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结义、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华容道私放曹操、雄镇荆州、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这些传奇故事流传至今,关羽神威凛凛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他为什么做出那样的选择?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本书综合运用现代心理学,解密关羽的心理世界。“忠义”是人们心目中关羽最令人赞叹的品质,但他也在忠义之间挣扎过;外表孤傲,内心却很脆弱……在作者笔下,若干细微而真实的心理因素不停作用,推动关羽一步步成为传奇人物。共通而恒久的人类心理,也让我们一边读历史,一边感悟现实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理关羽/心理三国三部曲 |
分类 | |
作者 | 陈禹安 |
出版社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桃园结义、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华容道私放曹操、雄镇荆州、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这些传奇故事流传至今,关羽神威凛凛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他为什么做出那样的选择?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本书综合运用现代心理学,解密关羽的心理世界。“忠义”是人们心目中关羽最令人赞叹的品质,但他也在忠义之间挣扎过;外表孤傲,内心却很脆弱……在作者笔下,若干细微而真实的心理因素不停作用,推动关羽一步步成为传奇人物。共通而恒久的人类心理,也让我们一边读历史,一边感悟现实人生。 作者简介 陈禹安,心理管理学家、人性互联网论提出者、BEST压力管理体系创始人、心理说史首创者、高级经济师、北大创业训练营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中心研究员、上海互联网+专委会专家、宁波大学特聘教授,担任传媒集团高管多年,曾在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考察讲学。 主要作品有《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激励相对论》《麦当劳悖论》《新媒体论》《如何成为带头大哥——金庸武侠管理学》《谁能管好韦小宝——鹿鼎记领导启示录》,心理三国三部曲(《心理关羽》《心理诸葛》《心理曹操》),逆境三国三部曲(《心理刘备》《心理孙权》《心理司马》),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心理乔布斯》等20余部。另有大量论文刊发于《中欧商业评论》《销售与市场》《商学院》《商界评论》《中国经济导报》《中国记者》等。 目录 兵败降汉 1.潜规则重于生命 2.透支信义的后果 3.仪式不都是花架子 4.有锁就能找到钥匙 5.人是被自己说服的 6.用想象的方法解决难题 7.错误的信念也是信念 8.行为最终决定态度 身在曹营 9.给予也是一门艺术 10.要命的激励方向 11.专家就要会投其所好 12.人才不用是废物 13.谁会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14.谦逊是骄傲的一种方式 15.当我兄弟杀了你兄弟 16.就要那颗错版金印 17.做事嘀咕送老命 18.换一块石头就又绊倒你 19.一封家书值万金 单骑千里 20.两粒速效救心丸 21.就为那一刹那的冲动 22.两件衣服保了一世英名 23.天下没有人可以负我 24.高人一指铁成金 25.黄头巾的偏见 26.反常背后必有隐情 五关六将 27.天生我才必优秀 28.非法的权威就不是权威 29.虚情假意易骗人 30.面孔就是介绍信 31.黎明前夕的放松 32.领导的话也要分析执行 33.讨价还价的技巧 34.浑身有嘴也难剖白 35.一个玩笑的代价 36.