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之滨(附英文版)/海洋三部曲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美)蕾切尔·卡逊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海之滨》是有名海洋生物学家、环境保护运动先驱蕾切尔·卡逊“海洋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压轴作品。这部作品将目光投向与人类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的海洋与大陆的交界地带,即我们通常理解的海滨、海岸。本书写作回归到海岸,主要以大西洋岸边为背景展开的,书中用优美浪漫的语言详细描述了生活在海滨地区的动物、植物等,以生物的视角写作,描绘海岸大环境以及海洋生物活泼而完整的面貌,并呼吁人类社会正视和保护日益危殆的海滨生态环境。本书被认为是后世自然写作的标竿,充满新鲜活力,如诗又如散文。 作者简介 一熙,收藏家、翻译家,译有《布拉格之冬1937—1948:奥尔布赖特二战回忆录》、《阿莱汉姆小说选》、弗莫尔“游记三部曲”、福克纳长篇《士兵的报酬》(参评2018年度“鲁迅文学奖”)、《福克纳短篇小说集》等十余部作品,在《北京晚报》文艺副刊辟有“译者”专栏。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世界边缘 第二章 海滨生物 第三章 岩石海岸 第四章 沙滩即景 第五章 珊瑚丛林 第六章 浩瀚大洋 附录: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 序言 和大海一样,海滨也令 人心驰神往。我们回到岸边 ,回到远古生命的起源地。 在起起落落的潮汐和海浪中 ,在涨潮线多姿多彩的生物 群里,我们被水流的律动和 生物的变化之美深深吸引。 我相信,海滩还有一种更深 层次的吸引,源于生命的本 能,希望探寻存在的意义。 踏进低潮线,我们便步 入一个与地球历史同样古老 的世界——这里是泥沙和水 最初相遇的地方,水土交融 ,彼此碰撞,变化永不停歇 。对包括我们在内的生命体 来说,海滩有特殊意义:一 些可以被称作“生命体”的小 不点出现在海边,在浅滩一 带繁衍、进化、蓬勃发展, 经历岁月沧桑、时空流转, 最终演化成这个星球的居民 。 要认识海滩,单单把物 种归类还不够。只有站在沙 滩上,我们才能感受到陆地 和海洋如何展开一场拉锯战 ,雕琢地形地貌,磨蚀岩石 沙土。我们能有意识地用眼 睛和耳朵,感受海滩上生命 的脉动—一用心寻觅生命的 立足之处。要认识海滩上的 生命,单单捡起一个空贝壳 ,说“这是骨螺”,或“那是 天使翼贝”,也远远不够。 真正要认识它们,必须仅凭 直觉就能联想到,在这枚空 壳里,曾经居住过怎样一个 小小的生物:它如何熬过惊 涛骇浪?它的天敌是谁?它 怎么觅食,怎么繁衍后代? 它跟身旁的海域有怎样的关 系? 海岸大致可以分成三种 基本类型:崎岖的砾石滩、 普通沙滩和包含丰富物种的 珊瑚礁。每一类都有其特有 的动植物群体。在美国,大 西洋沿岸是少数几处三种典 型海岸都能找到的地方。我 描绘的海岸生活,以大西洋 岸边为背景,但海洋世界彼 此相连,这幅宏大画卷的轮 廓,也适用于地球上的其他 海岸。 借助海岸,生命与陆地 紧密相连。在第一章里,我 将回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 的地方,思考、感悟,并阐 述为何在我的眼中,海之滨 如此美丽,叫人如此着迷。 第二章,我会介绍几种海况 ,它们是贯穿全书的基本主 题,会一次次出现,比如海 浪、洋流、潮汐、海水等塑 造和孕育岸边生物的力量。 第三、四、五章,我会分别 提到砾石海滩、沙滩和珊瑚 礁。 有一些读者习惯将各类 发现归纳整理(擅于归纳是 人类大脑的长项),所以在 附录部分,列出了常见的海 洋动植物分类表,辅以典型 例子。 导语 《海之滨》是蕾切尔·卡逊海洋系列的压轴之作。在本书中,卡逊对海岸生态系统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解读,对于每一种生物,卡逊都从“它为何居于此,它如何适应自身的构造、栖息地以及整个环境,它如何获取食物,它的生命周期、天敌、竞争对手和伙伴是怎样的?”等角度向我们娓娓道来。 卡逊在书中以生物的视角写作,透过视野不断转换,描绘海岸大环境以及海洋生物活泼而完整的面貌。写下的生命故事深刻而隽永,如同海风千万年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亘古不变。 精彩页 第一章 世界边缘 海滨奇妙而美丽。纵观地球漫长的发展演变,海滨一直动荡不安。