上帝保佑她! 在我的第一部作品《徒步旅行》以及大部分作品中,讽刺是主要的特征。这引起许多人不满,他们认为这种精神癖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这时批评家责备我,恰恰是由于那种深厚的感情已从我内心被驱赶走了。为了迎接新年而出版的新诗集《幻想与见闻录》,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我心灵上所遭受的折磨,对我心灵遭遇的解释出现在庄重的轻歌舞剧《离别与相会》中。只有一点不同,在这部戏里爱情是相互的,它在5年以后才得以搬上舞台。 那时候在哥本哈根,我有一位青年朋友叫奥尔拉·莱曼,由于在政治上的努力,他后来爬到比丹麦任何人都更受到公众宠爱的高度。他充满着生气、雄辩的才能和无畏的精神,其精神特征也使我产生兴趣。他的德语大部分是在他父亲家里学的。在那里他们接触了海涅的诗,这些诗对年轻的奥尔拉是很有吸引力的。他住在乡下,在弗雷德里克斯堡城堡附近。我去那儿看望他,我一到达他就吟咏起海涅的一句诗:“大海,大海,你是永恒的海。”我们一起读海涅的诗,从下午一直到傍晚,最后我不得不通宵留在那儿,因为我认为我结识了一位诗人,他看来似乎用心灵在唱。他在我心目中取代了霍夫曼u,从我的《徒步旅行》一诗中就可以看出,后者对我曾有过很大的影响。在我的青年时期只有3位作家仿佛把他们自己注入了我的血液之中,这就是沃尔特·斯科特、霍夫曼和海涅。 我的作品中愈来愈多地流露出一种不健康的思想倾向。我感到我倾向于探索人生中使人压抑的东西,倾向于考虑事物的阴暗面。我变得神经过敏,认为与其考虑人家对我的大肆吹捧,倒不如考虑人家的责备。我迟迟地勉强受到的学校教育以及还是学生时候想当作家的冲动,其后果都明白地显现在我的第一部作品《徒步旅行》中,那里有许多语法错误。假如我花钱请人改校样——这是我所不习惯的事——那么就不会遭受这类指责。现在情况恰恰相反,人们嘲笑着、仔细品评着这些错误,同时却漫不经心地忽略了这本书的优点。我知道那些人只是为了挑错才读我的诗。例如,他们记下我用过多少次“美丽”这个词或其他类似的词。在这些人中,有一位绅士,现在身为牧师,是一个轻歌舞剧本的作者兼批评家,他毫不羞愧地以这种方式读完了我的几句诗。有一个6岁的小姑娘听他说通篇都是错误时大为惊异,她拿着这本书,指着连接词“and”说:“还有一个小小的词是你没有指责过的。”他感到这孩子的话是莫大的非难,显得很难为情,于是亲了亲这个小姑娘。这一切都伤了我的感情,于是从上学时起我就变得胆怯了,在这种情况下只好泰然处之。我病态的神经过敏,过分地能忍受一切,谁都知道这一点。有些人因此对待我几乎是无情的。谁都想教训我。几乎人人都说我给赞美之词宠坏了,因此他们要向我说说真话。于是我便不断地听到人们谈论我的缺点,真正的典型的弱点。就在这时,我的感情爆发了:我声称一定要成为一个人们公认的、光荣的诗人。但这仅仅被看作不能容忍的虚荣的最大标志,而且传得家喻户晓。他们说,我是个好人,但却是现有的人中虚荣心最强的一个。可恰恰在那个时候,我经常准备着全盘否定我的才能,而且产生一种自卑感,如同在学校生活中最黯淡的日子里那样,认为自己的全部才能似乎都是自欺欺人。我几乎相信是这样,但却不能容忍别人对我的才能冷嘲热讽。如果我说出一句高傲、坦率的话,那是对着狠狠抽打我的鞭子说的!每当抽打的人就是我所爱的人时,那些鞭子的确成了蝎尾鞭。 由于这个原因,科林认为我应当做一次短期旅行,以便换换脑筋和给我提供些新思想。我靠省吃俭用积蓄了一小笔钱,决心去德国北部消磨两个星期。 1831年春天,我第一次离开丹麦。我参观了吕贝克和汉堡。一切都使我感到新奇,新鲜事物充满了我的心灵。这里还没有铁路,一条宽广、深厚的沙路横穿过吕南堡的石楠丛生的荒地,好像同我朗读的那首巴格森受人赏识的“迷宫”里的景色一样。 我到达不伦瑞克。第一次见到了哈茨山,并且从戈斯拉尔徒步经过布罗肯峰到达哈雷。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