眼泪是最好的润滑剂 蛰伏新野 37.自己的好就得别人夸 38.差生考了一次好成绩 39.挚爱是人的软肋 40.夸别人就是贬自己吗 41.这个年轻人会摆谱 42.疗效是最好的广告 43.责任交给一个人担 转战荆南 44.经历是一种财富 45.琢磨人才能琢磨成事 46.伟大就是不被失败打倒 47.为了忠义的背叛 48.魔术师最怕背后的人 49.不存款到哪里去取钱 50.我会成为你希望的样子 51.权威属于一把手 虎踞荆州 52.捧了一个易碎的花瓶 53.转变有时是愚蠢的 54.迁怒是人的劣根性 55.兔子急了也咬人 56.好运是不能透支的 57.名声是一把双刃剑 58.总有一只倒霉的猫 威震华夏 59.窗户坏了要早点修 60.胆小鬼坏了大事 61.怀疑之后的怀柔 62.我是英雄我怕谁 63.为什么忘了疼痛 64.老虎是牛犊顶死的 65.小心捧你的那个人 66.胆小鬼坏了大事 67.引向失败的馊主意 68.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69.鼠辈大胆敢欺虎 70.那一曲英雄悲歌 本书主要心理学概念解读(括号内数字为所在篇目) 后记 初版后记 序言 三国鼎立是一个特殊 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 ,风云变幻;军事斗争, 气势壮阔;三国外交,纵 横捭阖。因此,演说三分 ,有说不完的故事。 时势造英雄,三国时 期,人才辈出,业绩昭著 ,许多人物,家喻户晓, 总是为人们津津乐道。“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说曹操,曹操到”,已成 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可见三国故事影响之深。 三国鼎立,人谋规划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三国时期,人物关 系复杂,他们在大动乱的 血雨腥风中拼搏生存,增 长了智慧才干;各色人物 可歌可泣的故事,给人们 留下了很多历史经验与教 训;读三国,听三国,都 给人以许多教益,这就是 三国故事历久不衰的主要 原因。近年来,人们从各 个角度重读三国,更增添 了三国故事的活力。 “心理三国三部曲”是陈 禹安先生推出的以心理学 视角品读三国的著作,包 括《心理关羽》《心理诸 葛》《心理曹操》。作者 选取了三国人物中在民间 影响最大的三位人物—— 关羽、诸葛亮、曹操,通 过心理描写,遥情想象, 解读三位人物的人生。如 此解读三国,别开生面, 览卷批阅,令人耳目一新 。 但若质疑问难,可以 提出许多问题。最切要的 问题有两个必须回答:第 一,以今人的心理去猜度 两千年前古人的心理,种 种描绘可靠吗?直白地说 ,能用心理分析研究历史 吗?第二,作者所选三人 ——关羽、诸葛亮、曹操 ——能够代表三国吗?我 以一个普通读者的体会, 试着回答这两个问题。 心理学是近现代发展 起来的一门社会科学,运 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去研究 历史,其实在今人的许多 论著中已有部分的运用。 科学的发展是人们智慧的 积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解读历史遗存的密码是必 然的发展趋势,也是科学 的。例如,用碳一14去测 定历史文物的年代,就是 考古学常用的一种手段。 借助现代数学、统计学的 发展,运用数量统计研究 历史,已是公认的先进的 历史研究方法之一。这是 有意识的方法运用。 无方法意识的直观感 觉,心理分析,古已有之 。例如司马迁写《史记》 ,在《司马相如列传》中 写卓文君偷听司马相如弹 琴“心悦而好之,恐不得 当也”,这两句就是心理 描写。作者用“悦”“好”“恐 ”三个字把卓文君喜、爱 、愁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 得淋漓尽致。明清“三言 二拍”小说,中国四大名 著——《水浒传》《三国 演义》《红楼梦》《西游 记》中的心理描写无处不 在。然而集中地、从头至 尾、洋洋洒洒数十万言, 全景式展开的心理分析, “心理三国三部曲”确实是 一个首创。陈禹安先生做 了这个工作,他成了第一 个吃螃蟹的人,取得了成 功,可喜可贺。也就是说 ,运用心理分析解读人物 、演说三国,在方法上是 没有疑义的。陈禹安先生 的首创精神,不仅开拓了 演说三国的新领域,而且 开启了引领后继者的作用 ,值得肯定。 