海浪用力拍打着陆地,潮水向陆地步步紧逼,退潮、涨潮,周而复始。海岸线每天都呈现出新的面貌。潮水有节奏地逼进和逃离陆地,海平面也时高时低。海平面的高度,取决于冰川的消融、深海盆地沉积物的累积,以及地壳内部张力作用下大陆边缘的弯曲变形。今天,被海水淹没的陆地也许会多点,而明天,则可能少些。海滨一直是个难以捉摸、难以界定的分界线。 海岸具有双重属性,伴随潮水的涨落而变化,此刻属于陆地,彼时又归于海洋。退潮时,海岸裸露在酷暑严寒、狂风暴雨和炎炎烈日下,充分感受到陆地世界的极端恶劣。而涨潮时,海岸又变成一片汪洋,暂时回到相对稳定的远海状态。 只有最顽强、最能适应环境的物种,才能在如此变幻莫测的环境下生存,不过,涨潮线一带仍然挤满各种动植物。海岸的条件艰苦,但生物却几乎占领了每一处可以容身的角落,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活力。最显眼的,占据了潮间带的岩石,其他的遮遮掩掩躲在裂缝和空隙里,蜗居在大卵石底下,或者藏身于潮湿阴暗的海底洞穴中。还有一些,粗心的观察者也许会说那里看不见什么生物,但实际上,它们深藏在沙底的洞穴、坑道和缝隙中。它们在坚固的岩石里挖掘隧道,钻进泥炭和黏土。它们覆盖在野草、漂浮的桅杆或者龙虾坚硬的外壳上。它们体型微小,犹如蔓延滋生的细菌遍布岩石或者码头木桩;有的像狭小的针孔,恰似海面上闪闪发光的球状原生动物,还有的称得上“小人国”的居民,漫游于沙砾间的暗池一带。 海岸是个古老的世界,自从诞生陆地和海洋,便有了这块水陆交汇之地。在这里,你随时都能感受到持续的创造力,以及旺盛的生命力。每次走近海岸,我总能发现新的美感,体会更深的寓意,欣赏错综复杂的生命网。每一种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以及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提及海岸,我顿时想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美轮美奂。那是一块隐藏在洞穴中的水潭,每年只有潮水退到最低时才能见到,也许正因为机会难得,所以才魅力无穷。我趁着低潮期,希望能目睹其芳容。潮水会在黎明时分退去。我清楚,如果西北风能停,远处的风暴也不来捣乱的话,海平面就会降到水潭入口以下。谁知夜里突然下起阵雨,雨点像一把把沙砾噼噼啪啪砸在屋顶。清晨,太阳还没升起,天空泛出鱼肚白。海湾对面,月亮如一轮圆盘挂在西天,悬在遥远海岸模糊的地平线上——八月的满月将潮水牵引到最低处,露出陌生的海洋一角。就在我凝神远眺的时候,一只海鸥从云杉林上空飞过,胸脯被尚未喷薄而出的阳光染成玫瑰色。看样子,天气还行。 随后,我站在靠近水潭人口的潮际线上方,玫瑰色的霞光让人心头充满希望。我站在一处陡峭的岩壁,脚下一块长满苔藓的暗礁伸进深水区。礁石边缘,海浪汹涌,暗褐色的海藻在随波舞动。像皮革般柔顺光亮。突出的礁石是通往隐秘小洞穴和水潭的唯一路径。偶尔涌来一波强劲的水流,吞没礁石顶端,被岩壁击打成飞沫。幸好波浪的间隔足够长,让我能走过礁石,对这个神奇的水潭一探究竟。机会难得,转瞬即逝。 我跪在苔藓铺成的、湿漉漉的地毯上,朝水潭望去,洞里一片幽暗,池水很浅。洞穴底部距离洞顶只有几英尺高,澄澈的水平坦得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出生长在洞顶的生物。 水面下,透过玻璃般透明的水体,可以望见水潭底部生长的绿色海绵。一块块灰白色的海鞘在洞顶闪闪发光,水底长满一丛丛浅杏色的软珊瑚。就在我往洞穴底部张望的时候,一只精灵般的小海星从洞顶垂下来,悬在一根细线上,或许是它的一根管足。海星垂到水面,触碰自己的倒影,影子纤毫毕现,仿佛不是一只海星,而是一对海星重叠在一起。水中的倒影和清澈的潭水,美景稍纵即逝,很快,海水就会涌进洞穴,将水潭灌满,一切都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每次春潮退去,走进这片神奇的区域,我都会寻找海岸生物中最精致美丽的那一种——外形像花朵,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绽放在更深海域的入口处。在这个神奇的洞穴,我总能有所收获。从洞顶垂下的花朵是筒螅,呈淡粉色,镶有花边,像秋牡丹一样纤弱。洞里的生物雅致小巧,看起来不太真实。它们的美丽太脆弱,让人觉得不适合生长在这个潮水横冲直撞的世界里。然而,每一处细节都有其独到的功用,每一段茎干,每一只水螅,每一根花瓣状的触手,都为环境而生。我知道,它们只是在等待涨潮,等待海水归来。当水流再次涌入水潭,浪花飞溅,这些精致的花朵又会充满活力。纤细的茎干随波摇曳,长长的触手滤过水流,寻找生存所需的养料。 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