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培根随笔/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
作者 | (英)弗兰西斯·培根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培根的《随笔集》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一块瑰宝。这是一部博学之书,内容涵盖文学、史学、哲学、神话、宗教等方面。这也是一本智慧之书,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就像一位睿智的老人启迪智慧,启悟人生。这更是一本大手笔之书。培根散文与莎士比亚诗歌齐名,篇幅短小,文笔优美,自然简洁,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出生于1561年1月22日,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散文作家、政治家。这位不朽的巨人是一位全才、多面手,他不仅在文学、哲学上有颇深的造诣,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是一位并不多见的文理双全的学者,是马克思口中的“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出生于伦敦一个高级官员家庭。他的父亲尼古拉·培根爵士贵为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这样显赫的出身,让培根很早就有了出入宫廷的机会。他曾担任掌玺大臣和大法官的职位。临近晚年,培根脱离了政治活动,开始专门从事不同的学术研究。 弗朗西斯·培根是新贵族的思想代表,他反对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主张限制王权;拥护清教,主张改革,但反对革命。培根反对经院哲学,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是第一个意识到科学及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意义,并且通过分析和确定的方法来表达它的应用方式,给予科学运动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的哲学家。在哲学上,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制定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学术的进展》,这也是诠释他的见解的第一本通俗读物。主要论述“学问和知识的功效,兼及增广知识的价值和荣耀”。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论》是培根最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基本上是号召人们采用实验调查法,哲学家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培根计划分六个部分来写一部巨著《伟大的复兴》,直到他去世时这个计划也没有完成。 培根也是优秀的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文笔优美,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目录 谈学问 谈美 谈旅游 谈友谊 谈父母和子女 谈逆境 谈利己的聪明 谈假聪明 谈称赞 谈虚荣 谈报复 谈大胆 谈猜疑 谈谈吐 谈真理 谈死亡 谈伪装和掩饰 谈嫉妒 谈爱情 谈狡猾 谈革新 谈做事敏捷 谈国家的真正强盛 谈财富 谈预言 谈野心 谈宫廷娱乐活动 谈人的本性 谈习惯与教育 谈运气 谈残疾 谈建筑 谈交涉 谈随从和朋友 谈荣耀和名誉 谈司法 谈愤怒 谈变迁 谈律师 谈党派 谈园林 谈消费 谈礼节和尊敬 谈结婚与独身 谈保健之道 谈青年和老年 阅读测评 阅读拓展 序言 “新课标”以及根据“新 课标”编定的国家统一中 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重 要的理念:语文学习必须 建立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基 础之上。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 的重要区别是:其他一些 学科的学习有可能在课堂 上就得以完成,而对于语 文学科来说,课堂学习只 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甚 至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语文学习的完成须有广泛 而有深度的课外阅读做保 证——如果没有这一保证 ,语文学习就不可能实现 既定目标。我在有关语文 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各种场 合,曾不止一次地说过: 课堂并非是语文教学的唯 一所在,语文课堂的空间 并非只是教室;语文课本 是一座山头,若要攻克这 座山头,就必须调集其他 山头的力量。而这里所说 的其他山头,就是指广泛 的课外阅读。一本一本书 就是一座一座山头,这些 山头屯兵百万,只有调集 这些力量,语文课本这座 山头才可被攻克。一旦涉 及语文,语文老师眼前的 情景永远应当是:一本语 文课本,是由若干其他书 重重包围着的。一个语文 老师倘若只是看到一本语 文教材,以为这本语文教 材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 那么,要让学生从真正意 义上学好语文,几乎是没 有希望的。有些很有经验 的语文老师往往采取一种 看似有点极端的做法,用 很短的时间一气完成一本 语文教材的教学,而将其 余时间交给学生,全部用 于课外阅读,大概也就是 基于这一理念。 关于这一点,经过这 些年的教学实践,加之深 入的理性论证,语文界已 经基本形成共识。现在的 问题是:这所谓的课外阅 读,究竟阅读什么样的书 ?又怎样进行阅读?在形成 “语文学习必须建立在广 泛的课外阅读基础之上” 这一共识之后,摆在语文 教育专家、语文教师和学 生面前的却是这样一个让 人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 有关部门,只能确定 基本的阅读方向,大致划 定一个阅读框架,对阅读 何种作品给出一个关于品 质的界定,却是无法细化 ,开出一份地道的足可以 供一个学生大量阅读的大 书单来的。若要拿出这样 一份大书单,使学生有足 够的选择空间,既可以让 他们阅读到最值得阅读的 作品,又可避免因阅读的 高度雷同化而导致知识和 思维高度雷同化现象的发 生,则需要动用读书界、 语文教育界、文学界、出 版界等领域和行业的联合 力量。