当然,古人与今人, 时移势异,今人的遥情想 象未必就是古人原来的意 图,历史真相未必如此, 读者不能钻牛角尖。 历史研究,有多种方 法,有多种价值。历史的 考证,目的是还原历史的 本来面目,探求历史之真 ,吸取经验教训,这是历 史的借鉴价值;演说历史 故事,添油加醋,娱乐生 活,这是历史的欣赏价值 ;借旧瓶装新酒,对历史 再创作,以古喻今,抒写 作者现实的人生感悟,这 是历史的现代价值。陈禹 安先生对心理学有深厚的 造诣,对现代社会有通透 的认识,对现实人生有独 到的感悟,所写“心理三 国三部曲”更多的是在解 读当代社会,可使读者增 益智慧,这可以看作是作 者创作的主题思想,它集 中体现在每一则故事之后 的“心理感悟”中。例如《 心理关羽》中“想成就大 事的人,善于让别人承诺 比自己善于承诺更重要” ,《心理诸葛》中“世界 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而是你所期望看到的存在 ”,《心理曹操》中“索取 ,有时候比发誓更能取信 于人”,凡此种种,条条 都是作者抽象提取出来的 人生哲理箴言。如果读者 认同我的这一体会,那么 “心理三国三部曲”最大的 价值,重点不是放在借鉴 历史经验上,而是借题创 作,挖掘历史的现代价值 。作者的这一匠心运筹, 打破了古今时空的距离, 解读的历史人物贴近现实 生活,仿佛关羽、诸葛亮 、曹操就在我们的身边。 加之作者流畅的语言、新 颖的编排,可以预期《心 理三国》三部曲的出版, 将会赢得广大的受众。 三国鼎立的主线是魏 吴对峙,蜀国偏安一隅, 又最先灭亡,蜀汉君臣对 历史的贡献最小。但蜀国 治理得最好,又是继汉正 统,所以在演说三分的故 事中,蜀汉对峙成了主线 ,吴国成了偏安。在《三 国演义》中,诸葛亮是第 一主角,描写诸葛亮的篇 幅最长。由于诸葛亮是三 分天下的规划者,他成了 智慧的化身,在民间影响 超过了曹操,更压过了刘 备。成都武侯祠,原本是 刘备的陵寝,诸葛亮反客 为主,民间只知有武侯祠 ,而不知有刘备墓。关羽 是忠义的化身,他在民间 的影响更超过了诸葛亮, 还走向了世界,东南亚和 导语 本书首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三国人物,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综合运用多条心理学原理解读人物心理,既有详尽的概念解读,又有鲜明贴切的例子,使读者更易理解。 本书的一大亮点是文后作者写的“心理感悟”,可贵之处在于教会我们探究心理规律。了解了这些规律,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会豁达许多、宽容许多,甚或在生活上会少走许多弯路。 后记 风雨十年心何往 “心理三国三部曲”即将 推出十周年纪念版,在这 个特殊的时刻,不免抚今 追昔,往事历历,涌上心 头。不过,记忆经过时间 的加工,可能早已不是原 来的模样。 十年来,“心理三国”系 列以多个版本、数种文字 畅销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 区以及韩国等东亚文化圈 ,还有北美、澳大利亚等 华人密集处,这是出乎我 的意料的。 这部作品是我人生中 的一个大事件,是沉寂两 年后的自动喷发。所有的 文字就像是流淌出来的, 在键盘上打字的速度根本 就跟不上脑海中文字奔涌 的速度。:只是,当时我 并没有想到,这部无意中 诞生的作品,竟在十年间 成为我的代表作之一,并 顺带开创了“心理说史”这 种独特的写作形式。 这十年来,我的生活 跌宕起伏、变化多端,仿 佛只有不确定才是唯一确 定的。 风雨十年心何思? 一个人若不曾跌落低 谷,永远不可能体会人世 真相;一个人若不曾历经 沧桑,永远不可能洞察人 性真相;一个人若不曾在 绝望处看见光明,永远不 可能探明人生真相。 这十年中,我思考了 很多很多。这些思考带来 了巨大的痛苦以及痛定之 后不可思议的心性提升。 这十年中,我领悟到 ,风云亦只是寻常。我们 惯常将目光投注于英雄人 物,为他们的成功击掌, 为他们的失败痛惜,为他 们的智慧赞叹,为他们的 失误惋惜。我们往往以为 英雄人物与贩夫走卒大为 不同,但其实在心理学的 手术刀下,英雄与凡夫并 无二致。人类喜怒哀乐的 心理机制、趋吉避凶的人 性逻辑,都逃不脱固有的 几个模式。 所以,从心理学意义 上来看,每个人的一生都 是一个传奇。所谓历史, 其实只是每个人自己的故 事。“心理三国”借用了“英 雄人物”的标签,讲述人 人都可以代入的人生成败 、悲欢离合。