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刑事法研究的新型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经教育部1999年11月批准,首批成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是刑事法领域唯*的国*级重点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雄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与人大法学院坚实宽广的法学学科实力,以作为国*级重点学科点的刑法学科为龙头,涵盖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与刑事证据法、刑事侦查与刑事物证技术、刑事法律史等刑事法律学科群中的基本和主要领域。 目录 \t新中国刑法立法的变迁与完善
\t——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高铭暄 001
\t中国刑法学研究40年的方法论思考
\t——从视野、路径、使命切入田宏杰 008
\t刑法基本原则的司法实践与完善高铭暄 024
\t谨防刑法过分工具主义化谢望原 046
\t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谢望原 066
\t中国内地与港澳特别行政区刑事管辖权合理划分论纲赵秉志 080
\t刑法规范的结构、属性及其在解释论上的意义时延安 097
\t刑法解释的应有观念李立众 123
\t空白刑法规范的特性及其解释肖中华 143
\t构成要件的形式与实质变更及其合理解释
\t——尤以《刑法修正案(八)》为例肖中华 154
\t行政犯的法律属性及其责任
\t——兼及定罪机制的重构田宏杰 161
\t非典型的因果流程和客观归责的质疑蔡桂生 176
\t论刑法替代因果关系的归责:理论基奠与事实根据张小虎 200
\t情节犯之情节的犯罪论体系性定位王 莹 216
\t刑法中的自我答责冯 军 242
\t侵害人视角下的正当防卫论陈 璇 263
\t生命冲突的刑法裁决陈 璇 290
\t被害人因受骗而同意的法律效果付立庆 321
\t“平庸的邪恶”与“盲从的犯罪”
\t——关于刑法中“法令行为的正当性”的思考卢建平 347
\t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及其意义李立众 356
\t论中国特色的犯罪参与体系刘明祥 382
\t论我国《刑法》中非纯粹过失犯的共犯成立张小虎 407
\t论共同过失犯罪阴建峰 424
\t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类型化——来自案例的启发邓矜婷 435
\t中国逐步废止死刑论纲赵秉志 458
\t死刑适用的规范论标准冯 军 468
\t酌定减轻处罚的法理基础与法律适用时延安 486
\t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若干实体法问题黄京平 509
\t论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及我国立法的发展完善王秀梅 534
\t论窃取财产性利益刘明祥 553
\t财产损失要件在诈骗认定中的功能及其判断付立庆 587
\t诈骗罪重构:交易信息操纵理论之提倡王 莹 610
\t新型支付方式下诈骗与盗窃的界限蔡桂生 632
\t挪用公款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王作富 649
\t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卢建平 661
\t刑事和解的政策性运行到法制化运行
\t——以当事人和解的轻伤害案件为样本的分析黄京平 671
\t我国改造罪犯目的的演进韩玉胜 696
\t解决监狱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刑事立法一体化韩玉胜 704
\t东京审判彰显正义
\t——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朱文奇 707
\t论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多维性王秀梅 杜 澎 728
\t法律的无奈 赵晓耕 738
\t 内容推荐 《探寻至善的刑事法治: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代表作选集(刑法学卷 1999-2019)》三个基本导向,集中反映在刑事法中心的科研教学活动中,在本套文集所收录的论文中即有充分的展示。这套文集收录了20年里在刑事法中心工作的专职研究员的代表性论文。 《探寻至善的刑事法治: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代表作选集(刑法学卷 1999-2019)》分为刑法学卷和刑事程序法学卷。出于编辑出版的考虑,将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事执行法学和刑法史学的论文归入刑法学卷中,将犯罪侦查学的论文归入刑事程序法学卷。严格地讲,这种分类方法是不太严谨的。不过,如此可以比较好地展示刑事法中心专职研究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展示刑事法中心研究领域的多样性。需要说明的是,文章收录时仅做文字错误和格式规范的更正,内容基本上保持发表时的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