一向有着清晰领先 的思维、宏大而又科学的 出版理念,并有强大行动 力的浙江文艺出版社,成 功地组织了各领域的力量 ,在一份本就经过时间考 验的书单基础上,邀请一 流的专家学者、作家、有 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 、阅读推广人,根据“新 课标”所确定的阅读任务 、阅读方向和阅读梯度, 给出了一份高水准的阅读 书单,并已开始按照这一 书单有步骤地出版。 这些年,我们国家上 上下下沉思阅读与国家民 族强盛之关系,国家将阅 读的意义上升到从未有过 的高度,无数具有高度责 任感的阅读推广人四处奔 走游说,并引领人们如何 阅读,有关阅读的重大意 义已日益深入人心。事实 上,广大中小学的课外阅 读已经形成气候,并开始 常态化,所谓“书香校园” 已比比皆是。现在的问题 是:阅读虽然蔚然成风, 但阅读生态却并不理想, 甚至很不理想。这个被商 业化浪潮反复冲击的世界 ,阅读自然也难以幸免。 那些纯粹出于商业目的的 写作、阅读推广以及和各 种利益直接挂钩的某些机 构的阅读书目推荐,造成 了阅读的极大混乱。许多 中小学生手头上阅读的图 书质量低下,阅读精力的 投放与阅读收益严重不成 比例。更严重的情况是, 一些学生因为阅读了这些 质量低下的图书,导致了 天然语感被破坏,语文能 力非但没有得到提高,还 不断下降。如果这种情况 大面积发生,我们还在毫 无反思、毫无警觉地泛泛 谈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之 意义,就可能事与愿违了 。现实迫切需要有一份质 量上乘、定位精准、真正 能够匹配语文教材的阅读 书目以及这些图书的高质 量出版。 我们必须回到“经典” 这个概念上来。 我们可能首先要回答“ 经典”这个词从何而来。 人们发现,这个世界 上的书越来越多了,特别 是到了今天,图书出版的 门槛大大降低,加之出版 在技术上的高度现代化, 一本书的出版与竹简时代 、活字印刷时代的所谓出 版相比,其容易程度简直 无法形容。书的汪洋大海 正席卷这个星球。然而, 人们很清楚地看到一个根 本无法回避的事实,那就 是:每一个人的生命长度 都是有限的,我们根本不 可能去阅读所有的图书。 于是一个问题很久之前就 被提出来了:怎么样才能 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读到 最值得读的书?人们聪明 地想到了一个办法:将一 些人——一些读书种子— —养起来,让他们专门读 书,让读书成为他们的事 业和职业,然后由“苦读” 的他们转身告诉普通的阅 读大众,何为值得将宝贵 的生命投入于此的上等图 书,何为不值得将生命浪 费于此的末流图书或是品 质恶劣的图书。通过一代 一代人漫长而辛劳的摸索 ,我们终于把握了那些优 秀文字的基本品质。这些 被认定的图书又经过时间 之流的反 导语 本书是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之一,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集。 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培根的随笔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 精彩页 淡学问 学问可以用来自我陶醉、施展才华和增长能力。最主要的是自我陶醉,那存在于独自一人的沉思默想中;施展才华存在于交谈中;增长能力则存在于分析事物和处理事务中。老练的人善于实践,能把每一个细节加以剖析,但要全面考虑、全面策划、全面安排,并取得最好的结果,那就得有学问的人才能办到。在做学问上花费太多的时间,那是一种懒懒散散的表现;过多炫耀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又难免给人装腔作势的印象;完全用书本的教条分析事物,则又成了迂腐的学究。一个完美的人是靠经验才能完美的。天生的才能也需要学习才能完美,就像天然的植物一样,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而学问本身如果不联系实际经验,在指导实践方面就会显得十分空泛。狡猾的人轻视学问,头脑简单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学问本身并不教你如何运用学问,运用学问是一种智慧,一种存在于学问之外又高于学问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才能得到的智慧。读书不是为了故意找作者的碴,但也不要认为作者的话应该全盘接受;读书也不是为了寻找一些夸夸其谈的资本,而是为了让我们用来分析一些事,思考一些事。 有些书是让我们粗粗品尝一下的,有些书是让我们囫囵吞枣的,只有不多的几本书是让我们细细咀嚼加以消化的。有的书只要读其中的几个章节,有的书不必细心地读,只有少数几本书要从头到尾读,读得很用功、很用心。 有些书可以让别人替你读,让他替你做些摘记,不过那得是些无关紧要、价值不高的书,否则的话,做摘记也就像给水蒸馏一样,杂质是去掉了,味道也没有了。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敏捷,而写作使人精确。因此,一个人如果很少动笔,那他就得有很好的记忆力;一个人如果很少跟人交谈,那他就得有些急智;一个人如果读书很少,那他就得很狡猾,掩饰他的不懂装懂。历史使人聪明,数学使人严密,自然哲学使人渊博,伦理学使人稳重,逻辑修辞学使人能言善辩。这就是所谓“学习形成气质并影响气质”。先天不足后天补,一个人要不是智力方面有什么停滞和阻碍,只要学习得法,是一定能学有所成的。就像一个人有病,可以做些相应的运动。滚球有益于睾丸和肾,射箭有益于胸肺,慢跑有益于肠胃,骑马有益于头脑等等。所以一个人不能专心致志的话,就让他去学习数学,因为演算过程中稍有走神,就得从头再来一遍;如果一个人的智力不善于区分或找到差异,那就让他去学习经院哲学家的文章,因为这些人都是很严谨的;要是一个人不善于推敲,不善于用一件事去证实和说明另一件事,那就让他去学习律师的案卷。所以,智力上的种种不足总能找到一个弥补的药方。 谈 美 美德好比是珍贵的宝石,只需要用普通材料镶嵌。最高尚的美德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尽管那个人的容貌并不出众,但依然表现出气度端庄,丝毫不比一些一表人才的人逊色。我们差不多总能看到,有些容貌出众的人,却跟美德格格不入,仿佛造物主在造他们的时候,忙中出错,没有把美德加在他们身上。因此,这些人即使看上去造诣很深,也是胸无大志,他们钻研的只是做事的技能,而不是美德。不过这种情况也不总是如此,因为奥古斯都·恺撒、罗马的韦帕芗、法国“英俊的”腓力四世、英王爱德华四世、雅典的亚希比德、波斯王伊斯梅尔都是精神高尚的人,却也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 ……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