当初我在书 中写到的“三国不仅仅是 一段历史,也是干百年来 人们将自己的道德偏好、 价值判断投注其上的一个 心灵样本。我们每个人身 上或多或少都有这些三国 人物的文化基因和行为记 忆。读懂了他们,就认清 了你自己,也就认清了你 身边的中国人”,这一再 得到了时间的验证。英雄 即凡人,凡人亦传奇。这 一领悟也渗入我此后所写 的“心理说史”系列的其他 作品中。 佛陀在《金刚经》里 提出了一个“如何安住此 心”的人生大命题。 风雨十年心何住? 反躬自省,这十年来 ,我的心一直住在哪里呢 ? 整个“心理三国”系列, 我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 关羽是不可能投降的”, 实际上,这句话完全是我 当时潜意识的反映。 当时,我以灵魂之痛 ,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复 杂多变,但我的心还是住 在对抗中,不愿意与俗流 妥协,不愿意对压力屈服 ,不愿意向逆境投降。 但是黑白分明的抗争 姿态是很消耗能量的,对 自己的身心也是一种莫大 的伤害。而最关键的是, 这样做并不能安住那颗躁 动而彷徨的心。 孔子说,人分为三种 :一种是生而知之的,一 种是学而知之的,还有一 种是困而知之的。我生性 愚笨,应该是属于那种困 了很久才略有所知的。 抗争,非但没有让我 免于痛苦,反而让我陷入 了更大、更漫长的痛苦中 。我的心被困于抗争之中 ,这等于是自设的心牢。 如何才能越狱而出? 物极必反,在黑暗的 极点,我明白了,抗争何 如接纳?就如纳尔逊·曼 德拉,也是在看不到头的 牢狱生涯中,明白了必须 用包容去迭代抗争。 接纳并不是投降,并 不是没有原则,更不是和 稀泥、当好好先生。接纳 其实是一种最柔软的抗争 。抗争是一分为二,接纳 是合二为一,而一个人在 三维世界中所能达到的最 高心性境界就是“一”。 当一个人安住在接纳 之中,自然也就消解了恐 惧,消解了愤怒,消解了 孤独。当一个人安住于不 确定之中,也就是活在当 下了。当一个人安住于包 容之中,哪里还用得着对 抗呢?山川万物皆是我, 无限风光由心造,那是一 种何等美妙的体验! 十年间,我出版了三 十多本书(包括“心理三 国·逆境三部曲”“心理吴越 三部曲”),但我自己知 道,有太多的时间并没有 用于创作,而是在和自己 的心性做斗争。以我的创 造力,本可以写出更多的 作品。计划中的“心理楚 汉三部曲”、《心理战国 》(七卷本)、《心理孔 子》《心理秦始皇》《心 理苏东坡》《心理岳飞》 等之所以未能如期完成, 也缘于此。不过,这也是 必不可少的“浪费”。好在 ,我还没有放弃;好在, 我还有时间。 风雨十年,心里充满 了感恩。对我来说,夜空 中最亮的星,就是那些忠 实的读者们。这些素不相 识的书友,借助互联网时 代的通信便利,用各种方 式表达了他们对作品的喜 欢和对我的支持。他们看 似微不足道的一句问候, 却弥足珍贵,暖灸我心, 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 在这里,要对这些书友们 道一声诚挚的感谢。 走过十年,就像一首 歌所唱的:孤独站在这人 生的大舞台,心中有无限 感慨。多少青春已不在, 多少情怀已 精彩页 潜规则重于生命 “关羽是不可能投降的!”说话的是郭嘉,字奉孝,曹操帐下首屈一指的谋士。 郭嘉说这句话的时候,曹操刚刚把刘备打得落荒而逃,不知去向。关羽因为保护刘备的家小被曹操大军团团围住。曹操素来爱惜人才,不忍心关羽就此战死,想派人劝降,收归己用。 郭嘉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关羽是个忠义之士,所以不会投降。 可为什么忠义之士就不会投降呢?难道随便给人贴上个“忠义”或“奸诈”的标签,就可以让这个人按此行事,无从逾越?!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真正的原因应该用“承诺——一致”原理来分析。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以各种方式许下承诺后,总是想保持言行一致的,其行为就自然而然会按照承诺去执行(除非有一种外在的巨大阻力阻止他这样做),而行动又会进一步强化原先的承诺。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强化。人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出于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自相矛盾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不良的品性。如果一个人的信仰、言辞、行为前后不一致,这个人就会被看作优柔寡断、头脑混乱、两面三刀。在社会共识中,这样的人显然是不被认同的。一个不被社会认同的人,势必会被社会唾弃。一旦被整个社会唾弃,人的生存就没法保障,更不用谈什么发展了。 承诺对承诺者的束缚强度与承诺的公开程度是正相关的。承诺越公开化,知道的人越多,其束缚力就越强,承诺者就越难摆脱承诺的约束。 十几年前,关羽有过一次承诺。这次承诺在三国中非常有名,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和关羽一起参与承诺的还有另外两个人,一个叫刘备,一个叫张飞。这三个人风云际会,一见如故,想一起建功立业,就在张飞家的桃园中,准备了乌牛白马,一应祭礼用品,焚香对天盟誓说:“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承诺给关羽界定了他这一生中最主要的社会角色——做一个忠义之士。忠义这两个字就像两条大绳拴住了关羽。纵观关羽这一生行事,非忠即义,断然不会偏离这两个字。 桃园三结义名闻天下,知道这个承诺的人太多了。如果三人中有任何一个出尔反尔,势必被天下人唾弃。刘关张严格按照这个承诺,言行一致,形影不离,也有十好几年了,在思维、行动上都形成了惯性定式。虽说这些年来,刘备居无定所,四处奔走,也不时转换主子。但不管刘备投靠谁,关羽从来没离开过刘备自立。所以说,关羽可以跟着刘备投降别人,但不会背弃刘备去投降别人。而且这一次,三兄弟是被曹操击败,刘张在乱军中不知去向,你说,关羽能背叛刘备而投降敌人曹操吗? 所以说,并不是说关羽是个忠义之士就不会投降,而是承诺束缚住他的手脚,让他必须保持言行一致,不能或不敢投降。 也许有不服气的就说了,“承诺——一致”原理真的有那么大威力吗?是不是关羽是个特殊的个例,承诺对他特别有约束力,对其他人并非如此。 ‘, 我们不妨来看看西汉开国三杰之一韩信的例子。 韩信曾经有多次机会,可以背汉自立,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韩信攻克齐国,刘邦却被项羽死死围住,急令韩信发兵解围。此时,项羽就派人来说服韩信,劝他自立门户,以成项刘韩三国鼎立之势,常保富贵。这个时候,韩信是决定楚汉相争最终结果的关键力量。韩信助汉,则汉胜。韩信帮楚,则楚胜。韩信两不相帮,则楚汉为蚌鹬,韩信为渔翁。主动权一切都掌控在韩信之手。但韩信没有同意项羽的建议。 谋士齐人蒯通则用另一种更具说服力的方式劝说韩信:“我早年曾经遇见异人,蒙他传授神相之术。我连日来给你看面相,从正面看呢,最多不过封侯,但如果从背后看呢,则贵不可言。”蒯通话中有话,“背”字一语双关,既指“后背”,又喻“背汉”。但韩信还是没有同意。 时移机逝,韩信最终没有逃脱“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还连带三族被灭。 我们从历史的这一头往回看,如果韩信背汉自立,天下归属确实尚未可知。虽然韩信未必就能取代刘邦成为天下之主,但至少也能有一番作为,就算难逃一死,也可以死得轰轰烈烈,不至于窝窝囊囊,束手待毙于吕后之手。 但韩信为什么就是不背叛刘邦呢? 答案还是要归结到“承诺一一致”原理。 当初韩信在项羽手下不受重视,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从。但刘邦却筑坛拜他为大将,节制三军,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韩信感其知遇之恩,拜谢说:“臣闻国不可从外而治,军不可从中而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节钺之威,敢不尽竭驽骀,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哉?”(采《西汉演义》说) 这段话,就是韩信当面对刘邦许下的承诺。在这个承诺中,韩信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他把自己定位为“臣”,把刘邦视为“陛下”;第二,他要鞠躬尽瘁,竭尽全力以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